满江红·内乡作注释译文
注释
⑴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等。双调九十三字。
⑵内乡:县名,今属河南,时词人为内乡县令。
⑶憔悴:消瘦萎弱的样子。这里指草木凋零的景象。
⑷鬓华:两鬓的白发。
⑸华屋归零落:言人寿有限,富贵者亦终归消亡。
⑹浩荡:本形容汹涌壮阔的水势,此处指登临高山大川。
⑺寥廓:旷远,广阔。
⑻酿:造酒。
⑼杯杓(sháo):酒杯和舀酒的勺子。
⑽将底用:有什么用。
⑾休休莫:罢了罢了,不再说了。
白话译文
苍老的树木,荒凉的亭台,秋天有感触悠然地一个人自饮自乐。秋天到了,江山草木凋零,人的衰老可由斑白的两鬓可见。人到中年了容易多愁善感,富贵者亦终归消亡。想想人世间,也只有酒醉中的乡民才感到生平的快乐。
登临高山大川,更远的看到辽阔的大地,月光当烛光,云朵作帷帐,百川之水都酿成酒,也不够豪饮。看重身外的虚名有什么用,古人今人都是这样错了。抛却世俗杂念,回归自然纵情高歌,罢了罢了不说了。
下片接着抒写狂放的心情。“凌浩荡”在这里借指词人登临高山大川。站得高了,自然看得远些,观寥廓大地,人在其中,有多大力量。以天作幕,以地为席,以月为烛,云做帐幕。接着“尽百川都酿,不供杯杓”,这里,词人用夸张的语气写就。在酒里,在独处时,在秋天的老树荒台间,这样的狂放和豪情,不胜悲悯。只有沉湎于醉乡里,才能更清醒地认识到虚名的无益。即使留得千秋万岁的名声,又有谁知道生前的寂寞。何况,自知也没有李白那样的天分。那样的身后辉煌又有几人。词人自觉辛劳一生,追逐无着之苦,悲寂之情,难于言表。只能借酒浇愁罢了。古来已错今尤错,古人今人都如此。文人尤其把虚名看得重要。为着升迁,为着被人看重,孜孜不倦多少年,白了头,弯了腰地努力着,认真着,最终有什么意义。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达观起来了。唤野猿,逗山鸟,与自然为友,放歌纵酒,抛却浮名,怡然自乐。这里“唤野猿”,不是真的要呼唤野猿,只是用来借指一种追求。词人愿意逃离世俗尘杂,回归到自然野趣之中,寻找人生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当然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明白了人生易老,富贵无常的道理,便起罢了罢了的念头。“野溪猿鸟恨归迟”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自然的选择。在表面逃世的快乐后面,隐藏着作者离世的悲哀。
词人秋日独酌,目睹暮秋荒景而有感于怀。联想半生偃蹇遭际,顿生人生易老,富贵无常的感叹。眼前景“秋也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江山憔悴”个人状态“鬓华先觉”融合无间。借酒浇愁时,出狂放语,幕天席地,豪气逼人。而悲寂之情,则溢于言表。从开始的悲凉一步步走到狂放,走到抒情的高潮时,笔锋一转,收煞变成了一句“不如归去”的叹息,看到了词人的不甘。结句虽沉郁于归隐之叹,不过是在词人看清冷酷现实之后的一种黯淡心情的表达。虽然颓废,但在放歌纵酒之时,仍使读者觉得那种浩然之气的可贵。词风高迈,得风骚之趣。
⑴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等。双调九十三字。
⑵内乡:县名,今属河南,时词人为内乡县令。
⑶憔悴:消瘦萎弱的样子。这里指草木凋零的景象。
⑷鬓华:两鬓的白发。
⑸华屋归零落:言人寿有限,富贵者亦终归消亡。
⑹浩荡:本形容汹涌壮阔的水势,此处指登临高山大川。
⑺寥廓:旷远,广阔。
⑻酿:造酒。
⑼杯杓(sháo):酒杯和舀酒的勺子。
⑽将底用:有什么用。
⑾休休莫:罢了罢了,不再说了。
白话译文
苍老的树木,荒凉的亭台,秋天有感触悠然地一个人自饮自乐。秋天到了,江山草木凋零,人的衰老可由斑白的两鬓可见。人到中年了容易多愁善感,富贵者亦终归消亡。想想人世间,也只有酒醉中的乡民才感到生平的快乐。
登临高山大川,更远的看到辽阔的大地,月光当烛光,云朵作帷帐,百川之水都酿成酒,也不够豪饮。看重身外的虚名有什么用,古人今人都是这样错了。抛却世俗杂念,回归自然纵情高歌,罢了罢了不说了。
