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洞庭创作背景
《浣溪沙·洞庭》是南宋词人张孝祥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官船晚泊时景象,写出了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随着视野的转换,又展示出另一番情趣,并描绘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最后以景语收结,耐人寻味。该词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显示出词人留恋自然界的心态。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
①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
②旗梢(shāo):旗尾。
③红蓼(liǎo):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④缬(xié):眼发花。纹缬,即“缬纹”,眼花。这句指红蓼遍布水湾,使人眼花缭乱。
⑤白鱼:传说周武王渡河,有白鱼跃人武王舟中,武王便取来祭祀。玉刀:白鱼的尾。
⑥夜凉船影浸疏星:指水中的倒影,深夜船影浸泡在疏星之中。
白话译文
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
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
浣溪沙·洞庭: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39371.html
张孝祥: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155.html
注释①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
②旗梢(shāo):旗尾。
③红蓼(liǎo):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④缬(xié):眼发花。纹缬,即“缬纹”,眼花。这句指红蓼遍布水湾,使人眼花缭乱。
⑤白鱼:传说周武王渡河,有白鱼跃人武王舟中,武王便取来祭祀。玉刀:白鱼的尾。
⑥夜凉船影浸疏星:指水中的倒影,深夜船影浸泡在疏星之中。
白话译文
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
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作者张孝祥资料
古诗《浣溪沙·洞庭》的名句翻译赏析
-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 - 张孝祥 - - 《浣溪沙·洞庭》
-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 - 张孝祥 - - 《浣溪沙·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