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传作品译文
董仲舒,广川人。年轻时研究《春秋》,汉景帝时为博士。他在室内挂上帷幕,坐在帷幕后面讲学,弟子们先入学的对后入学的传授学业,有的学生竟然没有见过他。董仲舒三年不看园圃,精心钻研学问到如此的程度。他的进退仪容举止,不符合礼仪的不做,学士们都尊他为老师。
汉武帝继承帝位以后,下令荐举贤良文学先后一百多位,董仲舒作为贤良回答皇帝的策问。汉武帝策问道:我继承了先帝最崇高的地位和最美好的德行,要永久传下去,延长到无穷尽的未来,这项任务巨大而且职守重要,所以我从早到晚都没有时间来享乐休息,长久地思考一切事情的原委,惟恐有不周到的地方。因此广泛地邀请各地的豪杰俊才,郡守、国王、诸侯公正地推选出来的贤良、修德、博学的才士们,我想知道治国大道的纲要,安民理论的最高原则。现在大夫们卓然作为贤良的首选,我认为这很好。大夫们要精心思考,我很想知道和要问的如下。听说五帝三王治理国家之道,是改革制度,创作乐章,因而天下安定,后来的百位国王也都同样这么作。虞舜的乐以《韶》乐最美好,周朝的乐以《勺》最优美。圣明的君王死后,钟鼓管弦的声音依然存在,可是大道衰微,逐渐变坏到桀纣那样的所作所为,王道大大地败坏了。这五百年中闾,遵守旧制度的国君和当权的士人,想学习先王的法制来辅助当时政治的很多,可是都没有扭转过来,而且王道还一天天走向灭亡,一直到后来的王兴起了,这种没落的趋势才得到制止。难道是他们所信奉的有错误,而失掉了道的传统吗?还是天命就是这样,不是人力所能扭转的,一定要衍变到国家危亡以后才停止呢?唉!所作的一切日夜勤劳,力求效法遥远的古代,难道都没有作用吗?那么,夏、商、周三代的君主承受天命,他们的依据在什么地方?灾异变故,又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呢?性命的实际,或者天亡,或者长寿,或者仁德,或者鄙陋,常常听到这些名称,可是没能透彻地明晓其中的道理。想用风俗教化的力量使命令推行;使刑罚减轻,奸邪改变;使百姓和睦安乐,政治开明。应该怎样整顿政治才能使甘露普降,百谷丰收,使四海之内的人民都受到德泽,连草木也得到滋润?怎样才能使曰、月、星三光完全不发生亏蚀,寒暑季节正常,能够得到天的福佑,为鬼神所歆享?使德泽洋溢,扩大到国外,普及到所有的生命呢?
大夫们通晓先代圣王的事业,熟悉风俗变化的道理,了解事物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次序,而且你们研究高深道理的时间也很久了,希望把研究的成果明白地告诉我!要分清条理,不要笼统,不要混乱,提出的方案,也应慎密考虑。要是有不正直、不忠实、邪曲不守中道的官吏,你们大胆告诉我,决不会泄露出去,我亲自拆看,希望你们不要有后顾之忧。大夫们尽管说出所知道的一切,不要隐瞒,我要亲自看的啊!董仲舒的对策说:
陛下发出有德的声音和英明的韶书,寻求天命和情性的解答,这两个问题都不是愚臣所能答覆的。我谨慎地按照《春秋》中的记载,考察前代已经做过的事情,来研究天和人相互作用的关系,情况是很可怕的呀!国家将要发生违背道德的败坏事情,那么天就降下灾害来谴责和提醒它;如果不知道醒悟,天又生出一些怪异的事来警告和恐吓它;还不知道悔改,那么伤害和败亡就会降临。由此可以看出,天对人君是仁爱的,希望帮助人君消弥祸乱。如果不是非常无道的世代,天总是都想扶持和保全他,事情在于君主发奋努力罢了。发奋努力钻研学问,就会见闻广博使才智更加聪明;奋发努力行道,德行就会曰见崇高,而且越发成功,这些都是可以很快得到,并且是可以很快就有成效的。《诗经》上说:“从早到晚,不敢懈怠。”《尚书》中说:“努力呀!努力呀!”都是奋勉努力的意思。
“道”就是由此达到治理国家的道路,仁、义、礼、乐都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以虽然圣明的君王死了,可是他的子孙还能长久统治,安宁数百年,这都是礼乐教化的功效啊。君王在自己没有制作乐章的时候,就选用先代君王乐章中能适合当时社会的,用它来深入教化人民。得不到教化的实效,典雅、歌颂的乐也就做不成,所以君王功成名就以后才作乐,用乐来歌颂他的功德。乐是用来改变民风,感化民俗的;乐改变民风容易,感化人民也有显著的功效。所以,乐的声音是从和谐的气氛中发出,依据于感情,接触到肌肤,深藏在骨髓。因此王道虽然衰微了,管弦之声却依然流传。虞舜的政治已经很久都没有了,可是流传下来的乐颂还依旧存在,所以孔子在齐国能听到《韶》乐。人君没有不希望国家安宁而憎恶危亡的,然而政治混乱、国家危亡的很多,这是由于任用的人不得当,言行举止不符合治理国家的“道”,所以政事一天天衰败下去。周代的“道”到了周厉王、周幽王时衰落了,不是“道”亡了,而是厉王和幽王不遵循这个“道”走。周宣王思念先代圣君的德行,复兴久已停滞的事业,补救时弊,发扬周文王、周武王开创的功业,周代的“道”又灿烂复兴起来。诗人赞美他,为他作诗,认为上天保佑他,为他出生贤良的辅佐,后世称颂周宣王,至今不绝。这是周宣王H夜不懈地做好事得来的。孔子说“人能光大‘道,,不是‘道,光大人”。所以治和乱、废和兴,都在于自己。世遭衰乱并不是天命不可挽回,而是由于人君的行为荒谬,失掉了先王优良的传统啊。
臣听说受到天的尊重,天使他得到天下而成为王的人,必定有人力做不到而自然达到的事情,这就是王者承受天命的凭证。天下的人都同心归顺他,就像归顺父母一样,所以天感应到诚意,祥瑞就出现了。《尚书》中说:“白鱼跳进王乘坐的船裹,有火覆盖着王屋,变成了乌鸦。”这就是承受天命的凭证啊。周公说:“应得善报呀!应得善报呀!”孔子说:“有德的人决不会孤立,一定会得到帮助。”这都是积善累德的效果啊。可是到了后世,君主淫逸奢侈,道德衰微,不能治理人民,诸侯背叛他,杀害良民,争夺土地,废弃道德教化,滥用刑罚。刑罚使用不适当,就产生了邪气;邪气聚积在下面,怨恶聚集在上面,上下不和,就会阴阳错乱,妖孽滋生。造就是灾害怪异发生的原因。
臣听说,命就是天的命令,性就是生来的本质,情就是人的欲望。有的人夭折,有的人长寿,有的人仁慈,有的人卑鄙,好比造瓦铸金,不可能都是纯粹美好的,由于社会治、乱的影响,所以人的寿命、品行是不一致的。孔子说:“君子的德行像风,小人的德行像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所以尧、舜实行德政,人民就仁慈长寿;桀纣肆行暴虐,人民就贪鄙天亡。在上的人君教化在下的人民,下面的人民服从在上的人君,好像泥土放在模型裹,听凭陶匠的加工;也好像金属放在容器裹,听凭冶匠的铸造。《论语》中说:“使人民安定,人民就来归顺,使人民得到鼓舞,人民就会同心协力。”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臣仔细考察《春秋》裹“春王正月”的意思,寻求王道的开端,得到了“正”。“正”次于“王”,“王”次于“春”。春是天的作为。正是王的作为。它的意思是说,君主上面奉承天的作为,下面用来端正自己的行为,“正”是王道的开端啊。可是,王者想有所作为,应该向天去求到这个开端。天道最大的就是阴阳,阳作为德,阴作为刑,刑主杀,德主生。所以阳常常处在盛夏,把生育养长作为自己的事;阴经常处在严冬,积聚在空虚不起作用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天是任用德教,不任用刑罚的。天使阳出现,在上面布施,主管一年的收成;使阴入内,在下面藏伏,时常出来帮助阳;阳没有阴的帮助,也不能使年岁独自完成。从始至终阳是以完成年岁为名的,这是天意啊。王者秉承天意来做事,所以任用德教而不任用刑罚。刑不能任用来治理社会,就像阴不能用来完成年岁一样。执政而任用刑罚,是不顺从天意,所以先王没有肯这样做的。现在废除了先王掌管德教的官员,衹任用执法官吏来治理人民,这难道是先王任用刑罚的本意吗?孔子说:“不进行教育就杀人,叫做暴虐。”暴虐的政治施用到下面,却想使德教普及到四海,这是难以办到的啊。
臣认真考察《春秋》讲的“一元”的意义,“一”就是万物的开始,“元”就是辞语中所说的“大”。说“一”是“元”,显示了大的开始并且想正其根本。《春秋》深深地探究它的本源,原来却要从尊贵的人开始。所以做君主的,先正心才能正朝廷,正朝廷才能正百官,正百官才能正万民,正万民才能正四方。四方正了,远近就没有敢不趋向于正的,而且没有邪气掺杂在裹面。所以阴阳调和而风雨及时,万物和谐而人民长育,五谷丰收而草木茂盛,天地间都受到恩泽,并呈现出非常丰富美好的景象,四海之内听到君主的盛德都来称臣,一切幸福的东西,可以得到的祥瑞,无不毕至,这就是王道完成了。
