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代诗人 > 蒲松龄的诗 > >注释译文的意思

地震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 作者:蒲松龄 出自: 更新时间:2018-08-09
注释
(1)康熙(xī)七年六月十七日戌(xū)刻:公元1668年7月25日20时左右。
(2)余适客稷(jì)下:我恰好在稷下作客。余,我。适,正好,恰好。稷下,今山东临淄县西北,距震中约一百五十公里,属破坏性地区。
(3)方与表兄李笃(dǔ)之对烛饮: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痛快地喝酒。方,正在。
(4)骇(hài)异:惊讶奇怪
(5)俄而几案摆簸:突然间桌子摆动颠簸。俄而,时间很短,突然间。几案,桌子。
(6)错折:扭离折断。
(7)方知:才知道。
(8)各疾趋出:各自很快跑出。疾,快。趋,跑。
(9)仆而复起:倒下又起来。
(10)女号(háo):女人大声哭。
(11)鼎(dǐng)沸:形容喧闹、混乱象水在锅里沸腾的样子。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三足两耳。
(12)犬吠(fèi):狗叫。
(13)逾一时许:过了大约一个时辰。逾,超过。时,时辰,一日分为十二时辰。
(14)并:皆,都。
(15)倾仄(zè):倾斜。
(16)汲(jí):从井里打水.
(17)楼台南北易向:指地震造成地壳的水平错动,引起房屋方向扭转。易,改变,变换。
(18)沂(yí)水:是山东南部的大河,南流入淮,正当地震震中地区。
译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山东郯城莒县发生强烈地震。当时,我恰好在临淄稷门前旅居,正与表兄李笃之点着蜡烛饮酒。忽听见一种声音像打雷一样,从东南而来,向西北而去。大家感到害怕和诧异,不知道其中的缘故。一会儿,茶几案桌摇摆颠簸,酒杯翻倒打碎;屋中的梁子、椽子、柱子,错位断裂,发出阵阵响声。你看我,我看你,惊吓得脸都失去了血色。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是地震,大家急忙跑到外面。见楼阁房屋,倒在地上又颠起来;墙倒房塌声和孩子们的哭声、妇女的惊叫声,喧哗得像开了锅一样。人晕得不能站立,坐在地上,随地面一起旋转。河水翻滚漫出河槽有一丈多远,满城到处鸡叫狗咬。过了大约一个时辰,才稍微平息下来。看街上,男的女的光着身子聚集在一起,争着相互说刚才发生的事情,都忘了自己身上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处水井倾斜,不能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换了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县陷了个大坑,有几亩地宽。这真是不常见的奇特变化啊。

地震: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848.html

蒲松龄: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61.html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与体验,描述了康熙七年间发生在山东的大地震。文章记述地震的过程非常的清晰,从“声如雷”“几案摆簸”到“墙倾屋塌”“河水倾泼”,写出了地震由弱到强的过程,这是从物的角度描述。“众骇异”“相顾失色”到“男女裸聚”,从人的神态进行侧面烘托,写地震严重的程度。最后的耳闻,揭示出了地震破坏的程度,并由此发出了“真非常之奇变”的感慨。
结构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地震》的格局虽小,但所营造的结构却完整缜密,平整均衡,单纯精美。记事由隐入显,循序渐进,层层开拓境界,逐步创造高潮、首尾连贯完美,通篇委区尽态。结构的艺术处理,贵在线索的贯穿。它运用自如地按记述文的表现形式,以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为线索,把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组装起来,连动式地推到读者面前:
第一幅、烛前对饮图:闻有声如雷,众骇异,不解其故。
第二幅、室内,震荡图: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
第三幅、户外,大震图;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倒屋塌,儿啼女号。人不能立,随地转侧。河水倾泼,鸡呜犬吠。
第四幅、街上,男女裸聚图:竞相告语,忘其未衣。
第五幅、震后山河图:水井倾仄,楼台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
此外,尚有一幅联想到的地震之外的“狼口夺子图”。此图既如绘画,又若小说。
五幅画面,完整而形象地再现了一场怵目惊心的大地震的全部过程,正好表明地震发生(第一图)、发展(二图)、高潮(三图)、缓和(四图)、终结(五图)的程序。最后以联想方式出现的“夺儿图’’强化了第四图的思想。这里的文字都有极强的可感性与可绘性。
事出突然,事先没有征兆,只听得隆隆雷声,由远及近,人们惊异,但不知原因。一会儿,桌子摇动,杯子倾倒,屋梁有声,人们你看我,我看你,大惊失色,但不知何故。过了好一会儿,才忽然明白——地震了!才快点跑出来。这种描写是人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一时惊慌失措,理性思维暂停的实际。以上是室内情况。
跑出屋子以后,首先看到的是大的建筑物忽起忽落,说明地表在上下颠簸。继之是听到房屋倒塌声、儿啼女号声。刚才是从屋里跑着出来的,所有没感觉到不稳。停下来以后,才觉得站立不稳,于是快点坐下,随地转侧。
此时,人惊恐万状,无暇交流情况。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地震停了,人们情绪稍有安定,这时,大家才有可能“竞相告语”,急于宣泄内心恐惧,抱团取暖,竟然忘了自己没穿衣服。情急下的失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在地震的当时,不可能了解其他地方情况。震情和缓了,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才互相探访,打听安危,于是外地情况不断传来,才有某处井倾侧,楼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的传闻。
写震前、震中、震后;写房内、房外、街上;写所见、所闻。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合情合理,井井有条,紧紧相扣,一气呵成。再现地震现场画面,非亲临其境者写不出。

作者蒲松龄资料

蒲松龄

蒲松龄的诗词全集_蒲松龄的诗集大全,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清代文学家。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蒲松龄5岁的时候,正值满清入关,在扬州屠城,在..... 查看详情>>

蒲松龄古诗词作品: 《渡河·归途过黄河》 《青石关·身在瓮盎中》 《九日望日怀张历友》 《浣溪沙·旧向长堤缆画桡》 《十里平湖

《地震》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