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扬舲万里词句注释
⑴原题《壶中天》,即《念奴娇》。
⑵沈氏名钦。
⑶舲:有窗的小船。《楚辞·涉江》:“乘舲船予上沅兮。”孔法生《征虏亭祖王少传》:“若人鉴殆辱,解跋扬归舲。”
⑷底事:何事,犹“为甚”。《文选》卷十二郭璞《江赋》李善注引《吴录》:“魏文帝临江叹曰:天所以隔南北也。”本指长江而言,这里或借指黄河。
⑸《孝经援神契》:“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张华《博物志》:“旧说天河与海相同。近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甚大,往返不失期。此人乃立于槎上,多赍粮,乘槎去。忽不觉昼夜,奄至一处,有城郭舍屋,望室中多见织妇。见一丈人牵牛渚次饮之。惊问此人何由至此。此人即问此为何处。答曰:‘君可诣蜀问严君平。’此人还问君平。君平曰:‘某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即此人到天河也。”(俱《初学记》卷六引。今本《博物志》卷十,文字较详。)又《太平御览》卷八引《集林》:“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织女支机石也。’”当是同一故事的另一传说,或较后起。作者夜渡黄河,以乘槎客自比,而以野人比牵牛,不涉织女,但与“河源“云云亦似有关。故两引之。”槎“亦写作查,筏也,即木排竹排。古亦称桴。《论语·公冶》马融注:”桴,编竹木,大者曰筏,小者曰桴。”
⑹绿:黄绿色。古诗:“秋草萎已绿。”谢眺《酬王晋安》:“春草秋更绿。”周邦彦《蕙兰芳引》:“霜草未衰更绿。”“更绿”者,还有些绿意。
⑺银浦:银汉,即天河也。李贺《天上谣》:“银浦流云学水声。”
⑻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
⑼旧说月中有蟾蜍,且传为嫦娥所化。如《后汉书·天文志》注引张衡《灵宪》:“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蟾”“兔”俱可作为月的代称。“海蟾”即海月。“飞”字状月的移动。颜延年《为织女赠牵牛》“姮娥栖飞月”,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孤白”为月的形状。王禹偁《再泛吴江》:“随船晓月孤轮白。”本篇题为“夜渡黄河”,所写海月飞上,当亦是下半夜光景。
“扬舲万里”,起笔用《楚辞·涉江》“乘舲船予上沅兮”句意,流露出对万里征发的抵触。“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句意恰如文天祥词:“山河破碎风飘絮”。魏文帝曾临江叹曰:“天所以隔南北也。”这里是借长江言黄河。“追昔”意在“抚今”。当年的金宋对峙。犹有南北并列之势,现在却连这种形势都不复存在了。“笑”这里却是无可奈何的苦笑,其情感之复杂亦复不可言传。
下面转写国家兴亡之题。“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须信”和“却向”表示出他是怀着无可奈何心情北上的。生在江南锦绣之乡的贵公子,以前是做梦都梦不到这块荒凉的地方来的。但现实迫使他弃国离乡来此。张炎少有才气,名声远播于外。元朝征集艺人赴大都写金字《藏经》,张炎当然其中。
王命在身,不得不行。但苦衷在心却无处倾诉,只好借古黄河“中分南北”来发泄。随即写出南人眼中的黄河:“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老”、“古”,言其古老:“风定波犹直”,写水流之峻急。以实物实景写出词人心中的感受。
“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泛槎”是一个典故。古传天河与海相通。有人某年八月从海上乘浮槎(木筏)竟误达天河。“野人”此处借指河边的土著居民。他们带着诧异惊讶的语气向这群旅行者发问:你们是从何处跑到这儿来了?这里比黄河为天河,曲笔写路迢迢和跋之艰辛。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黄河气象之空阔。这里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句,寓“艰难苦恨”之情于其中。
“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绿”指黄绿色也。“北国深秋,寒气早临,衰草凄迷,一派迷离景色。唯有闲鸥独立”,河面寥廓,孤鸥闲立,写眼前实景,暗含茫茫世间只有沙鸥才是自由的,人却不能如此的意味。
下面以突兀的笔调,写黄河一带的壮阔景色。
“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张炎用苍凉悲壮的笔触写出了黄河的惊涛骇浪。和苏东坡描绘长江的壮丽和人物之风流不同。张炎此词却在这种意境中流露出自己迷惘的心绪。
“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激动的心情达到了高潮。扣歌而歌,令人百感交集。“海蟾飞上孤白”“海蟾”指月亮,因为古人相信月亮自海底升起,故名。这里以海上飞月奇绝光景来衬出自己孤寂难禁的痛苦心情。
⑵沈氏名钦。
⑶舲:有窗的小船。《楚辞·涉江》:“乘舲船予上沅兮。”孔法生《征虏亭祖王少传》:“若人鉴殆辱,解跋扬归舲。”
⑷底事:何事,犹“为甚”。《文选》卷十二郭璞《江赋》李善注引《吴录》:“魏文帝临江叹曰:天所以隔南北也。”本指长江而言,这里或借指黄河。
