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功名百尺竿头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 作者:张养浩 出自:折桂令·功名百尺竿头 更新时间:2021-02-18
注释
①百尺竿头:喻已到极点。
②干休:白白地结束。
③悬首城门:指春秋时的伍子胥。他曾辅佐吴国打败楚、越二国,后受谗言而被吴王夫差迫令自杀。死前他痛心地要求把自己的头颅悬挂在京城东门之上,以亲睹日后越军入侵的惨象。
④和衣东市:指西汉的晁错。他在景帝时官御史大夫,上书请削诸侯封地以维护中央集权,后诸侯胁持景帝将他处死,“衣朝衣斩于东市”。东市,汉代长安的杀人刑场。
⑤抱恨湘流:指战国时代楚国的屈原。他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因力主抗秦,于怀王、顷襄王时两度遭到放逐。屈原苦于无力挽回楚国衰亡的命运,愤然投入湘水自杀。
⑥一个十大功亲戚不留:指汉代开国功臣韩信,助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却终为刘邦、吕后设计谋害,诛夷三族。十大功,韩信平生曾伐魏、徇赵、胁燕、定齐、破楚将龙且、围项羽于垓下,功高盖世,故后人有“韩信十大功劳”之说。
⑦一个万言策贬窜忠州:指唐代的陆贽。他在德宗时任中书侍郎同门下平章事,上奏议数十篇,指陈时病,因而遭谗贬为忠州别驾。忠州,重庆忠县。
作品译文
尽管功业地位已高不可攀,从古到今,还是有不少人结局悲惨:
一个伍子胥头颅在城门上高悬,一个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里处斩,一个屈原自投湘水,怀着深深的愤怨。
一个韩信功高盖世,落了个满门抄斩;一个陆贽上书直言,贬黜到忠州的荒远地面。
还有的无罪而捉进牢监,还有的自刎寻了短见。
仔细想起来,他们都比不上驾着小船的隐士,来得自在而平安。

折桂令·功名百尺竿头: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13608644435070.html

张养浩: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158.html

元散曲在叹世、警世题材的作品中,常常并排举出一系列的古人古事充作论据,让它们共同来说明作者对于现实的感受。张养浩就是用此法,如他的《沉醉东风》:“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该篇的咏叹手法与之相同,也是铺排一连串的史实作因,而于曲末自然地引出结论之果。不同的是它仅作“一个”、“一个”的排比,主角尚须读者去对号入座。《红楼梦》中“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诗并不怎么样,但因内隐谜语,众人皆说“这自然新巧”,可见悬念也有加强文趣的作用。
当然作者无意打哑谜。在“功名百尺竿头”、“有几个干休”的前提下,作者援引史例,往往抓住了其最具典型性的表征,且因这些例子在元代多为妇孺皆知,所以并不难找到事主。从曲中所涉及的古人来看,伍子胥悬首城门,晁错和衣东市,屈原抱恨投江,韩信功高受诛,都是元散曲中常用的故典。陆贽的一例虽较冷僻,但“万言策”与“十大功”的对偶却颇为醒目。作者隐去人物的名姓,也起到了化熟为生的作用。该篇中诗人提供了大部分足资索隐的提示,但也有像“一个无罪监收”、“一个自抹咽喉”这样无法确示的例子,恰恰说明同类情形在历史上不胜擢举的事实。这七处“一个”形成了排比,在文气上形成了井然有序、侃侃而谈的效果。
“一叶扁舟”既是实写,也可以说是用典,用的是春秋范蠡辅助勾践兴越,功成身退,乘扁舟遨游五湖的故事(世间传说他“一舸载西施”,《史记》则载他去越入齐,后经商致富)。曲中接连出现的七处“一个”,与末尾扁舟的“一叶”,不仅在数字上相映成趣,而且在逻辑上水到渠成,无懈可击。

作者张养浩资料

张养浩

张养浩的诗词全集_张养浩的诗集大全,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 查看详情>>

张养浩古诗词作品: 《中吕·普天乐》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庆东原·鹤立花边玉》 《山坡羊·未央怀古》 《水仙子·一江烟水照晴岚》 《登泰山·风云一举到天关》 《折桂令·功名百尺竿头》 《感皇恩·林壑八年闲》 《双调·雁儿落兼得令》 《山坡羊·骊山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