满江红·内乡作: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0392.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老树”三句,写秋天来临时,词人在老树荒台之间,独自饮酒。“秋兴”因秋日而感怀,词人在秋日独酌,看似悠然,实则心事苍苍,目睹暮秋荒景而有感于怀。此时,秋天已失去了果实饱满,华林遍野的成熟状态,眼前江山憔悴,望着风景的人更憔悴。如果说江山的憔悴是草木凋零,那么人的憔悴就是人的消瘦和萎弱。此时的词人虽然身居县令之职,但因为个人半生的偃蹇,国家山河的破碎而心忧戚戚。人到中年原本就爱伤怀,更何况面临这样的秋景画图。世事兴衰,变化莫测。词人由秋天草木的凋零联想到韶光易逝、青春难再。人到中年时,回首往事,倍觉世事如梦一般变幻无定。觉得惟有沉醉在酒里,才能忘却烦忧,聊得欢乐而已。“醉”合了前面的“独酌”,一个人的闷酒,当然是易醉的。这里,醉是结果,也是潜在的目的。但这样的醉,仍然有一半的清醒在。下片接着抒写狂放的心情。“凌浩荡”在这里借指词人登临高山大川。站得高了,自然看得远些,观寥廓大地,人在其中,有多大力量。以天作幕,以地为席,以月为烛,云做帐幕。接着“尽百川都酿,不供杯杓”,这里,词人用夸张的语气写就。在酒里,在独处时,在秋天的老树荒台间,这样的狂放和豪情,不胜悲悯。只有沉湎于醉乡里,才能更清醒地认识到虚名的无益。即使留得千秋万岁的名声,又有谁知道生前的寂寞。何况,自知也没有李白那样的天分。那样的身后辉煌又有几人。词人自觉辛劳一生,追逐无着之苦,悲寂之情,难于言表。只能借酒浇愁罢了。古来已错今尤错,古人今人都如此。文人尤其把虚名看得重要。为着升迁,为着被人看重,孜孜不倦多少年,白了头,弯了腰地努力着,认真着,最终有什么意义。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达观起来了。唤野猿,逗山鸟,与自然为友,放歌纵酒,抛却浮名,怡然自乐。这里“唤野猿”,不是真的要呼唤野猿,只是用来借指一种追求。词人愿意逃离世俗尘杂,回归到自然野趣之中,寻找人生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当然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明白了人生易老,富贵无常的道理,便起罢了罢了的念头。“野溪猿鸟恨归迟”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自然的选择。在表面逃世的快乐后面,隐藏着作者离世的悲哀。
词人秋日独酌,目睹暮秋荒景而有感于怀。联想半生偃蹇遭际,顿生人生易老,富贵无常的感叹。眼前景“秋也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江山憔悴”个人状态“鬓华先觉”融合无间。借酒浇愁时,出狂放语,幕天席地,豪气逼人。而悲寂之情,则溢于言表。从开始的悲凉一步步走到狂放,走到抒情的高潮时,笔锋一转,收煞变成了一句“不如归去”的叹息,看到了词人的不甘。结句虽沉郁于归隐之叹,不过是在词人看清冷酷现实之后的一种黯淡心情的表达。虽然颓废,但在放歌纵酒之时,仍使读者觉得那种浩然之气的可贵。词风高迈,得风骚之趣。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阳泉栖云道院》 《江梅引·墙头红杏粉光匀》 《蝶恋花·最是一年秋好处》 《点绛唇·宜男》 《鹧鸪天·十步宫香出绣帘》 《王子文琴斋》 《寄女严·鹳崖鱼窟路间关》 《梁园春·军从南去三回胜》 《临江仙·清晓千门开寿宴》 《江城子·河堤烟树渺云沙》
古诗《满江红·内乡作》的名句翻译赏析
- 身外虚名将底用,古来已错今尤错。唤野猿、山鸟一时歌,休休莫 - - 元好问 - - 《满江红·内乡作》
- 凌浩荡,观寥廓。月为烛,云为幄。尽百川都酿,不供杯杓 - - 元好问 - - 《满江红·内乡作》
- 人到中年原易感,眼看华屋归零落。算世间、惟有醉乡民,平生乐 - - 元好问 - - 《满江红·内乡作》
- 老树荒台,秋兴动、悠然独酌。秋也老、江山憔悴,鬓华先觉 - - 元好问 - - 《满江红·内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