孔子说:“凤鸟不来到,‘河图’不出现,我恐怕要完了吧!”这是他悲伤自己的德行可以招致这些祥瑞,却因为自己地位卑贱而不能招来。现在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处在可以招致祥瑞的地位,掌握了可以招致祥瑞的形势,又有能招致祥瑞的资质,行为高尚而恩德广厚,才智聪明而意向美好,爱护人民而喜欢文士,可以说是有道义的君主了。然而天地没有感应,美好的祥瑞没有到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是教化没有建立,没有把人民纳入正道吧。万民追逐利益,就好像水向下流一样,不拿教化作他们的堤防,就不能制止。所以教化建立而奸邪停止,是因为它的堤防完好;教化废止而奸邪并出,用刑罚也不能制止,这是它的堤防坏了。古代的王者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坐朝治理天下,没有不把教化当作主要任务的。在国都设立太学进行教育,在县邑设立县学、乡学实施教化,用仁来教育人民,用义来感化人民,用礼来节制人民,所以,虽然刑罚很轻,却没人违犯禁令,这是教化施行,习俗美好的缘故啊。
圣明的君王承继乱世,他把乱世所遗留的一切痕迹都扫除掉,恢复教化,并且给以特别推崇。到了教化已经明了,习俗已经养成,子孙遵循推行下去,遇五、六百年仍然不会衰败。到周朝末世,君主非常无道,以致失去了天下。秦朝承继周朝以后,不但没有更改,反而比周朝末年更加无道,严禁文学,不许私自藏书,摒弃礼义,甚至厌恶听到礼义的话,他想把先王的道义完全毁灭掉,专门用自己放肆、苟且、简陋的一套办法来治理国家,所以做天子才十四年,国家就灭亡了。自古以来,还没有像秦朝这样用乱救乱,严重危害天下人民的。秦朝遗留下来的毒素像残余的火焰,到现在还没有熄灭,它使习俗薄恶,人民欺诈顽劣,抵触抗拒,犯法乱德,腐败达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雕饰啊;泥糊的墙,不能粉饰啊。”现在汉朝继承秦朝之后,社会状况就像朽木和泥墙,虽然想很好地治理它,却没有好办法。法令一颁布,奸邪接着就发生,命令一下达,欺骗跟着就兴起,好像用热水去制止沸腾,抱着木柴去救火,衹会越来越糟,没有任何益处。譬如琴瑟的音不协调,严重的必须把弦折下来重新安装,才能弹奏;处理政事不行,坏得厉害的,必须破旧立新,才能治理。应当重新张设琴弦而不改弦更张的,虽然有优秀技工也不能调理好;应当改革而不改革的,虽然有大贤人也不能整治好。所以汉朝得天下以来,常想好好治理,可是到现在还没治理好,问题就在于应当改革而没有改革。古人证过:“站在潭边羡慕别人捕到了鱼,不如自己回去编织鱼网。”汉朝临政并且想把政事治理好,到现在已经七十多年了,不如回头来进行改革,改革了就能好好治理,国家治理好了,灾害就会一天天消除,福禄也就会一天天到来。《诗经》上说:“适合于民,适合于人,接受天给予的福禄。”执政能适合人民,自然会得到天给予的福禄。仁、义、礼、智、信是五种恒久不变的道,这是王者应培养整饬的。这五种道能培养整饬好,就能得到天的保佑,鬼神也来赞助他接受祭祀,恩德就会普及到国外,扩大到一切生命。
汉武帝看了董仲舒的对策认为很不寻常,于是又策问大夫们说:策问说:听说虞舜的时候,虞舜常常在宫殿的走廊裹散步,没有什么作为,可是天下太平。周文王整天忙到El头偏西,连吃饭的空儿都没有,天下也很太平。帝王治理天下的道,难道没有共同的条理,一贯的主张吗?为什么安逸和劳苦有这样大的差别呢?那些勤俭的帝王连黑色、黄色的旌旗也不制作。可是到了周朝,在宫门外筑了两座观望的台,乘坐用玉装饰的车,制造红色的盾和玉石做的斧柄,朝廷裹排列着六十四人的舞蹈,到处响起歌颂的声音。帝王的道,难道意旨不一样吗?有入说:“良玉不需要雕琢,”有人说“没有文采就不能辅助德行,”两种说法是不同的。
殷朝人制定五种刑法来防止奸诈,用毁伤身体的办法来惩戒邪恶。可是周成王和周康王放弃这些刑法四十多年,天下也没有犯法的。监狱空荡无人。秦国使用这些刑法,杀死的人很多,受刑的人接连不断,天下空虚,人口减少,真可哀呀!
唉!我晚睡早起,考虑先代帝王的法典,久久地思虑用什么来适合至尊的地位,光大祖宗的事业,我认为关键在于努力搞好农业,任用贤人。现在我亲自耕种籍田为农民做榜样,鼓励百姓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有德行的人,并且派出很多使者,络绎不绝地去慰问劳苦人家,救济没有父母、没有子女的孤独的人,一切办法都想到了,但并没有收到大的成效和美好的德行。现在阴阳错乱,天地间充满了恶劣的气氛,许多生物得不到生长,人民陷在贫困的境地,廉洁的人和无耻的人混淆在一起,好人和坏人也分不清楚,得不到真实的情况,所以我广泛地邀请了特别杰出的士人来请教,目的也许可以达到吧!现在大夫们等待诏命的有一百多人,有的谈论当今的事情却不切实际,用古代历史来印证不相符合,用现在的情况来考察又难于实行,难道是因为受到文吏法令的牵累而不能任意发挥吗?还是因为学术的来源不同,所得的见解各异呢?每个人都可以尽意对答,写在篇上,不要害怕主管官吏,阐明你们的意旨和方略,进行切磋研究,以符合我的心意。董仲舒对策说:
臣听说尧承受了天命,担忧天下不容易治理,没有拿处在天子的尊位作为欢乐,他诛杀、放逐扰乱国家的大臣,努力寻求贤圣的人,所以得到舜、禹、后稷、高、咎繇。有众多圣明的人来帮助他提高德行,有许多贤能的人来辅助他恪尽职守,于是教化大行,天下太平,人民都安于行仁,乐于行义,各得其所,行动合乎礼义,从从容容地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所以孔子说:“假如有王者,必须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就是指这说的啊。尧在位七十年,就让位给虞舜。尧死后,天下人民没有归心于尧的儿子丹朱,却归心于舜。舜知道不可逃避,于是即位做了天子,用禹做宰相,继续任用尧所任用的人,继承了尧的传统和事业,所以垂衣拱手没有作为,就使天下太平。孔子说“《韶》乐十分美,又十分善啊”,就是这个意思。至于商纣,违背天意,残毁万物,杀害贤良聪慧的人,残害百姓。伯夷、姜太公都是当时的贤人,他们隐藏起来,不愿出来做官。在职为官的人,都逃亡到河边、海滨。天下黑暗混乱,人民不得安宁,所以天下的老百姓都背弃殷纣王,拥护周文王。周文王顺从天意治理万物,以贤良有德的人为教师并且起用他们,所以闳夭、大颠、散宜生等贤士都聚集在周的朝廷。仁爱施于人民,天下人都归顺他,所以姜太公从偏僻的海滨来投奔,后来做了周朝的三公。这时候,商纣王还在做天子,尊卑的次序混乱,百姓四散逃亡,周文王非常痛心,想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所以他整天忙得El头偏西还没时间吃饭。孔子写《春秋》,先写王作为正,然后记载各种事情,这表现了在下位而有德行的所谓素王的文章。这样看来,帝王的条理系统是一致的,但是勤劳和安逸不相同,是因为所遭逢的时代不一样。孔子说“《武》乐十分美,不够十分善啊”,就是这个意思。
臣听说制度文采和黑色、黄色的装饰,都是用来分别尊卑、区分贵贱和劝勉人们要有德行的。《春秋》是承受天命著述的,所以它首先制定的,就是改变历法和衣服的颜色,用这来顺应天。那么,宫室和旌旗的制度是有效法才那样的。所以孔子说:“奢侈了就不够谦逊,节俭了便简陋。”节俭并不是圣人适中的制度。臣听说好玉不雕琢,是因为它的质地本来就滑润美好,不需要再加以雕饰,造就好像项橐没有学习就能自己知道一样。可是普通的玉要是不雕刻,就不能成就美丽的花纹;君子不学习,就不能成就美德。
臣听说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对年轻的就教他们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对年长的就授给职位察看他们的才能。用职位和俸禄来培养他们的德行,用刑罚来禁止他们作恶,所以人民都懂得礼义而耻于触犯他们的上级。周武王施行大义,平定残贼,周公作礼乐来加以文治,直到周成王和周康王时的盛世,牢狱空虚了四十多年。这也是教化的感染和仁义的影响,不仅仅是毁伤身体的刑剖的功效。到了秦朝就不是这样,效法申不害、商鞅的办法,实行韩非的学说,憎恶古代帝王治理天下的道理,贪污成风,并不是用礼义来教化天下。秦衹求名而不察实,行善的好人不一定能免罪,犯法的坏人也不一定就受到惩罚。所以百官都谎言欺诈,不务实际,表面上都表现出尊敬君上的礼貌,内心却怀着背叛君上的打算,弄虚作假来掩饰狡诈,追逐私利,没有羞耻;又总喜欢使用残忍刻毒的官吏,无限制地征收赋税,榨尽人民的财力,百姓四处逃亡,不能从事耕田和纺织工作,于是强盗到处起事。所以受刑的人很多,死的人一个接一个,但是做坏事的并没有停止,这是风俗教化所造成的。所以孔子说:“用政法来教导人民,用刑罚来制裁人民,人民苟且地要求免受惩罚却不知道羞耻。”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陛下统一了天下,四海之内没有不顺服的。陛下广泛地观察,多方面听取,尽可能地吸取群下的智慧,具备了天下的美德,崇高的德行显耀普照,扩大到国外。远达万里的夜郎和康居悦服归心,就真是太乎到来的景象啊。但是恩德并没有施加到普通百姓身上,大概是您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吧。曾子说:“尊崇自己所听到的道理,就高明了;实践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光大了。高明光大,不在于别的,在于对这些注意罢了。”希望陛下采用所听到的道理,诚心诚意按那些道理去做,那么,跟三王又有什么不同呢?
