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空蒙玉华晓注释译文
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片,九十五字,平韵。
⑵德新王丈:即王革,一名著,字德新,临潢人。曾任宜君主簿,与元好问为莫逆之交。丈,对老人长者的尊称。玉溪:玉华峰下小流,源头景致清幽。时王德新选择居处于此。
⑶嵩前:嵩山前面。嵩山,古称中岳,在登封县北,主峰有三山:东为太室山,中为峻极山,西为少室山。费庄:村名。
⑷空濛(méng):小雨时薄暗的样子。玉华,少室山三十六峰之一,因山中出产玉膏,故名。
⑸潇洒:豁脱无拘束的样子。石淙,溪名,在登封东南三十里,又称平乐涧,与玉溪均汇入颍水,武则天曾与群臣会饮于此赋诗。
⑹嵩高,为中岳嵩山的别称。《白虎通》谓:“中央之岳独加高字者何也?中央居四方之中,可高,故日嵩高。”
⑺元:即“原”。玉溪,源出石羊关,关下有泉自地涌出,其色如玉,势若累珠,日飞玉泉,又名翻珠池,小溪因以得名。泉东有钓台,台崖上野柏纷披,又石室两所,风景十分优美。
⑻翠壁丹崖:长满树木的呈绿色的峭壁,以及呈红色的山崖。
⑼古木寒藤:年代久长的树木和枯萎了的藤条。
⑽带:连着。
⑾好风色:犹好风景,好天气。
⑿放吾舟:解开我的小船,乘它去游览。
⒀此翁:指王德新。
⒁邂(xiè)逅(hòu):不期而会。
⒂父老:父老乡亲。鸡豚:鸡和小猪。
⒃篮舆(yú):竹轿,或谓担子,兜子。竹几:竹制的小桌,又称竹夫人。
⒄风流:放逸,风雅。
⒅华发:头发变白,指人老。
⒆沧洲:犹言水滨,以称隐者所居之地。李白《江上吟》:“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白话译文
给王革选择的居处玉溪赋诗,玉溪嵩山前面费庄,两山最美的地方。
玉华峰早晨朦朦胧胧,石淙溪水无拘无束地流淌着。嵩山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原来最美好的地方就在玉溪的旁边。那苍翠的石壁和陡峭的红岩,耸立在两岸,掩映于古老的乔木和秋日的藤萝之中,远处还可看到疏疏落落的村庄以及草木丛生的山丘。今天天气这样好,风光又如此迷人,真应该驾着小船,荡起双桨,到溪上去浪游一番。
近百年来,大概只有您老到此一游。美妙的奇山异水,今日有幸遇到一位高人雅士,山中的飞禽走兽也在殷勤地将你挽留。社日来临,备水酒,煮鸡豚,迎神赛会,和乡亲们一起欢庆丰收的节日;闲暇之时,乘竹轿,携茶几,与儿女们登山临水,论诗说文;山中民风笃厚,交往亲密,这样的生活也够儒雅风流的了。如今年纪老大,万事成空,我们的追求和理想难以实现,只能退居山林,终老水滨,去做无名隐士了。
下片专就王德新在玉溪的生活而言。换头三句,以近百年来玉溪无人问津,来赞美王德新的眼光独到而选择玉溪之地。“山川”两句,词人运用拟人化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乐在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这三句从另一侧面描述王德新选择的居处玉溪的生活。“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两句,用抒情语言结束全篇。这既是对王德新而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心志。然而当时蒙古大军压境,形势十分危急,元好问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并没有去做隐士,他和王德新不久都相继离开嵩山,入朝赴试就任去了。
该篇是元好问中年时期的一首抒情写景之作。词中描绘嵩山和玉溪的风光景物十分生动形象,给读者以大自然的美感。词的语言简练,色彩鲜明,画面引人入胜。在结构上,上片景起,下片情结,过渡非常自然,在艺术结构方面也颇有特色。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片,九十五字,平韵。
⑵德新王丈:即王革,一名著,字德新,临潢人。曾任宜君主簿,与元好问为莫逆之交。丈,对老人长者的尊称。玉溪:玉华峰下小流,源头景致清幽。时王德新选择居处于此。
⑶嵩前:嵩山前面。嵩山,古称中岳,在登封县北,主峰有三山:东为太室山,中为峻极山,西为少室山。费庄:村名。
⑷空濛(méng):小雨时薄暗的样子。玉华,少室山三十六峰之一,因山中出产玉膏,故名。
⑸潇洒:豁脱无拘束的样子。石淙,溪名,在登封东南三十里,又称平乐涧,与玉溪均汇入颍水,武则天曾与群臣会饮于此赋诗。
⑹嵩高,为中岳嵩山的别称。《白虎通》谓:“中央之岳独加高字者何也?中央居四方之中,可高,故日嵩高。”
⑺元:即“原”。玉溪,源出石羊关,关下有泉自地涌出,其色如玉,势若累珠,日飞玉泉,又名翻珠池,小溪因以得名。泉东有钓台,台崖上野柏纷披,又石室两所,风景十分优美。
⑻翠壁丹崖:长满树木的呈绿色的峭壁,以及呈红色的山崖。
⑼古木寒藤:年代久长的树木和枯萎了的藤条。
⑽带:连着。
⑾好风色:犹好风景,好天气。
⑿放吾舟:解开我的小船,乘它去游览。
⒀此翁:指王德新。
⒁邂(xiè)逅(hòu):不期而会。
⒂父老:父老乡亲。鸡豚:鸡和小猪。
⒃篮舆(yú):竹轿,或谓担子,兜子。竹几:竹制的小桌,又称竹夫人。
⒄风流:放逸,风雅。
⒅华发:头发变白,指人老。
