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 作者:虞集 出自: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 更新时间:2021-01-27
注释
1。至正改元辛巳: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岁次辛巳。改元:改年号。寒食日: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为祭扫祖墓日。
2。信:的确,真是。
3。栖迟:寄居他乡。近百年:指诗人家由四川迁居江西约有百年。
4。同水曲:指同在长江之滨。诗人祖墓在四川,而现在居住江西,都在长江水边。
5。不堪:不忍心。啼鹃:相传古代蜀王望帝之魂所化,啼声甚悲。唐宋诗词中常用杜鹃啼声来寄托对国家兴亡的悲哀。
白话译文
江山真是美好但已不是宋代的疆土,我家长年漂泊寄居他乡已近百年。
祖墓与庐舍墓田都在长江之滨,实在不忍心听到杜鹃的悲鸣。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3710.html

虞集: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59.html

“江山信美非吾土”,“信美” 是肯定之词,而“非”则是否定之词。二者一正一负、一扬一抑、一次一主,恰如其分地韵和着诗人情感上的涨落。由于“江山”和“土”均是语义双涵,故而情感的涨落也有两层。一是寓居之临川确实很美,曾使诗人“视之也切”、“怀之也深” ,然终非我故土。二是祖国山河确实美好,但又并非我国土。这双重涨落既是思乡念亲所致,又是亡国之痛使然。如此开端就暗关了诗题,并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
“非吾土”的感受确实使人难以忍受,王粲《登楼赋》早就致慨于此: “虽信美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但诗人更是难乎为怀,因为他随祖上在“非吾土”上竟“飘泊栖迟”了“近百年”。时间越长,感受越深,至正改元年、寒食之日就愈发显得惊心怵目。所以诗人在抗坠扬抑之后又宕开了极凝重极悲凉的一笔,从时间上强化着“非吾土”的感受。这不仅见之于略事夸张的“近百年”上,而且从语义相复、语调款款的“飘泊栖迟”中亦可品出。
三四两句循首句而生发,第三句是扬,由“非吾土”转入梦“吾土”,如数家珍地列出“山舍”、 “墓田”和“水曲”。它们既是诗人梦境中的历历景观,又是诗人思乡念亲的斑斑心迹。而且,从这一饶有兴味的排列中还透析出诗人入梦时间之长,所得慰藉之深。然而,好景毕竟不长。“梦觉”已属“不堪”,“啼鹃”则更是难奈。梦中所得之慰藉恰恰反衬出梦醒时的失落和怅惘,凄烈的鹃啼声更是强化着诗人回归而不得的凄凉和痛楚。而且杜鹃的啼声在传统文化心理中还兼有感伤亡国和思念故乡双重涵义,所以“不堪” “听”的细节中也含有亡国之痛的意思。至此,诗人由梦“吾土”又跌落到“非吾土”的痛苦而现实的感受之中。这就形成了情感上的另一次涨落,一次更凄婉更悲怆的涨落。
绾束全诗可见,思乡之情和亡国之痛正是诗人向亲人乃至后人所“示”的全部心迹。这或许也恰是诗题前何以赫然冠上“至正改元”和“寒食日”的缘故。

作者虞集资料

虞集

虞集的诗词全集_虞集的诗集大全,虞集(1272年3月21日-1348年6月20日),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 查看详情>>

虞集古诗词作品: 《苏武慢·对酒当歌》 《舟次湖口》 《苏武慢·归去来兮》 《送袁伯长扈从上京》 《柳梢青·玉堂金马》 《钓月轩·方池积雨收》 《苏武慢·云淡风轻》 《听雨·屏风围坐鬓毵毵》 《苏武慢·十载燕山》 《浣溪沙·江上秋风日夜生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