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周秀实田家行简析
诗开头至“余粟尚可瓶中藏”写百姓生活的悲苦。首四句写酷旱后天降喜雨,农民预想丰年,衣食有望的心理。“向来”四句诗意突转,描述百姓长年辛劳,为偿付租赋,剜肉补疮,家无余粮的惨酷现实。“剜肌不补眼下疮”,“余粟尚可瓶中藏”两句用典,极为沉痛。这部分充分揭示出农民虽“连宵作雨知丰年”,仍改变不了贫困绝望的生活处境,反映出负担的沉重、社会的黑暗。后半部分抒写对国事的担忧和愤懑。“边头将军”四句追想岳飞抗金的令人振奋的事迹;“咸池”两句对宋南渡后的“中兴”寄予希望;尾两句揭露投降卖国的执政者的昏愦无能。作品实传达出岳飞等抗金英雄已成追忆,当道者麻木腐败,宋中兴难以实现的忧患和愤怒的意绪。
和周秀实田家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57271.html
王庭珪: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726.html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一致好评。对它的学术研究,时至今日也经久不衰。
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它产生的时期为5世纪中后期。
在史书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寿撰的《北史》卷六《齐本纪》:公元546年,北齐开国皇帝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
《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谁,各界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斛律金是作者之一,甚至有人认为作者就是斛律金。而有人认为斛律金只是已知最早的演唱者,而非作者。
作者王庭珪资料

王庭珪的诗词全集_王庭珪的诗集大全,王庭珪(1079~1171)字民瞻,自号泸溪老人、泸溪真逸,吉州安福人。性伉厉,为诗雄浑。政和八年登进士第。调茶陵丞,与上官不合,弃官隐居卢溪,因以自号。绍兴中,胡铨请斩秦桧,谪新州,独庭珪以诗送行,有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须为天下奇句。坐讪谤,流夜郎。..... 查看详情>>
王庭珪古诗词作品: 《点绛唇·玉漏春迟》 《和周秀实田家行》 《满庭芳·颓玉成山》 《点绛唇·春入西园》 《贬所·大厦元非一木支》 《谒金门·溪风紧》 《蝶恋花·罨画楼中人已醉》 《临江仙·帘外东风吹断梦》 《点绛唇·花外红楼》 《虞美人·城东楼阁连云起》
古诗《和周秀实田家行》的名句翻译赏析
- 旱田气逢六月尾,天公为叱群龙起 - - 王庭珪 - - 《和周秀实田家行》
- 连宵作雨知丰年,老妻饱饭儿童喜 - - 王庭珪 - - 《和周秀实田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