陛下亲自耕种籍田来倡导农业,早起晚睡,为人民担忧,思念古代治世,用心寻求贤人,这也是尧舜的用心啊,可是没有得到贤人,这是因为平时对于士人没有鼓励劝勉的缘故。平时不培养人才却想寻求贤人,就好比不雕刻玉却要求玉有文采一样。所以培养人才没有比办好太学更重要的了,太学是产生贤士的地方,是教化的本源,现在各郡国的人都很多,可是有些郡国还没有应举贤良文学策问、作对策的人,造就是因为王道在那裹经常断绝。臣希望陛下兴办太学。聘请高明的教师来教育培养天下的士人,经常考问他们而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那么英俊的人才就可以得到了。现在的郡守、县令,就是百姓的老师和表率,是委派他们禀承君主的恩泽去宣扬教化的,师表不贤良,君主的仁德就得不到宣扬,恩泽就传布不到下面。现在官吏既然没有教育人民,或者不实行君主的法令,暴虐百姓,和坏人狼狈为奸,谋取私利,致使贫穷孤弱的人含冤受苦,流离失所,很不符合陛下的意愿。所以阴阳错乱,怨气充满,人民无法生活,在苦难中得不到救助,这都是郡守县令们不贤明,才造成这样的现象啊。
郡守、县令多数是出身于郎中、中郎,年俸二千石的大官的子弟选任郎官,又仗着有钱财,不一定贤明。而且古时候考核官吏的功劳,是按照做官是否称职来区分的,不以在任时间的长短为标准。所以才能小的人,虽然任职时间很长,还是小吏;有才能的人,虽然任职不久,并不妨碍他升迁为辅佐大臣。所以有职守的官吏,都竭尽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努力做好工作,争取立功。现在却不是这样,官吏们积累时间就可以得到高位,日子一久,就可以升官,所以廉洁和无耻混淆,好人和坏人不分,真正的贤才就无法得到。臣愚蠢地认为让各位诸侯、郡守、二千石各自选择他们管辖下的官吏和百姓中的贤才,每年荐举两人,用他们在皇宫中值宿守卫,而且还可以拿这件事来观察大臣的能力,如果荐举的人贤能,就给予奖赏;要是荐举的人不好,就加以惩罚。如果像这样,诸侯、二千石官都尽心寻求贤才,天下有才能的人就可以得到,授给他们官职加以任用了。遍得天下的贤人,那么三王的盛世也就容易做到,尧舜的声名也就可以赶上了,千万不要用做官时间的长短来计算功劳,实际考察官吏的贤能是上策,衡量了才能以后再授给官职,考察了德行以后再确定职位,那样,廉洁和无耻待遇不同,好人和坏人就能够区别了。陛下给臣恩惠,宽恕臣的罪过,教臣不要害怕主管官吏,使臣能够切磋研究,臣不敢不倾吐自己肤浅的见解。于是天子又提出策问。漠武帝策问道:听说“善言天的,一定能找到人事来印证,善说古的,一定能在现实中得到证明”。所以我问你们天人感应的关系,往上赞美唐尧虞舜,往下哀悼夏桀商纣,看到这些渐渐灭亡和逐步昌盛的道理,我要虚心改正错误。大夫们明晓阴阳的变化和作用,熟悉先代圣王的道术和事业,可是你们的文章并没有把这些充分表达出来,难道是你们对当代的政务有什么疑惑吗?有些道理没有系统整理和完整表达,大概是由于我不聪明,或是听话会迷惑吧?三王的教化,最初各不相同,却都有不足,有人说道是恒久不变的,这两种说法意思难道有什么不同吗?现在大夫们既然已经写出了大道的最高原则,陈述了治理乱世的方法,希望你们再说详细些、深刻些、周到些。《诗经》上不是说:“君子呀,不要苟且安息,神是听着你的,帮助你获得大福。”我要亲自看你们的对策,大夫们要努力阐明你们的见解。董仲舒又对策说道:
臣听《论语》上说:“有始有终的,衹有圣人啊!”很荣幸地承蒙陛下的恩惠,留心听取我们这些接受过传统学问的臣子的意见,又颁下高明的册书,切合其中的意义,并且彻底地研究圣德,这不是愚臣的能力所能详细陈述的。先前臣所上的对策,有些道理缺乏系统整理和完整的表达,辞句不清晰,意旨不明了,这都是我浅陋的罪过。策问中说:“善言天的,一定能找到人事来印证;善说古的,一定能得到现实的证明。”臣听说,天是万物之祖,所以天对万物普遍地覆盖着、包含着,没有偏颇。天造作曰、月、风、雨来调和万物,通过阴、阳、寒、暑来生育万物。所以圣人效法天建立道,也是广施仁爱而没有一点私心,布施恩德和仁爱来厚待百姓,设立义理和礼制去引导人民。春季是天用来生育万物的,仁是人君用来爱护百姓的;夏季是天用来滋长万物的,德是人君用来养育人民的;秋霜是天用来诛杀万物的,刑法是人君用来惩罚罪犯的。由此说来,天和人的验证,是从古至今的道理。孔子作《春秋》,上度量天道。下验证人情,参看于古代,考察于今时。所以《春秋》所讥讽的,就是灾害所侵犯的;《春秋》所憎恶的,就是怪异所触及的。孔子写出了国家的过失和灾异的变化,从逭裹可以看出人们行为的好和坏,是和天地相通并且互相感应的,这也是谈天道的一种看法。古时候设立掌管教导训化的官,职责是用德和善来教化人民,人民大受感化以后,天下常常没有一个人在监狱裹。现代废弃这种制度,没法教化人民,因此人民都不知道行义而死于追逐财利,所以违法犯罪的人就多了,一年之内,坐牢和诉讼的人竟有成千上万。由此可见,古时候的法度是不能不采用的,所以《春秋》遇到改变古代制度的事情就加以讥讽。天的命令叫做命,这个命不是圣人不能照着去做;生来的本性叫做性,这种性不是教化不能完成;人的欲望叫做情,这种情不用法度不能加以节制。所以做君王的,上面很谨慎地奉承天意来顺从天命;下面必须教化人民,使人民能够完成他们的性;建立应该遵循的法度,分清上下尊卑的次序,来防止贪欲;做好这三件事,国家的根本就奠定了。人承受了天命,本来是超群的,和其他生物不同。在家裹有父子兄弟之亲,在外面有君臣上下的名分,大家聚会相遇,就有尊敬老人和分别长幼的规范,有明确的礼节相互接待,欢欣地有恩德地互相亲爱,造就是人可贵的地方。种植五谷作为食物,播种桑麻用来做衣,饲养六畜,驾牛骑马,圈豹槛虎,造就是人得到天的灵气,比万物可贵的表现。所以子L子说:“天地所生,人是最可贵的。”人们明白了天性,就知道自己比万物可贵;知道自己比万物可贵然后知道礼义;知道礼义,然后注重礼节;注重礼节,然后安心处于善道;安心处于善道,然后乐于遵循道理做事;乐于遵循道理,然后叫做君子。所以孔子说“不知道命,不可以做君子”,就是这个意思啊。
策问说:“往上赞美唐尧、虞舜,往下悲悼夏桀、商纣。看到这些渐渐灭亡和渐渐昌盛的道理,我要虚心改正错误。”臣听说积少就能成多,积小就能成大,因此圣人无不是积累暗淡的微明而达到光明,从微贱的地位一步步地达到显贵的。所以尧由诸侯而升为天子,舜从在深山中耕种兴起,都不是一天而尊颢的,是逐渐达到的。话由自己说出,就不能再去堵塞;行为由自己做出,也无法再来掩盖。言和行是治理国家最重大的条件,君子之所以能感动天地的也是言行。所以积小成大,谨慎注意细微的行为就会着名。《诗经》上说:“这文王啊,小心翼翼。”所以尧战战兢兢地每天实行他的治国之道,舜小心恐惧地每天尽他的孝道,做的好事积累多了,自然名声显达,德行彰着,自身也受人尊重,造就是渐渐昌盛的道理。积善在自己身上,就好像人曰渐长大而自己不觉察;积恶在自己身上,好像灯火消耗油一样,人也不容易看出来。不是明晓情性和洞察世俗情况的人,谁能够懂得这种道理呢?这就是唐尧、虞舜得到美名,夏桀、商纣却使人伤痛恐惧的原因。善或恶的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好像影子跟随着人形,回响跟随着声音。所以桀、纣暴虐怠慢,谗恶的人都受到进用,贤良智慧的人都隐藏起来,于是桀、纣的罪恶一天比一天显著,国家也一天比一天混乱,可是他们却依旧安然怡得,自以为如太阳在天空一样,终于逐渐败坏以至于毁灭。那些残暴不仁的君主,并不是一下子就灭亡的,也是慢慢造成的。所以桀、纣虽然无道,都还在位十多年,造就是慢慢地衰微以至灭亡的道理啊。
策问说:“三王的教化,效法的各不相同,而且都有不足,有人说道是永久不变的,这两种说法用意有什么不同吗?”臣听说享乐而不至于淫乱,反复实行而不厌倦的叫做道;道是万世都没有弊端的,出现弊端是由于违背了道。先王的道一定有偏颇不能实行的地方,所以在政治上也时有昏暗而行不通的,举出它的偏向,补救它的弊病就行了。三王的道虽然效法不同,可并不是相反的,都是为了补救过失,扶助衰败,之所以有所不同,是因为遇到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孔子说:“无所作为而能治理国家的,就是舜呀!”舜仅仅改变了历法,改换了车马、祭牲、服装的颜色,来顺承天命罢了,其他完全遵循尧的治国之道,为什么要改变呢!所以王者衹改变制度的名称,没有改变道的实质。可是夏代注重忠,殷代崇尚敬,周朝尊崇文的原因,是因为朝代更替时,前代有过失存在,为了补救,应当这样做。孔子说:“殷朝根据夏代的礼制,有所增减,这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根据殷朝的礼制,有所增减,也是可以知道的;其他承继周朝兴起的,虽然经历了百世,这也是可以知道的。”造就是说,百王所用的就是忠、敬、文这三者。夏朝沿袭虞舜,却独独不说增减,是因为夏朝和虞舜的道是一样的;夏崇尚的忠和虞舜是相同的。道的根本来自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所以禹继承了舜的道,舜继承了尧的道,三位圣人互相传授,遵守一个道,没有救弊的措施,所以不说他们对道的增减。由此看来,继承治世的,他们的道是相同的;继承乱世的,他们的道是要改变的。现在汉朝承继大乱之后,应当减少周朝的文而用夏朝的忠。
陛下有圣明的德和美好的道,痛心世俗的衰薄,悲伤王道的不明,所以选举贤良方正的士人,议论考问,打算兴起仁义的美德,阐明帝王的法制,建立太平的治国之道。臣愚昧不肖,叙述曾听到的,背诵曾学过的,说的是老师教的道理,仅仅能够不忘记罢了。至于议论政事的得失,研究社会的兴盛和贫弱,这是大臣辅佐的职事,三公九卿的责任,不是臣下仲舒所能知道的。但是臣私下有感到奇怪的问题。古时候的天下也就是现在的天下,现在的天下也就是古时候的天下,同是一样的天下,古时候天下太平,上下和睦,习俗美好,不令而行,不禁而止,官吏没有奸邪,民间没有盗贼,牢狱空空,没有犯人,入主的恩德滋润了草木,普及到四海,凤凰飞来了,麒麟出现了,拿古时候的情况来衡量现在,怎么相差那么远呢?有什么错误致使衰落达到这样的地步?我想也许是违背了古代的治国之道吧?也许是违背了天理吧?尝试考察过去的事情,追溯到天理,或许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吧?
