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寻大龙湫瀑布赏析
这是一篇游记,记述游览大龙湫瀑布的经过。大龙湫瀑布,在浙江乐清县的雁荡山中。瀑布飞洒三百丈,为雁落山的奇观。瀑布旁有许多唐宋时摩崖石刻,是著名的名胜古迹。作者雁荡山之游,同时也寻找到了大龙湫瀑布。
这篇散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文中突出了一个“寻”字,极少描写所寻游的山水,通过记叙在寻游大龙湫瀑布的过程中,舆者诳言路途险远难行,老僧识破舆者,指引道路等情节。作者一行后来在老僧的带领下找到了瀑布,因此作者在结尾领悟到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的大道理。“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孔、孟、程、朱皆困于众斯舆”的感叹,是文章结尾缘事明理的地方,作者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这正是方苞散文创作的特定模式,即不管写事写物,都要从所写事物本身发据出某种思想内涵,这种思想内涵又总是与他所推崇的儒家说教和程朱理学相联系。
雁荡一绝的大龙湫瀑布,前人记游所写已多,写出新意已难。作者避开写瀑,而写寻瀑,可谓别开生面,独辟蹊径。游记最后也是用了“缘情事以为波澜,别求义理以寓襟抱”的笔法,借以扩大其社会意义。文章结枃谨严,虚实精当,风格雅洁,叙事不失生动。
作者于乾隆八年(1743)八月,与鲍甥有雁荡山之游,因作此记。这篇游记就想记雁荡山而又感到不可记、兹山与其他诸山同而又不同两点上做文章。
这篇散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文中突出了一个“寻”字,极少描写所寻游的山水,通过记叙在寻游大龙湫瀑布的过程中,舆者诳言路途险远难行,老僧识破舆者,指引道路等情节。作者一行后来在老僧的带领下找到了瀑布,因此作者在结尾领悟到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的大道理。“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孔、孟、程、朱皆困于众斯舆”的感叹,是文章结尾缘事明理的地方,作者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这正是方苞散文创作的特定模式,即不管写事写物,都要从所写事物本身发据出某种思想内涵,这种思想内涵又总是与他所推崇的儒家说教和程朱理学相联系。
雁荡一绝的大龙湫瀑布,前人记游所写已多,写出新意已难。作者避开写瀑,而写寻瀑,可谓别开生面,独辟蹊径。游记最后也是用了“缘情事以为波澜,别求义理以寓襟抱”的笔法,借以扩大其社会意义。文章结枃谨严,虚实精当,风格雅洁,叙事不失生动。
记寻大龙湫瀑布: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737.html
方苞: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355.html
《游雁荡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这篇游记不侧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是借游抒怀,笔墨集中在游山的两点心得体会的阐发上:一是雁荡山因险峻僻远而未被愚僧俗士的雕像题字所玷辱,故而保全了远古的容色;二是雁荡山岩深壁削,气象森严,令人萌发“严恭静正”之心,与天地的精神相互融合。这篇散文构思巧妙,品味深刻,笔墨清新,饶有情趣。作者于乾隆八年(1743)八月,与鲍甥有雁荡山之游,因作此记。这篇游记就想记雁荡山而又感到不可记、兹山与其他诸山同而又不同两点上做文章。
作者方苞资料
古诗《记寻大龙湫瀑布》的名句翻译赏析
- 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 - - 方苞 - - 《》
-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 - - 方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