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观潮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陈师道 出自:十七日观潮 更新时间:2018-01-23

钱塘江在浙江省,江口是个虎口的形状。海水涨潮倒灌进来,受到河床的约束,就会掀起巨大波澜,这便是自古有名的钱塘江大潮。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势最猛,诗人观潮选在十七这一天,正为欣赏那雄伟奇丽的壮观。

诗起笔就描摹了一派极其雄壮的场面。首句写潮水方起,仅如银线,被江岸约束,渐渐隆起,中高边低的情况。形容潮头似白虹,形象地道出了外观、颜色与气势,已道人所未道;又用了“走”字,描绘远处潮水逼近的情况,不是身临其境,感受不出它的妙处。第二句写潮水涌到面前,人间的物象已不足以形容,所以改用神话想象,说天神倾翻了玉杯,所以造成了这样气势浩大的潮水。这一手法,与李白咏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极为相似。

三、四句,写潮头过后的情况。诗写江面汹涌的波涛,却不直接写水怎么样,而说天空在水中的倒影颠簸起伏,西落的太阳忽上忽下,进一步渲染了水势、浪头的巨大。两个动词“摇动”、“沉浮”,都有震动人心的作用。

四句诗,分潮前潮后两层。前两句用夸张笔法,结合浪漫的想象,把潮水的气势写足,运笔也如江潮,一泻而下,令人心动神摇;后两句用铺张手法,写实景,雄壮中带有几分绮丽。四句诗又各自选取了一幅特写,连在一起,便展现了观潮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这大自然的伟观的赞叹。

这首绝句,通过白色长虹的比喻,瑶台泼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绘出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全篇没有用到一个抒情的字眼,却句句触发着读着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十七日观潮: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68478.html

陈师道: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812.html

《示三子》由宋代诗人陈师道所创作。元祐二年(1087年)诗人将分别四年的妻儿们接回到身边,得以重新团聚,诗人于是写下了这首真挚感人的诗篇。开头两句追叙见面之前约心情,出语自然,毫不作态。中间四句从见面时的印象写到由于激动而引起的悲喜交集之情,既细腻,又曲折。这首诗纯是写情,凝练精到,表现了骨肉至情,全诗语浅情深,耐人回味,是他诗中上乘之作。

元丰七年(1084年),陈师道的岳父郭概提点成都府路刑狱,因为师道家贫,妻子与三个儿子及一个女儿只得随郭概西行,而陈师道因母亲年老不得同去,于是忍受了与妻子儿女离别的悲痛。将近四年以后,即1087年(元祐二年),陈师道因苏轼、孙觉等人之荐,充任徐州州学教授,才将妻儿接回到徐州。纪录这一场生离死别,他写下了不少情意诚笃、感人至深的佳作,如《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送内》、《别三子》、《寄外舅郭大夫》等,这首《示三子》即是作于妻儿们刚回来之时,也是非常杰出的一首。

作者陈师道资料

陈师道

陈师道的诗词全集_陈师道的诗集大全,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 查看详情>>

陈师道古诗词作品: 《送检法赵奉议》 《何郎中出黄公草书》 《望夫石·碛戍人何在》 《玉楼春·阴阴云日江城晚》 《五子相送至湖陵》 《和赵大夫鹿鸣宴集》 《次韵黄生·入竹投窗夜有声》 《贺关彦长生日》 《山口·湖阔疑无地》 《赠周秀才·与君世好自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