天对生物是分别给予的,给予利齿的就不再给角,给予翅膀的就衹给两只脚,也就是接受了大的,就不能再取小的。古时候领取俸禄的,就不靠体力劳动来吃饭,也不谋取工商之利,这也是接受了大的,不能再取小的,和天意是相同的。假如已经得到了大的,又去取小的,天还不能那样给予,何况是人呢?造就是人民纷纷愁苦衣食不足的原因啊。那些受君主宠爱身居高位的人,家中衣食饱暖并且享有优厚的俸禄,依仗富厚的资产和势力,在下面和百姓争利,老百姓怎么能和他们比呢?所以那些人使用众多的奴婢,拥有众多的牛羊,扩大他们的田地住宅,扩充他们的产业,增加他们的积蓄,致力于这些而且没有止境,压迫百姓,使百姓感到惊惧,百姓天天受到剥削,渐渐走向穷困。富人奢侈浪费,穷人穷急愁苦;穷人穷急愁苦而处在上位的人却不救济,就会民不聊生;民不聊生,百姓就会连死都不怕,又怎会害怕犯罪!这就是刑罚繁多,奸邪却不能禁止的原因啊。所以享受俸禄的人家,应该衹食俸禄就算了,不应当和百姓争夺谋利的产业,这样利益就可以平均分配,百姓也可以家用充足。这是上天的理,也是古代的道,天子应当效法定为制度,大夫应该遵守实行。所以公仪子在鲁国做宰相时,回到家裹看见妻子织帛,非常生气,赶走了他的妻子;在家裹吃饭,吃到自家园裹种的葵菜,气愤地把园裹的葵菜拔了,说:“我已经有了俸禄,还要夺种菜人和织布女的利益吗?”古时候的贤人君子做官的都是这样,因此人民都尊敬他们的德行,听从他们的教化,人民受到他们廉洁的感化,就没有贪婪卑鄙的行为。到了周朝末年,卿大夫就不大讲求礼义而急于求利,失掉了谦让的风气而有争田的讼事。所以诗人憎恶、讽刺他们说:“高高的那座南山啊,山石是那样叠积;赫赫有名的师尹啊,人民都在瞻望着您!”做官的人心向仁义,人民自然就爱好仁义,风俗也就善良;做官的人好利,人民也就不正直,风俗就会败坏。由此看来,天子和大夫,是人民仰望、效法的榜样,是远方的人遥望着模仿他们,怎么能够处在贤人的地位却去做出平民的行为呢?那些忙着谋取财利,常常担心穷困的想法,是平民的意向;忙着寻求仁义,时常忧虑不能教化人民的打算,是大夫的思想。《周易》上说:“背着东西又坐车,招致强盗的到来。”乘车是说处在君子的地位,负担东西是小人的事情,这就是说,处在君子的地位却做出庶人的行为,他的祸患一定会到来。如果处在君子的地位,做君子应当做的事,那么,除了像公仪休在鲁国做宰相那样,就没有别的可以做的了。
《春秋》推重统一,这是天地永恒的原则,是古今共通的道理。如今老师所述的道理彼此不同,人们的议论也彼此各异,诸子百家研究的方向不同,意旨也不一样,所以处在上位的人君不能掌握统一的标准,法令制度多次改变,在下的百姓不知道应当怎样遵守。臣认为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学术的学说都一律禁止,不许它们同样发展。邪僻的学说消失,然后学术的系统可以统一,法令制度就可以明白,人民也知道服从的对象了。对策结束后,汉武帝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辅助易王。易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哥哥,乎素很骄横,喜欢勇武。董仲舒用礼义扶正易王,易王很敬重他。过了一段时间,易王问董仲舒说:“越王勾践和大夫泄庸、文种、范蠡密谋攻打吴国,后来终于减了吴国。孔子说殷纣王有三位仁人,我认为越王勾践也有三位仁人。春秋时的齐桓公有疑难的事让管仲解答,我有疑问请您解说。”董仲舒回答说:“臣愚昧不能解答您提出的问题。我听说春秋时鲁国国君鲁僖公问鲁国大夫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怎么样?’柳下惠说:‘不行。’他回家后面有忧色,说:‘我听说攻伐别的国家不问有仁德的人,国君想攻打齐国为什么问我呢!,柳下惠衹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感到羞愧,何况是设谋诈降来攻打吴国呢?由此说来,越国根本没有一位仁人。仁人端正他的义却不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却不计较自己的功劳,所以在孔子的门徒裹,即使是尚未成年的儿童也羞于谈论五霸,因为五霸推崇欺诈武力不注重仁义。越王君臣不过是实行不正当的诈术罢了,所以不值得孔子的门徒谈论。五霸比其他诸侯贤明,可是和三王相比,就好像似玉的石块和美玉相比一样啊。”易王说:“讲得好。”
董仲舒治理国家,是用《春秋》记载的灾异变化来推究阴阳错行的原因,所以求雨时,闭阳纵阴,他止雨时就闭阴纵阳。这种祈雨止涝的方法推行到江都全国,没有不随心所欲的。后来,董仲舒被废为中大夫。在这之前,辽东郡祭祀汉高祖的高庙和汉朝皇帝祭祖的地方长陵高园殿先后发生火灾,董仲舒在家里推论天降火灾和人世的关系,奏章草稿写好了没有上呈。主父偃来探望董仲舒,私自看了奏章草稿,他平素就嫉妒董仲舒,便把奏章草稿偷走,上交给汉武帝。汉武帝召集了很多儒生,让他们看董仲舒的奏章草稿。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这个奏章草稿是他老师写的,认为非常愚昧。于是汉武帝把董仲舒交官问罪,判处死刑,汉武帝下诏赦免了他。董仲舒从此便不敢再谈论灾异变化。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当时汉朝正用兵周边少数民族,公孙弘研究《公羊春秋》的水平不如董仲舒,可是公孙弘迎合世俗,掌握大权,位至公卿。董仲舒认为公孙弘奉承谄媚,公孙弘嫉恨董仲舒。胶西王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为人特别放纵,凶残蛮横,多次谋杀朝廷派去的二千石官。公孙弘就跟汉武帝说:“衹有董仲舒可以担任胶西王相。”胶西王刘端听说董仲舒是有名的儒家大师,待他还比较尊重。董仲舒害怕时间长了会遭到不测之罪,就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了。董仲舒共计做过江都、胶西两国的相,都是辅佐骄横的诸侯王,他以身作则为下属做表率,多次上疏直言规谏,制定教令颁行国中,他所在的江都、胶西两国国都均治理得很好。到了去官归家后,他根本不管家庭产业,衹是埋头诵读,专心著书。
董仲舒养病在家,朝廷如果讨论重大问题,就派使者和廷尉张汤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董仲舒的解答都有根有据。从汉武帝初即位,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纷先后做丞相,开始推崇儒学,到董仲舒对策,推尊宣扬孔子,抑黜百家。设立管理学校的官吏,州郡举荐茂材孝廉,都是从董仲舒开始的。董仲舒老年在家裹寿终。后来他家迁往茂陵县,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凭学问做了大官。
董仲舒的著作,都是阐明儒家经学意旨的,加上奏疏教令,总共一百二十三篇。解说《春秋》记事的得失,及《闻举》、《玉杯》、《蕃露》、《清明》和《竹林》之类的文章,还有几十篇,十多万字,都流传到了后世。我挑选其中切合当今社会和朝廷的内容写在文章里。
赞日:刘向称赞:“董仲舒有做君王辅佐的才干,即使是伊尹、吕望也不能超过他,管仲、晏婴之辈,是霸主的辅佐,怕是不如他吧。”刘向的儿子刘歆认为“伊尹、吕望是圣人的伴偶,王者得不到他们就不能兴起。所以颜渊死了,孔子说‘噫!天灭亡我。,衹有颜渊一人能和伊尹、吕望相比,至于宰我、子贡、子游、子夏等人就不能列入圣人之偶的行列了。董仲舒遭逢西汉承接秦朝焚灭学术之后,《六经》分崩离析,于是他下帷发愤钻研,潜心经学大业,使后来的学者对儒家学说有了系统一致的认识,成为群儒的首领。可是考察他的师友渊源,看他们彼此间的影响,董仲舒还赶不上子游、子夏,却说管仲、晏婴不如他,伊尹、吕望超不过他,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刘向的曾孙刘龚则是善于确当评论人物的君子,他认为刘歆对董仲舒的评价是恰当的。
