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州与文举百一饮注释译文
注释
①镇州,就是宋时的真定府,治所在今河北正定。文举:指白华,字文举,曾任金朝枢密院判官,为金哀宗的重要谋臣,后投降蒙古。百一:指王鹗,字百一,金末状元,后降蒙古,官至翰林学士。
②“翁仲”句:化用唐代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中“翁仲遗墟草树平”句。翁仲,传说秦朝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勇力过人,曾受秦始皇命出征匈奴。阮死后,秦始皇仿照他的身形铸铜像竖在咸阳宫门外。后来便称铜像,或墓道石像为翁仲。
③苍龙双阙(què):指宫城的东门。苍龙,中国古代天文学用苍龙来表示东方的星宿,后来便也用来表示东方。神州:中国,这里指金朝都城汴京。
④唐土:指诗人的故乡山西。周成王时,分封弟弟唐叔虞在今山西地区(就是晋国),因此又称山西为唐土。
⑤忽漫:忽而,偶然。楚囚:这里是作者自指。据《左传·成公九年》记载说,楚人钟仪被囚禁在晋国,仍然戴着南方楚国的帽子(就是所谓南冠);晋侯叫他弹琴,他弹的也是故乡南国的曲调。后来“南冠”、“南冠楚囚”便被用来作为囚徒的泛称,同时也暗含有拘囚异乡,怀土思国而郁郁难欢的意思。
⑥“日月”句:意思是整个世界都不得不俯首听命于蒙古的强权。
⑦“古今”句:意思是历史无法逆转,灭亡的金朝再也无法恢复。
⑧二老:指白华和王鹗。风流:才情风度。
⑨从教(jiào):任随,索性。
白话译文
废墟里的铜像,伴随着荒草野棘寒秋,让我想起那苍龙双阙,就在那遥远的故国神州。
原只知终养残年,盼望回到久别的故土,忽然间朋友相逢,仍痛感是那阶下的楚囚。
可叹,日月尽随着天空向北旋转,古今谁见过大海朝西倒流?
如今,眼前的两位朋友,旧日的风流依然存在,且趁此痛饮一醉,任随那万事自去自休。
颔联“只知终老归唐土,忽漫相看是楚囚”,如果说,首联写的是诗人的亡国慨叹的话,那么颔联则是由国事及身事,写诗人的故国之思了。诗人国破家亡之后,流离迁徙,想回故乡而未,而今老友对视,彼此都是亡国之徒。诗人二十七岁南渡避乱时曾有很大抱负:“重看官家筑晋阳”(《过晋阳古城》)“只知终老归唐土”似言少壮之事。而今壮志未酬,反成楚囚。颔联语极辛酸,在递进中表现了诗人对故园深挚的思念。
颈联“日月尽随天北转,古今谁见海西流?”长歌当哭,沉痛入骨。一个孤臣孽子绝望悲伤的心境和盘托出。太阳和月亮都随着天空向北旋转,以日月交迭,故土易主,写金亡之后大片国土都为蒙古统治者所有,整个世界都不得不俯首听命于蒙古。下句“海西流”写乾坤倒转。表现历史无法逆转,灭亡了的金朝再也不能恢复了。该联,明用《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天倾西北”,暗指蒙古。一句写元蒙执柄,一句写复国无望,诗人心中流淌的亡国之痛的激流,怀念故园的狂涛,汇成了老友对酒酣饮之际感情的潮水,涌于笔端,铸成了撼天动地的诗句。
尾联“眼中二老风流在,一醉从教万事休。”虽说眼前的二老,不减旧日的风度标格,可是面对这亡国丧家的现实和由此而引发的悲愤之情,却无可奈何。三位金国故臣,只有一醉方休了。这无可奈何的哀叹,是在更深的层次上抒发了诗人的丧家亡国的感情。
该诗首联写国事,由今及昔,由现实的时空及心理时空。颔联转写身事,由昔及今,由昔日的愿望抱负及今日的身份处境,颈联转写时事,由天及地,意象虚浑,包蕴极丰。该三联联联对比,通过今昔的对比,盛与衰的对比,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对比,昔日的抱负与今日的处境的对比,以及今日时局与自己所期盼的巨大落差的对比,使诗歌形成巨大的张力,于腾挪跳跃中表达了诗人巨大的悲痛。
①镇州,就是宋时的真定府,治所在今河北正定。文举:指白华,字文举,曾任金朝枢密院判官,为金哀宗的重要谋臣,后投降蒙古。百一:指王鹗,字百一,金末状元,后降蒙古,官至翰林学士。
②“翁仲”句:化用唐代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中“翁仲遗墟草树平”句。翁仲,传说秦朝阮翁仲身长一丈三尺,勇力过人,曾受秦始皇命出征匈奴。阮死后,秦始皇仿照他的身形铸铜像竖在咸阳宫门外。后来便称铜像,或墓道石像为翁仲。
③苍龙双阙(què):指宫城的东门。苍龙,中国古代天文学用苍龙来表示东方的星宿,后来便也用来表示东方。神州:中国,这里指金朝都城汴京。
④唐土:指诗人的故乡山西。周成王时,分封弟弟唐叔虞在今山西地区(就是晋国),因此又称山西为唐土。
⑤忽漫:忽而,偶然。楚囚:这里是作者自指。据《左传·成公九年》记载说,楚人钟仪被囚禁在晋国,仍然戴着南方楚国的帽子(就是所谓南冠);晋侯叫他弹琴,他弹的也是故乡南国的曲调。后来“南冠”、“南冠楚囚”便被用来作为囚徒的泛称,同时也暗含有拘囚异乡,怀土思国而郁郁难欢的意思。
⑥“日月”句:意思是整个世界都不得不俯首听命于蒙古的强权。
⑦“古今”句:意思是历史无法逆转,灭亡的金朝再也无法恢复。
⑧二老:指白华和王鹗。风流:才情风度。
⑨从教(jiào):任随,索性。
白话译文
废墟里的铜像,伴随着荒草野棘寒秋,让我想起那苍龙双阙,就在那遥远的故国神州。
原只知终养残年,盼望回到久别的故土,忽然间朋友相逢,仍痛感是那阶下的楚囚。
可叹,日月尽随着天空向北旋转,古今谁见过大海朝西倒流?
