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洞庭春晚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出自:念奴娇·洞庭春晚 更新时间:2018-01-09

这首词是咏梅的,主要是用拟人手法描述所咏之物,也是在抒发对佳人的思慕之情。

词开头三句写其美,写其给人的总体印象。刘后村咏梅诗说:“世间尤物难调护,寒怕开迟暖怕飞”(《全芳备祖前集》卷一)作者说他所咏之物“旧传恐是,人间尤物”,使用“尤物”二字,一方面说明它是“物之绝美者”,另一面也暗示出所咏之物为梅。“收拾”二句写其来历。辛弃疾在《瑞鹤仙·赋梅》词中称梅有“瑶池旧约”,而在《念奴娇·题梅》词中又说:“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惜”,均说梅同瑶池有密切关系。此处与之同意,言其所咏之物是从瑶池移到朱栏这边来的,是倾国仙姝,进一步暗示他吟咏的是梅。

“透户”三句写其特点。一是如姑射仙子,玉肌冰骨;二是特香,可以透出室外,使黄莺隔帘而语,令人神移。结尾二句言其为花妖。一方面照应“瑶池倾国艳”五字,另一方面写其有迷人的魅力,进一步揭示其无与伦比的美色。

“酒罢”三句追忆昨夜所见。如果说“月妖”二句是写花避人,而过片三句则写人怜花,词的意脉似断而实续。言昨夜晚间,痛饮洞庭春,意欲一睹“月妖真态”,但他避而不见,及归对寒窗,仿佛记起昨夜乘醉赏花。“应是梅花发”,点明所咏之物为梅,使人豁然开朗,醒明了题旨。

“赋了”二句写昨夜赏梅给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犹如楚襄王梦见巫山神女而使宋玉赋高唐一样,久久不能忘怀,而“不管孤灯明灭。”可见其感情何等专注,而他对梅花之美又是多么神往。

“半面”三句宕开一笔,言如此美好晤面恐难再逢,然而多情之人易于伤感,以致为愁而鬓发斑白。结尾二句写其印象之深刻,犹如听了韩娥的歌声,舜的音乐,萦绕脑际,经久不忘,甚至达到食而不知其味的痴迷境地。

这首词看似以人拟花,其实也很可能又以物拟人,借梅花写其意中人,故词中所咏之物与人若即若离而又不即不离,达到了物人合一的境界,艺术上达到了极高境地。

念奴娇·洞庭春晚: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3115.html

辛弃疾: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748.html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祝寿词,上片赞颂寿者赵介庵,下片陈述自己的报国宏旨,除祝寿之意外也表达了词人想要争取抗金胜利的决心以及得到寿者举荐而施展自己抱负的希冀。这首词有别于一般的祝寿词,作者在其中灌注了爱国的浓情,将慷慨热烈的豪情和深隐内含的用意结合在一起,抒情效果有隐有秀,跌宕生姿,运用神话和典故来表情达意,造语新颖而自然。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此时,辛弃疾已南归七个年头,时任建康府(今南京市)通判。辛弃疾胸怀统一祖国的壮志,却无机会施展才能。辛弃疾也曾上书皇上,陈述自己的政见,希冀得到重用,也没有结果。当时驻建康的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赵介庵,是当朝皇上的宗室,是接近皇帝的人物,很有势力和名望。辛弃疾没有忘记自己的壮志,想得到漕介庵的举荐,好施展自己的才华。赵介庵做生日的时候,作者应邀参加寿筵,即席写下了此词。

作者辛弃疾资料

辛弃疾

辛弃疾的诗词全集_辛弃疾的诗集大全,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 查看详情>>

辛弃疾古诗词作品: 《朝中措·绿萍池沼絮飞忙》 《书停云壁·学作尧夫自在诗》 《生查子·昨宵醉里行》 《贺新郎·老大犹堪说》 《贺新郎·赋水仙》 《和赵晋臣敷文积翠岩去纇石》 《玉楼春·无心云自来还去》 《南乡子·隔户语春莺》 《水调歌头·君莫赋幽愤》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