遇上梁孝王去世,相如返回家中,家中贫穷,无事可干。他一向与临印县令王吉相好,王吉说:“长卿多年在外求官不大称心,你可到我这儿来。”于是相如前往临印。居住在城外的旅舍里。临印县令假献殷勤,每天去拜访相如。相如开头还接见他,后来声称有病,让随从辞谢王吉,王吉更加谨慎恭敬。
临印城中富人多,卓王孙有家奴八百人,程鄞也有几百人,两人便互相称说:“县令有贵宾,我们得办酒食宴请他一下。一并邀请县令。”县令已经来到,卓氏宾客以百计算。到了中午,请司马长卿,长卿托言有病不能前往,临印县令不敢尝一尝饭食,亲自去迎接相如。相如不得已。勉强前往,满座的人都倾慕他的风采。酒兴正浓时,临印县令捧着琴上前说:“我私下听说长卿喜爱这个,希望能弹弹使自己快乐快乐。”相如推谢了一下,给弹奏了一两支曲子。这时卓王孙有个女儿叫作文君,刚死了丈夫,喜爱音乐,因此相如假装与县令相敬重,而用琴声挑逗她。相如到临工口来,车马随行,举止大方甚为俊秀;及至在皇氐家中饮酒、玩琴,塞君私自从门缝中偷看他,心中欢喜而仰慕他,担心不能配得上。弹琴结束,相如便使人重赏文君侍者以此向她转达私衷。文君夜间逃出家中私奔相如,相如于是与文君赶着车马急返成都。家中空空,惟有四面墙壁直立。卓王孙大发脾气说:“女儿不成才到了极点,我不忍心杀死她,但绝不分给她一个钱!”有的人劝说王孙,王孙始终不听。文君过了很长时间心中不快,说道:“长卿衹管和我一同前往临印,从弟兄中借贷也足以维持生活,何至于让自己困苦到这个样子!”相如与文君一同来到了临印,把车马统统卖了,买了一个酒店做起酒生意来,他让文君坐在炉前卖酒,自己亲自穿上牛鼻围裙和奴婢及雇工们共同操作,在市中洗涤酒器。卓王孙听说后认为是奇耻大辱,为此闭门不出。兄弟和长辈们轮流前去劝说王孙说:“你衹有一儿两女,所缺的不是钱财啊。如今文君已经委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本为厌倦作官,虽然家贫,那个人的才能是可以依靠的,况且又是县令的客人,为什么偏偏如此相辱呢!”卓王孙不得已,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还有她出嫁时的衣裳、被褥和钱财、物品。文君便与相如回到成都,置买田地房屋,成为富人。
过了不久,蜀郡人杨得意任狗监,服侍汉武童。还亘瞳读《子虚赋》,极力称赞,说到:“偏偏我不能够和这个人同时啊!”得意说:“我的同乡司马相如称这赋是他作的。”皇上大惊,便召见询问相如。相如说:“有这回事。然而这是写的诸侯之事,不值得一看。请允许我作天子游猎之赋,赋作好后进献。”皇上答应了他,让尚书发给了他书写的毛笔和木简。相如以“子虚”为空言虚语,是为了称说楚国之美;“乌有先生”,是为了替齐诘难楚国;“亡是公,,为无此人,是为了阐明作天子的道理。因而凭空假藉造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想天子诸侯在苑囿游玩打猎的情景。那篇文章结束,归结到“节俭”二字,想以此劝谏天子。进献给天子,天子大为高兴,他的文章写道:楚国派子虚出使到齐国,齐王派出所有的车马与使者一起去野外打猎。打猎回来以后子虚便去拜访乌有先生,为这件事情夸口,这时亡是公也在子虚这裹。大家分宾主坐定之后,乌有先生问:“今天野外打猎高兴吗?”子虚回答说:“很是高兴”。“捕捉的猎物多吗?”“不多。”“收获不多为什么还这样高兴呀?”子虚回答说:“我高兴的是齐王原本想向我炫耀齐王的车马众多,而我却反过来向他夸讲楚国跨长江的大泽云梦泽的雄伟壮观。”乌有说:“能讲给我听听吗?”子虚说:“当然可以,齐王亲自率领精选的千车万马精兵强将到海滨去打猎,当时,士卒们分散列队在草泽的各个角落,满山遍野撤下了捕捉野兽的罗网。野兔撞入猎网,飞奔的鹿被车轮压死,角麋被箭矢射杀,雄麟被倒提着一只腿拉着。狩猎的千车万马飞奔在海滨的盐滩上。猎杀的飞鸟野兽的鲜血将车轮染成红色。猎杀了很多的鸟兽,齐王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打猎的本领。齐王回过头来对我说:‘你们楚国也有如此富饶的平原,广阔的草泽地供狩猎取乐吗?你们楚王到野外狩猎规模与我相比如何呀?’我跳下车来对齐王说:‘臣是楚国最微鄙的小人物,见识极少,有幸在宫中当了十多年的侍卫,时常跟随楚王出游打猎,打猎的猎场多在后苑,苑中各处有的地方去过,有的地方看都没看过。从来没有见过后苑的全貌,又怎能描述外泽的情况呢?’齐王说:‘既然是这样,你就把你所看到的和听说的情况大概地说说吧!’“我对答道:‘好吧!臣听说楚国有七个大草泽,而我衹见过其中的一个,其他六个都没见过。而且臣下我所见到过的这个草泽是特别小的一个,名字叫云梦。这个草泽周边九百里,草泽中有山峦。这些山,山势纡迥曲折,高峻雄伟,高矮不齐犬牙相错,群山之中明月时隐时现。山峰高矮交错,高峰直上青云,山脉连绵不断伸向远方,与江河相连。大地土壤有朱红、石青、赤土、白土、雄黄、石灰、锡、碧玉、金、银,五颜六色光彩炫耀照人,色彩相杂互相交错,好像龙鳞泛光相杂。山石有赤色红玉、美玉有玫瑰、琳球、美石有珉石、昆吾、似玉的碱功,黑色可以磨刀的玄厉、白如冰,半有赤色似玉的孺石,赤地白纹,色龙蒽不分明的赋殊石。云梦泽东部有生长蕙草的园圃,其中生长着蘅、兰、白芷、杜若四种香草,还有穹穷、昌蒲、江离、藤芜、甘蔗和芭蕉等植物。云梦泽的南部是平原广泽,地势上下不平多斜坡,泽域宽广,以长江为边缘,以巫山为界限。泽的高处干燥的地方生长着马蓝草、荠草中的菥草、席草中的苞草、似蒲的荔草,当归、香附子、青苹草。低洼潮湿的地方生长有藏草、莨草、芦苇、水蓼、菰米、觚卢、奄间草、箔草。许许多多的植物在这裹生长数都数不过来。云梦泽的西部有涌出的泉水和清澈见底的水池。湍急的流水不停地激荡流动。巨石、白沙隐现在池中。池中还存活着神龟、蛟鼍、玳瑁、鳖鼂。云梦泽的北部有茂密的森林和参天的大树,有椎树、楠树、枕树、樟树、桂树、椒树、木兰树、黄蘗树、山梨树、河柳树、山楂树、黑枣树和栗子树,以及橘子和袖子的果实香气四溢。在云梦泽的树林中,树上有美丽似鸾凤的鹅鶸、孔雀、鸾鸟,有舒臂轻柔在树间善于腾跳的猿猴、有筑巢于绝壁高树上的野干。树下有白虎、黑豹,有似狼的猩挺,似狐狸的躯和似野狗的轩。
“‘于是乎楚王就命令像割诸一类的勇士们,不使用任何器械徒手与这些豺狼猛兽格斗。楚王亲自驾驶着驯服的四匹马拉的战车,坐着由美玉雕饰的轿车,摇晃着用大鱼胡须做旗穗的曲杆战旗,摆动着镶嵌着明珠的大旗。高高举起干将锻造的三刃戟,左手拿着有雕画的乌号弓,右手握着夏代后羿氏箭囊中的硬利箭。车舆中有善于相马的孙阳子伯乐陪乘。给楚王驾车的是给月神驾车的娥阿。骏马按照节拍缓缓起步,还没跑起来就已经把灵健的野兽凌踏在脚下。似马的怪兽蛩蛩被踢踏,善奔跑像骡马的距虚被车轮碾压。楚王的马车超过野马,驾车的骏马踢踏到了良马驹验。骑乘曰行千里的骏马遣风,跨上游奔的黑花骐骏,在高速奔驰的马背上开弓射箭,其势如狂飙暴风,电闪雷鸣,其速如流星滑空。所射出的箭矢,没有射空的。箭箭必中猎物的眼眶,穿透野兽的胸脯腋窝,射断连着心脏的血脉。被射杀的猎物像雨点一般从天上落了下来,铺天盖地将草地和山野都掩盖住了。这时楚王才有节奏地悠闲自得地缓步慢行。看着茂密浓郁的丛林,观看欣赏着勇士们的威武和野兽们被惊吓得失魂落魄的惨景,将那些精疲力竭的野兽尽收囊中一纲打尽。将被围的百兽的变化,不同的神态尽收眼底一览无遗。“‘于是娇柔美丽的郑国美女,身披捆缯和细布衣裳,穿着麻布和淡素绢的衣裙,缀着各色的罗绮和垂挂着薄雾一般的轻纱。她衣裙上的褶子和衣服上的纹理就像许许多多深曲的溪谷。长长衣裳,扬起衣袖时衣服的下缘十分整齐有如刀削。扬起飞舞的长衣带和上衣上如同燕尾般的服饰,十分合身,体态显得婀娜多姿。行动时夹杂着衣服的摩擦声。裙子的下摆轻抚着地上的兰花香草,桂衣的长带子飘飞起来轻轻地摩抚着车盖上用羽毛做的车饰。用各色鸟羽做的饰物杂缀在秀发上,用玉装饰的丝绳缠结着。行踪缥缈,就像是神仙。