⑸《孝经援神契》:“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张华《博物志》:“旧说天河与海相同。近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甚大,往返不失期。此人乃立于槎上,多赍粮,乘槎去。忽不觉昼夜,奄至一处,有城郭舍屋,望室中多见织妇。见一丈人牵牛渚次饮之。惊问此人何由至此。此人即问此为何处。答曰:‘君可诣蜀问严君平。’此人还问君平。君平曰:‘某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即此人到天河也。”(俱《初学记》卷六引。今本《博物志》卷十,文字较详。)又《太平御览》卷八引《集林》:“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织女支机石也。’”当是同一故事的另一传说,或较后起。作者夜渡黄河,以乘槎客自比,而以野人比牵牛,不涉织女,但与“河源“云云亦似有关。故两引之。”槎“亦写作查,筏也,即木排竹排。古亦称桴。《论语·公冶》马融注:”桴,编竹木,大者曰筏,小者曰桴。”
⑹绿:黄绿色。古诗:“秋草萎已绿。”谢眺《酬王晋安》:“春草秋更绿。”周邦彦《蕙兰芳引》:“霜草未衰更绿。”“更绿”者,还有些绿意。
⑺银浦:银汉,即天河也。李贺《天上谣》:“银浦流云学水声。”
⑻苏轼《赤壁赋》:“扣舷而歌之。”
⑼旧说月中有蟾蜍,且传为嫦娥所化。如《后汉书·天文志》注引张衡《灵宪》:“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蟾”“兔”俱可作为月的代称。“海蟾”即海月。“飞”字状月的移动。颜延年《为织女赠牵牛》“姮娥栖飞月”,李白《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孤白”为月的形状。王禹偁《再泛吴江》:“随船晓月孤轮白。”本篇题为“夜渡黄河”,所写海月飞上,当亦是下半夜光景。
壶中天·扬舲万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23258.html
张炎: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068.html
这首词是以描写古黄河为主的。此词一改张炎“婉约”的形象,在“夜渡古黄河”这样的题材中,自然带有黄河古道的粗犷苍劲的风格。从词风上讲,张炎此词似更似东坡、稼轩之词风。“扬舲万里”,起笔用《楚辞·涉江》“乘舲船予上沅兮”句意,流露出对万里征发的抵触。“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句意恰如文天祥词:“山河破碎风飘絮”。魏文帝曾临江叹曰:“天所以隔南北也。”这里是借长江言黄河。“追昔”意在“抚今”。当年的金宋对峙。犹有南北并列之势,现在却连这种形势都不复存在了。“笑”这里却是无可奈何的苦笑,其情感之复杂亦复不可言传。
下面转写国家兴亡之题。“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须信”和“却向”表示出他是怀着无可奈何心情北上的。生在江南锦绣之乡的贵公子,以前是做梦都梦不到这块荒凉的地方来的。但现实迫使他弃国离乡来此。张炎少有才气,名声远播于外。元朝征集艺人赴大都写金字《藏经》,张炎当然其中。
王命在身,不得不行。但苦衷在心却无处倾诉,只好借古黄河“中分南北”来发泄。随即写出南人眼中的黄河:“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老”、“古”,言其古老:“风定波犹直”,写水流之峻急。以实物实景写出词人心中的感受。
“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泛槎”是一个典故。古传天河与海相通。有人某年八月从海上乘浮槎(木筏)竟误达天河。“野人”此处借指河边的土著居民。他们带着诧异惊讶的语气向这群旅行者发问:你们是从何处跑到这儿来了?这里比黄河为天河,曲笔写路迢迢和跋之艰辛。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黄河气象之空阔。这里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句,寓“艰难苦恨”之情于其中。
“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绿”指黄绿色也。“北国深秋,寒气早临,衰草凄迷,一派迷离景色。唯有闲鸥独立”,河面寥廓,孤鸥闲立,写眼前实景,暗含茫茫世间只有沙鸥才是自由的,人却不能如此的意味。
下面以突兀的笔调,写黄河一带的壮阔景色。
“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张炎用苍凉悲壮的笔触写出了黄河的惊涛骇浪。和苏东坡描绘长江的壮丽和人物之风流不同。张炎此词却在这种意境中流露出自己迷惘的心绪。
“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激动的心情达到了高潮。扣歌而歌,令人百感交集。“海蟾飞上孤白”“海蟾”指月亮,因为古人相信月亮自海底升起,故名。这里以海上飞月奇绝光景来衬出自己孤寂难禁的痛苦心情。
作者张炎资料
古诗《壶中天·扬舲万里》的名句翻译赏析
- 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 - 张炎 - - 《壶中天·扬舲万里》
- 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 - 张炎 - - 《壶中天·扬舲万里》
-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惟有闲鸥独立 - - 张炎 - - 《壶中天·扬舲万里》
-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 - - 张炎 - - 《壶中天·扬舲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