⒆沧洲:犹言水滨,以称隐者所居之地。李白《江上吟》:“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白话译文
给王革选择的居处玉溪赋诗,玉溪嵩山前面费庄,两山最美的地方。
玉华峰早晨朦朦胧胧,石淙溪水无拘无束地流淌着。嵩山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原来最美好的地方就在玉溪的旁边。那苍翠的石壁和陡峭的红岩,耸立在两岸,掩映于古老的乔木和秋日的藤萝之中,远处还可看到疏疏落落的村庄以及草木丛生的山丘。今天天气这样好,风光又如此迷人,真应该驾着小船,荡起双桨,到溪上去浪游一番。
近百年来,大概只有您老到此一游。美妙的奇山异水,今日有幸遇到一位高人雅士,山中的飞禽走兽也在殷勤地将你挽留。社日来临,备水酒,煮鸡豚,迎神赛会,和乡亲们一起欢庆丰收的节日;闲暇之时,乘竹轿,携茶几,与儿女们登山临水,论诗说文;山中民风笃厚,交往亲密,这样的生活也够儒雅风流的了。如今年纪老大,万事成空,我们的追求和理想难以实现,只能退居山林,终老水滨,去做无名隐士了。
水调歌头·空蒙玉华晓: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0391.html
元好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17.html
该词的上片写景,描绘嵩山和玉溪一带的优美风光。“空漾玉华晓,潇洒石淙秋”开篇两句盛赞中岳的绝胜佳境。起处用两个五字对句,将嵩山秋日的拂晓的景色描绘得极富诗情画意,引人入胜。“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两句,由赞嵩山过渡到专咏玉溪。面对迷人的山光水色,作者不仅满怀深情地赞叹道,嵩山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最美好的地方原来就在玉溪之旁。该处既是赞美自然风光,同时也包含着对玉溪主人王德新独具慧眼、善于选择居处表示由衷的钦佩。“翠碧”三句,具体描绘“玉溪”的“佳处”。这三句笔调轻灵,色彩鲜明,描绘出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结拍两句总收上片,进一步抒写对玉溪的神往之情。下片专就王德新在玉溪的生活而言。换头三句,以近百年来玉溪无人问津,来赞美王德新的眼光独到而选择玉溪之地。“山川”两句,词人运用拟人化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乐在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这三句从另一侧面描述王德新选择的居处玉溪的生活。“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两句,用抒情语言结束全篇。这既是对王德新而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心志。然而当时蒙古大军压境,形势十分危急,元好问出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并没有去做隐士,他和王德新不久都相继离开嵩山,入朝赴试就任去了。
该篇是元好问中年时期的一首抒情写景之作。词中描绘嵩山和玉溪的风光景物十分生动形象,给读者以大自然的美感。词的语言简练,色彩鲜明,画面引人入胜。在结构上,上片景起,下片情结,过渡非常自然,在艺术结构方面也颇有特色。
作者元好问资料
元好问的诗词全集_元好问的诗集大全,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查看详情>>
元好问古诗词作品: 《清平乐·嘲儿子阿宁》 《眉·石绿香煤浅淡间》 《惜奴娇·画扇高秋》 《讲武城·作计千年复万年》 《姨母陇西君讳日作》 《满江红·桃李漫山风日暖》 《续小娘歌·竹溪梅坞静无尘》 《鹧鸪天·一日春光一日深》 《岐阳·百二关河草木横》 《春日·里社春盘巧欲争》
古诗《水调歌头·空蒙玉华晓》的名句翻译赏析
- 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 - - 元好问 - - 《水调歌头·空蒙玉华晓》
-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 - - 元好问 - - 《水调歌头·空蒙玉华晓》
《水调歌头·空蒙玉华晓》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水调歌头·空蒙玉华晓》- - 注释译文 - - 元好问
- 古诗《水调歌头·空蒙玉华晓》- - 鉴赏 - - 元好问
- 古诗《水调歌头·空蒙玉华晓》- - 创作背景 - - 元好问
- 古诗《雁门道中书所见》- -鉴赏 - - 元好问
- 古诗《西园·西园老树摇清秋》- -注释译文 - - 元好问
- 古诗《九疑·木兰芙蓉满芳州》- -注释译文 - - 元好问
- 古诗《野菊·柴桑人去已千年》- -鉴赏 - - 元好问
- 古诗《水龙吟·少年射虎名豪》- -注释译文 - - 元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