“‘楚王与众美女们在蕙圃裹打猎,悠闲漫步低身行走在丛林中。登上坚如金石的江堤。用纲捕捉翡翠鸟,射杀五彩羽毛的雉。射出短小的箭矢,放出纤细的丝绳。用丝线系短箭杀白天鹅,射杀的野鹅用丝线连着拽回。被射中的鲳鹄掉到地上,赤黑色的鹤被箭射中。大家狩猎疲劳了,就在清澈的池水裹轻轻地划着小船。划着船头画着鹚乌的天子乘坐的御船,船尾桅上高悬旌旗,划着木桨。船上张挂着用彩色羽毛做的帷幔和华盖。用纲捕捉玳瑁,用钓勾钓有紫黑色花纹的贝。敲打着饶钹一类的打击乐器,吹奏着竹箫。船夫的歌声时而流畅悦耳时而幽咽、嘶哑。水中的鱼虾虫鳖受到惊吓惧怕,使池水泛起阵阵波浪。泉水急涌掀起大波与清池中的水涛相汇合。波涛冲击着岸上的巨石,滚下的石头相互碰击着,水石相击发出磕磕的声响。声音大如雷鸣,在几百里之外都能听到。
“‘狩猎结东后,楚王将起驾回归时,命击响六面鼓,点燃起熊熊的火把,战车轿车鱼贯而行,骑兵骑着骏马排着整齐的队伍,像流水一样有次序地缓缓向前流动。于是楚王登上云梦泽裹巫山下的云阳台。内心平静无事保持着泰然无为的心态。用芍药调和五味食物然后服用。不像齐王您整天受着车骑之劳的煎熬,驰骋在疆场。随便将一些生肉切成块,在轮问烧烤一下就吃了。而且您自己还以为是一种乐事。以臣看来,齐王您恐怕不如楚王。’于是齐王对我所说的无话可说,默默无言。”
乌有先生说:“先生这样说就不对了,先生您不怕千里路远光临齐国,齐王调动国内士兵准备了许多车辆马匹,陪同您楚国的使者出外狩猎,原本想竭尽全力捕捉大量的飞禽野兽来讨好款待楚国的使者您,怎能说是向您夸耀呢?向您询问楚国的地域中都有什么丰富的物产,是想要了解楚国这样的大国好的治国政策和业绩以及先生您的宏韬大略。而今天先生您不但不称赞歌颂楚王的仁厚的德行,反而极力大肆吹捧云梦泽并以此为骄傲。用过多的言语来宣扬过分的贪图享乐反而暴露出侈靡的缺点,我以为先生您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正像先生您所说的,这也未必是楚国的美德。您所说的这些事,如果确实是真的,确有其事,那先生您是在宣扬楚王的丑恶行径。如果是假的,没有这么回事,是伤害了先生您的信义呀!宣扬君王的丑恶行径,伤害了先生您自己的信义名节,两者没有一样是可取的。而先生却这样做了,这样做必然会遭到齐国的轻视,也会给楚国带来损害受到拖累。况且齐国东边面临大海,南面有著名的琅邪山,在成山上可以观景游览,在之罘山上可以射箭狩猎,在渤海湾可以航海漂荡,在孟诸泽裹可以尽情地游玩。齐国的东北与肃慎为邻。束边与H出的地方汤谷为界。秋季时可在朝鲜半岛的青丘狩猎。自由自在地云游在四海之外。纵然像云梦泽这样的大泽有八九个,置于齐国境内,也就像芒刺或芥蒂吞于胸中一样,不会有什么感觉。至于说,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千万种珍禽野兽,就像鱼鳞一般聚集在齐国,多的不可计算。就连大禹都说不出它们的名字,肉也计算不出它们的数目。然而齐王在诸侯的位置上,不敢随便说游玩狩猎的欢乐和夸口苑囿的广阔宽大。而且先生是被当作宾客请来,受到礼遇接待。所以齐王没有做任何回答,这哪裹是什么无言以对呀!”
亡是公听了他们俩的话后哈哈大笑,说:“楚国错了,而齐国也不一定就对了。所谓天子要诸侯们交纳贡品,并不是为了得到财宝钱币,而是要诸侯们前来陈述政务事宜。天子为诸侯们划出疆界,不是为了防御诸侯们,而是为了防止诸侯们放纵自己越轨互相侵犯边境。如今齐国作为东方对中央起屏护作用的藩国,却对外与肃慎交往私通。离开本国疆土,超越它国边境,跨海去狩猎,这种做法从道义和礼仪上来讲是不符合诸侯的身份的。况且二位先生所讲的都不是在说君臣之间的道义,不是在端正诸侯之间的礼仪。而衹是一味地在夸耀自己的君主游猎时的欢乐趣味,苑囿范围广阔无边,互相争强斗胜,以奢侈荒淫为傲,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够为您的国家扬名扬威,提高荣誉名望,抬高你个人的名誉地位,反而却正好起到了贬低了你的国君,破坏了你自己的名誉的作用。
“而且齐楚两国的这点事又哪裹值得您们这样宣扬称赞呢?二位先生可能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极尽豪华瑰丽令人惊心动魄的壮观景色吧。难道先生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天子的上林苑吗?上林苑的东方与苍梧郡相接,西方直达西极。苑的南方有丹水流过。紫渊丛在上挞茧的北方流过。荡丞、撞Zk源于苑内,终于苑内。泾水,渭水纵穿上林苑而过,从苑外流入又从苑内流出。酆水、镐ZL、辽丞、迩丞逶迤回转地在苑内盘旋流过。浩浩荡荡的八条河水在上林苑内分布流经。波涛汹涌水势形态各有不同,向着东西南北向各自奔流而过。河水从树木丛生的对峙的双峰中流出,流经洲淤的涯浦,从桂树林中穿过,越过广阔的草莽原野。湍急河水沿着险峻的山势奔流而下直奔山峡隘口。冲刷拍击着巨大的山石,冲激着沙壅成的曲折河岸高坡。波涛滚滚,浪花飞溅,水流湍急,水击石岸发出阵阵的轰隆声。水势澎湃汹涌,激起的旋回水浪有如云彩。水流曲折逶延,后浪拍击前浪直泻峡谷深潭。奔腾的河水冲刷着河底沙石,撞击着石岸和河堤,奔腾的波涛,激扬起阵阵雾气。水势从高处流入深深的沟壑中后渐渐缓慢下来。发出的声音也变的涓涓细小。而后,水势深广宏大,激荡起砰磅訇磕的鼓怒的击水巨响。涌浪翻滚如鼎中沸水。奔驰的水波击起层层泡沫,迅速地旋转着漂流向远方。这时寂静寥阔的天空静静无声河水安然而长往,然后流向无边无际的广浩的水域,水流缓慢流动形成一些漩窝,泛着白光的浩翰水面,向东流入大湖裹,湖满后水渐渐溢出,聚集在湖边的陂池和小湖裹。于是水中的蛟龙、无角的赤螭、似鳝的躯鳍、渐离、鲶类中的鲳、花鲢中的馆、大鲇鱼中的蚝、黄颊负中的蚝、黄地黑纹鱼皮有毛的禺禺鱼、比目鱼中的鲑、鲵鱼中的鳎都挺直背鳍,用力摇摆着尾巴,奋然举起双翅。躲藏在深渊岩石下的鱼鳖振奋高声喧哗,万物聚集在一起。明月珍珠在江边闪烁着。如玉的蜀石、黄色的硬石、水晶石堆积在一起,闪烁发出宝石般的光彩,聚集在水中。鸿、鹉、鹄、鸨四种鸟和驾鹅鸥鸡、鶫、旋目、烦骛、水鸡、鲢鹧、鶫卢这些水乌成群结队地漂游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随风漂荡,随波漂游出没无常。它们在水草中嬉戏。嘴里时而叨着青藻,时而嚼着菱藕。
“这里山高巍峨陡峭,险峻高矗入云,山峰高矮不一。九峻山雄伟险峻,终南山巍峨高峻,山峰倾斜险峻。山坡陡峭,山路崔巍崎岖。因山间巨石而收敛的溪水,穿过山谷,形成了弯曲幽深的山问水潭,宽广而空旷的涧谷。深山中的丘陵高坡和水中的岛屿都高峻崔巍不平,山势起伏绵延,山坡下山势渐渐趋向平坦。水势缓慢,渐渐平坦而成为陆地。平坦的水边陆地全都平坦如筑。苑中到处被绿色的蕙草、江离香草所铺盖,蘼芜与香草留夷相间杂生,遍地生长结缕。丛生着深绿色的沙草。在广袤无际的大泽地里长满了芳香的揭车、蘅兰草及稿本、射下、茈姜、蓑荷、葳持、若荪、鲜支、黄砾、蒋茅、青殡等花草。芳草花卉蔓延在广阔的大平原上,一片连着一片,广布流衍,迎着微风摇摆,绽开的花朵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大地上的青草鲜花散发出各种各样浓郁的香气,大泽处处都香气四溢。