如今,眼前的两位朋友,旧日的风流依然存在,且趁此痛饮一醉,任随那万事自去自休。
镇州与文举百一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0628869428423.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首联“翁仲遗墟草棘秋,苍龙双阙记神州。”上句翁仲被荆棘荒草掩埋,写出了荒凉残破景象,一个“秋”字,更使这残破景象带上了一阵阵的寒意,秋风瑟瑟,荆棘丛生,荒草披离,翁仲蒙尘这些景象,象喻了金朝亡国的残景。下句则直书金朝神州故都汴京。故国已亡,京都已废,只剩下饰以苍龙的双阙还能让人记起这曾经是故国的京城。故国早已成为历史遗迹,只能够在心头回忆旧日神州的苍龙双阙了。写老友聚饮,似应从幸会与畅饮落笔,但该诗却突兀而起,劈头去写故国的残破景象,犹似飓风骤起,不知何来。诗人怀念故国的深情是何等的深厚,蕴蓄于胸,难以止抑。该盘空而起的诗句,增添了诗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颔联“只知终老归唐土,忽漫相看是楚囚”,如果说,首联写的是诗人的亡国慨叹的话,那么颔联则是由国事及身事,写诗人的故国之思了。诗人国破家亡之后,流离迁徙,想回故乡而未,而今老友对视,彼此都是亡国之徒。诗人二十七岁南渡避乱时曾有很大抱负:“重看官家筑晋阳”(《过晋阳古城》)“只知终老归唐土”似言少壮之事。而今壮志未酬,反成楚囚。颔联语极辛酸,在递进中表现了诗人对故园深挚的思念。
颈联“日月尽随天北转,古今谁见海西流?”长歌当哭,沉痛入骨。一个孤臣孽子绝望悲伤的心境和盘托出。太阳和月亮都随着天空向北旋转,以日月交迭,故土易主,写金亡之后大片国土都为蒙古统治者所有,整个世界都不得不俯首听命于蒙古。下句“海西流”写乾坤倒转。表现历史无法逆转,灭亡了的金朝再也不能恢复了。该联,明用《淮南子·天文训》中的“天倾西北”,暗指蒙古。一句写元蒙执柄,一句写复国无望,诗人心中流淌的亡国之痛的激流,怀念故园的狂涛,汇成了老友对酒酣饮之际感情的潮水,涌于笔端,铸成了撼天动地的诗句。
尾联“眼中二老风流在,一醉从教万事休。”虽说眼前的二老,不减旧日的风度标格,可是面对这亡国丧家的现实和由此而引发的悲愤之情,却无可奈何。三位金国故臣,只有一醉方休了。这无可奈何的哀叹,是在更深的层次上抒发了诗人的丧家亡国的感情。
该诗首联写国事,由今及昔,由现实的时空及心理时空。颔联转写身事,由昔及今,由昔日的愿望抱负及今日的身份处境,颈联转写时事,由天及地,意象虚浑,包蕴极丰。该三联联联对比,通过今昔的对比,盛与衰的对比,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对比,昔日的抱负与今日的处境的对比,以及今日时局与自己所期盼的巨大落差的对比,使诗歌形成巨大的张力,于腾挪跳跃中表达了诗人巨大的悲痛。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玉楼春·烟炉不断胜金兽》 《送辅之仲庸还大梁》 《浣溪沙·琼压为浆作卮》 《和德新丈·二年老眼暗兵尘》 《得纬文兄书》 《寄钦用·憔悴京华苜蓿盘》 《望崧少·饮鹤池边万木稠》 《五月十一日樗轩老忌辰追怀》 《朝中措·芦沟河上度旃车》 《夜宿山中·月华人影共徘徊》
古诗《镇州与文举百一饮》的名句翻译赏析
- 眼中二老风流在,一醉从教万事休 - - 元好问 - - 《镇州与文举百一饮》
- 日月尽随天北转,古今谁见海西流 - - 元好问 - - 《镇州与文举百一饮》
- 只知终老归唐土,忽漫相逢是楚囚 - - 元好问 - - 《镇州与文举百一饮》
- 翁仲遗墟草棘秋,苍龙双阙记神州 - - 元好问 - - 《镇州与文举百一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