“逭时你纵览四周极眼观望,眼前一片茂盛轮廓不清茫茫不明状况。向前望去一眼看不到边,仔细测察根本找不到边际。清晨太阳从东方的大沼泽地裹升起,黄昏时太阳在西方的山陂地上落下。苑的南方,在寒冷的冬天裹草木也能生长,泉水喷涌出地面,激起阵阵波浪。苑中的野兽有搪牛、旄牛、貘、牦牛、水牛、驼鹿、麋鹿、赤首、圜题、穷奇、象、犀牛。苑的北方,盛夏时节大地封冻地裂,提着衣裳踏着冰就能过河,这里的野兽有麒麟、角端、骆驼、驹验、蛩蛩、野马、良驹和驴骡等,
“在苑中遍L[]连谷地多处修建了离宫、行宫、别墅,高大的回廊耸立在大地上,多屑的楼阁弯曲纡回相连。雕有花纹的房椽,镶嵌着玉石的瓦当。有宽可乘辇车回环如织丝的合道,环绕的长廊行走一日也走不到尽头,途中需要住宿休息。铲子高山的山头来修筑厅堂,层层的楼台累叠,内室幽深,从上向下望去,深奥不见地面,向上攀摸房椽可以摸到天。流星从宫中的小门内闪过,弯弯的彩虹横架在窗外的栏栅上。青龙盘行在束厢房,象驾的车舆悠闲慢步在西厢房。众仙人闲居在清闲的馆舍中。雇佺仙人在止房的南檐下舒服地晒着太阳,甘甜的泉水从净屋中流出。通流的川水从中庭流过。巨石重密累叠在池岸上的山崖。低处的岩石陡峭险要。高处的岩石高大险峻,高耸的山岩险峻陡峭纹理有如人工削刻。玫瑰、碧琳珊瑚聚集丛生,如玉的珉玉岩分布广大,气势磅礴,纹理斑然如鳞。赤红色玉石,色彩斑驳错杂,杂乱错落在山崖之间。著名的美:巨晁采、琬琰与和氏璧都出于上林苑。
“卢橘、黄柑、橙子、楱子、枇杷、小酸枣、海棠、沙果、厚朴、俜枣、杨梅、樱桃、葡萄、常棣、唐棣、荔枝各种水果,星罗棋布地遍长在后宫裹,按序排列种植在北园,绵延到丘陵地带,向下伸达到平原地带。翠绿的树叶不停地摇摆,紫色的树干摇动不定,地上盛开着红花,树上的红花向下怒放,光彩相照,映红大地。沙果树、橡、槠树,桦树、枫树、银杏树、黄植树、石榴树、椰子树、槟榔树、棕橺树、搀檀树、木兰树、豫樟树、女贞树这些树长得高千仞,树大好几个人张臂合抱才抱得过来。树卜的枝叶茂盛伸展开来,硕大的果实挂满枝头。树木丛生在一起相互簇立着,树枝相互屈曲交错或相背而生。枝条错杂盘行而生,枝干相抚或相互抗衡或互相扶持而生长。树枝四布,飞落的花办随风飘落。草木茂盛随风飘舞婀娜多姿。阵风吹来有如打击乐和丝竹乐演奏出的美妙声音。苑内树木参差不齐,环绕着后宫。山缘峡谷被茂密的树木所覆盖,漫山遍野,顺着山势,沿着溪谷,从山坡到川泽全是茂密的树木,一眼望不到边。详细察考无穷无尽。
“苑中黑色的雄猿猴、白色的雌猿猴,长尾猴、大母猴、鼯鼠、蛭、蜩、获蛛、撕猢、壳蛇居住生长在树林裹,或高声长吼或低声哀鸣,动作矫健敏捷地上下欢跳,在树上嬉戏玩耍。群兽越过断桥,跳过奇状的树丛。抓着垂下的树枝,荡悠在空间,它们或分散或聚集乱跑乱跳自由自在。
“像这样的地方在上林苑里有几百上千处。任其到处无拘无束嬉戏游玩。行宫别馆内都可以留宿歇息,御膳房和厨师也不用来回搬动,后宫中的妃嫔也不用往返迁移,行宫裹齐备。
“秋去冬来,天子在围场中狩猎。天子乘坐着用象牙镶镂装饰车辂的车辆,驾着由六匹戴着玉饰的骏马拉着的马车,摇曳着缀饰五彩羽毛好似霓虹的旌旗,挥动着画有熊虎长飘带如云气的大旗,车队前有驱驾着蒙了虎皮的车开道,虎皮车之后有游车作前导。由善于驾驭车辆的人驾车,由善于骑乘的大将参与驾车。天子的卫队横队排列行进。出列在阑校四周之中,天子的仪卫队中传出敲严鼓声,于是狩猎者开始纵情奔驰。猎场以长江、黄河为圈界,以泰山为望楼。战车与骑兵跑起来,声似雷霆,惊天动地。先后分散开去追逐禽兽。沿着山岗,顺着川I泽满山遍野都布满狩猎的人与车马。生擒貔豹这样的猛兽,搏击豺狼,手捉熊熊,脚踏野羊。勇士们头戴鵾尾羽毛装饰的帽子,以白虎皮为裤子,穿着有虎豹纹皮子的上衣,骑上野马,登上层层叠嶂的山峰顶,下到山阪不平山坡。不畏艰险,跨过山谷,趟过河流。排弄蜚廉,戏弄獬豸,格杀猛兽虾蛤,用短矛刺杀猛氏,用绳索绊取神马要裹,箭射封豕。箭不随便射出,射必中颈穿脑,箭无虚发,猎物应声倒下。
“这时,天子乘车按节拍缓慢徘徊,远望士兵、家丁们的进退,观看将校们应变的状态。然后由慢渐快地步步靠近,突然向远去。用网将轻捷的飞鸟罩住,使它们困苦挣扎而无法逃脱。用脚践踏幼兽,用战车冲击白鹿,迅速捕捉狡猾敏捷的兔子,速度快的超过雷电,把闪光甩在身后。追逐野兽追出了宇宙之外。拉开名弓蕃弱,搭上神箭白羽,射向四处游走的狒狒,旁击神兽飞遽。先选中肥胖的野兽而后放箭,先说出要射中的部位,箭离弦上,一箭射中要害,野兽应声倒毙。
“然后,天子乘战车高举旌旗节鞭有如上游于天空,乘风登上虚幻的宇宙天空,与天上的神仙同在,脚下踩踏着黑鹤,冲乱了鸥鶸的行列。追迫孔鸾,迫促鸱鹅,击打翳鸟,竿击凤凰,捉捕鹅雏,掩捉焦明。
“道路走到了尽头,才驾车回还,逍遥而又安闲地步行,由天而降到苑的最北方才停止。一直往向前,又迅速按原路返回。踏过石关经过封峦、雄鹊两观就可以看到露寒观了。再向下去到堂黎宫,到宜春宫歇息。向西骑马跑向宣曲,在牛首池裹持桨划着鹤之舟。登上龙台观,在细柳观裹休息,观看读书人和作官的人的辛勤劳作和成果,平均分配打猎所得的收获。被士卒车辆所践踏辗轧,被骑兵所蹂躏,被人们所踩踏,那些疲惫不堪、因惊恐惧怕而趴倒不能动的,不是被刀剑利刃所杀死的野兽,满山遍野纵横交错,填平了大坑,堆满了山谷,掩盖住了平原,填满了大泽。
“天子这时用游戏来放松精神,在上千昊天的高台上摆上酒席,在廖廓的宇宙摆上乐器,敲击千石大钟,架立起悬挂万石钟的钟架。竖立起有翠羽装饰的大旗,摆上用鼍皮做的大鼓,演奏着陶唐氏尧的舞乐,聆听葛天氏的歌曲。千人合唱,万人和呼,山岗被震动,山谷中的小河被激起波浪。巴俞宋蔡的音乐,淮南的《干遮》曲,文成县人唱的滇歌,时而一起演奏时而交替演奏。锣声鼓声一高一低迭起钟声鼓声铿锵有力发出震耳的响声。荆、吴、郑、卫的歌声、《韶》《濩》《武》《象》的音乐淫靡放纵没有节制音调,楚国的鄢、郢歌舞交杂进行。楚国的《激》《楚》、《结》《风》歌舞曲,杂戏艺人和矮小的人,狄千族的舞女,凡是能使入耳目欢悦的,音乐演奏在前,美丽的舞女献舞在后。
“像青琴处妃一类的神女,脱俗不凡与众不同,美丽漂亮高雅,盛妆美饰,精心修饰的发髻,轻丽婉约,婀娜多姿的轻柔体态,身着纯蚕丝的衣裳。宽大的单衣,长长的袖子。穿着裁剪十分得体的长衣,脚步轻飘,衣服婆娑生姿,在人群中周转,散发出阵阵清香。洁白的牙齿十分鲜明,笑容十分美丽动人。眉毛捆长弯曲,微微流盼,这种美色真是勾心动魄,心倾神往。
“酒喝到一半,音乐正在演奏最欢畅的时候,天子突然惘然而思,好像失去了什么地说:‘唉呀,逭真是太奢侈了!我因为没事干虚度时曰,顺应自然季节在秋曰裹去打猎。经常到此处来休息,担心后代子孙曰趋侈靡,沉湎在享乐之中,迷途而不知返。这绝不是教育后代创业继承传统的办法。,于是马上停止了酒宴,放弃狩猎,命令有关官员说:‘凡是可以开荒垦田的土地都要叫农民耕种,以此来赡养爱护百姓。推倒围墙,填平沟河,使在山泽中靠此生活的百姓有了放牧和打柴的地方。在陂池中养鱼鳖而不禁止捕捞,空着行宫别馆而不聚集人众。发放仓粮以赈济贫民,补给没有吃的人,抚恤孤寡老人,存问孤独,发布施德于民的号令。减轻刑罚,改革制度,更换服色,改革历法,使全国的人都有一个新的开始。,
“选择良辰吉日守斋戒行沐浴,穿上上朝的服装,坐着天子的车舆,举起华丽的旌旗,敲响玉铃,优游在以六经为内容的苑囿之中,在充满了道义的大道上奔驰,观看阅读在有六经之一《春秋》的林圃中,诸侯行射礼时要演奏《狸首》的乐章作为节拍。天子行射礼时要演奏《诗经。召南。骝虞》的乐章为节拍。效法舜之礼乐射玄鹤,挥舞干与戚。张开捕乌的罗网,尽围天下文入学士于天子周围,以《诗经。魏风。伐檀》的悲伤感情来怜悯天下怀才不遇的才子。为天子十分乐意接纳像《诗经叫、雅。桑扈篇》中的君子乐胥这样的贤明才子而高兴。在六经之一的《礼记》园中修饰仪容。在《尚书》圃中徘徊游观。讲述辩解微妙的《易经》之道,把苑囿中所有的珍禽奇兽全都放生,从此以后要多研究六经而不再做狩猎一类的事情。走进太庙,坐在明堂裹聆听群臣自由陈奏国政的得失,所以全国百姓哪有不受恩惠的。这时天下百姓都十分喜悦,百姓跟随潮流接受教化,很快就提倡道、亲近仁义。废除刑罚的器具,就能使德政兴隆超过三皇,功绩之伟大超越五帝。像这样的狩猎才是可喜的事呢!
“假如成天地在野外奔驰,使精神和体力都受其劳苦,使车马都受到磨损,马匹和兵士都疲惫不堪。耗尽国库的钱财,但并没有使人民得到恩惠和德政。衹顾自己的享乐,而不顾人民大众的疾苦,为贪图野鸡、兔子的收获却忘了国家的政要大事。这绝不是仁者所做的事。从这件事来看,齐国、楚国的做法,岂不是十分可悲的吗?国土衹有千里,而苑囿就占去了九百里,这样,土地得不到开垦,而庶民百姓就没有粮食可吃,然而诸侯的地位低下,却享受大国天子都认为是十分奢侈的生活,我担心百姓会被他的错误过失所坑害。”
听完这些话子虚与乌有二位先生,面容改变,怅惘若有所失,向后退了几步,离开了坐席说:“在下孤陋寡闻,不知有什么应该忌讳的,今天听到您的教诲,受益不浅,领教了。”
赋成奏上,天子以他为郎官。亡是公说天子的上林苑辽阔广大,有山谷水泉和万物,连及子虚说楚国的云梦泽景物很多,夸奢靡丽,言过其实,况且不是礼义所崇尚的。因此节取它的要点,归入正道给予记述。
汉武帝继承帝位以后,下令荐举贤良文学先后一百多位,董仲舒作为贤良回答皇帝的策问。汉武帝策问道:我继承了先帝最崇高的地位和最美好的德行,要永久传下去,延长到无穷尽的未来,这项任务巨大而且职守重要,所以我从早到晚都没有时间来享乐休息,长久地思考一切事情的原委,惟恐有不周到的地方。因此广泛地邀请各地的豪杰俊才,郡守、国王、诸侯公正地推选出来的贤良、修德、博学的才士们,我想知道治国大道的纲要,安民理论的最高原则。现在大夫们卓然作为贤良的首选,我认为这很好。大夫们要精心思考,我很想知道和要问的如下。听说五帝三王治理国家之道,是改革制度,创作乐章,因而天下安定,后来的百位国王也都同样这么作。虞舜的乐以《韶》乐最美好,周朝的乐以《勺》最优美。圣明的君王死后,钟鼓管弦的声音依然存在,可是大道衰微,逐渐变坏到桀纣那样的所作所为,王道大大地败坏了。这五百年中闾,遵守旧制度的国君和当权的士人,想学习先王的法制来辅助当时政治的很多,可是都没有扭转过来,而且王道还一天天走向灭亡,一直到后来的王兴起了,这种没落的趋势才得到制止。难道是他们所信奉的有错误,而失掉了道的传统吗?还是天命就是这样,不是人力所能扭转的,一定要衍变到国家危亡以后才停止呢?唉!所作的一切日夜勤劳,力求效法遥远的古代,难道都没有作用吗?那么,夏、商、周三代的君主承受天命,他们的依据在什么地方?灾异变故,又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呢?性命的实际,或者天亡,或者长寿,或者仁德,或者鄙陋,常常听到这些名称,可是没能透彻地明晓其中的道理。想用风俗教化的力量使命令推行;使刑罚减轻,奸邪改变;使百姓和睦安乐,政治开明。应该怎样整顿政治才能使甘露普降,百谷丰收,使四海之内的人民都受到德泽,连草木也得到滋润?怎样才能使曰、月、星三光完全不发生亏蚀,寒暑季节正常,能够得到天的福佑,为鬼神所歆享?使德泽洋溢,扩大到国外,普及到所有的生命呢?
大夫们通晓先代圣王的事业,熟悉风俗变化的道理,了解事物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次序,而且你们研究高深道理的时间也很久了,希望把研究的成果明白地告诉我!要分清条理,不要笼统,不要混乱,提出的方案,也应慎密考虑。要是有不正直、不忠实、邪曲不守中道的官吏,你们大胆告诉我,决不会泄露出去,我亲自拆看,希望你们不要有后顾之忧。大夫们尽管说出所知道的一切,不要隐瞒,我要亲自看的啊!董仲舒的对策说:
陛下发出有德的声音和英明的韶书,寻求天命和情性的解答,这两个问题都不是愚臣所能答覆的。我谨慎地按照《春秋》中的记载,考察前代已经做过的事情,来研究天和人相互作用的关系,情况是很可怕的呀!国家将要发生违背道德的败坏事情,那么天就降下灾害来谴责和提醒它;如果不知道醒悟,天又生出一些怪异的事来警告和恐吓它;还不知道悔改,那么伤害和败亡就会降临。由此可以看出,天对人君是仁爱的,希望帮助人君消弥祸乱。如果不是非常无道的世代,天总是都想扶持和保全他,事情在于君主发奋努力罢了。发奋努力钻研学问,就会见闻广博使才智更加聪明;奋发努力行道,德行就会曰见崇高,而且越发成功,这些都是可以很快得到,并且是可以很快就有成效的。《诗经》上说:“从早到晚,不敢懈怠。”《尚书》中说:“努力呀!努力呀!”都是奋勉努力的意思。
“道”就是由此达到治理国家的道路,仁、义、礼、乐都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以虽然圣明的君王死了,可是他的子孙还能长久统治,安宁数百年,这都是礼乐教化的功效啊。君王在自己没有制作乐章的时候,就选用先代君王乐章中能适合当时社会的,用它来深入教化人民。得不到教化的实效,典雅、歌颂的乐也就做不成,所以君王功成名就以后才作乐,用乐来歌颂他的功德。乐是用来改变民风,感化民俗的;乐改变民风容易,感化人民也有显著的功效。所以,乐的声音是从和谐的气氛中发出,依据于感情,接触到肌肤,深藏在骨髓。因此王道虽然衰微了,管弦之声却依然流传。虞舜的政治已经很久都没有了,可是流传下来的乐颂还依旧存在,所以孔子在齐国能听到《韶》乐。人君没有不希望国家安宁而憎恶危亡的,然而政治混乱、国家危亡的很多,这是由于任用的人不得当,言行举止不符合治理国家的“道”,所以政事一天天衰败下去。周代的“道”到了周厉王、周幽王时衰落了,不是“道”亡了,而是厉王和幽王不遵循这个“道”走。周宣王思念先代圣君的德行,复兴久已停滞的事业,补救时弊,发扬周文王、周武王开创的功业,周代的“道”又灿烂复兴起来。诗人赞美他,为他作诗,认为上天保佑他,为他出生贤良的辅佐,后世称颂周宣王,至今不绝。这是周宣王H夜不懈地做好事得来的。孔子说“人能光大‘道,,不是‘道,光大人”。所以治和乱、废和兴,都在于自己。世遭衰乱并不是天命不可挽回,而是由于人君的行为荒谬,失掉了先王优良的传统啊。
臣听说受到天的尊重,天使他得到天下而成为王的人,必定有人力做不到而自然达到的事情,这就是王者承受天命的凭证。天下的人都同心归顺他,就像归顺父母一样,所以天感应到诚意,祥瑞就出现了。《尚书》中说:“白鱼跳进王乘坐的船裹,有火覆盖着王屋,变成了乌鸦。”这就是承受天命的凭证啊。周公说:“应得善报呀!应得善报呀!”孔子说:“有德的人决不会孤立,一定会得到帮助。”这都是积善累德的效果啊。可是到了后世,君主淫逸奢侈,道德衰微,不能治理人民,诸侯背叛他,杀害良民,争夺土地,废弃道德教化,滥用刑罚。刑罚使用不适当,就产生了邪气;邪气聚积在下面,怨恶聚集在上面,上下不和,就会阴阳错乱,妖孽滋生。造就是灾害怪异发生的原因。
臣听说,命就是天的命令,性就是生来的本质,情就是人的欲望。有的人夭折,有的人长寿,有的人仁慈,有的人卑鄙,好比造瓦铸金,不可能都是纯粹美好的,由于社会治、乱的影响,所以人的寿命、品行是不一致的。孔子说:“君子的德行像风,小人的德行像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所以尧、舜实行德政,人民就仁慈长寿;桀纣肆行暴虐,人民就贪鄙天亡。在上的人君教化在下的人民,下面的人民服从在上的人君,好像泥土放在模型裹,听凭陶匠的加工;也好像金属放在容器裹,听凭冶匠的铸造。《论语》中说:“使人民安定,人民就来归顺,使人民得到鼓舞,人民就会同心协力。”说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臣仔细考察《春秋》裹“春王正月”的意思,寻求王道的开端,得到了“正”。“正”次于“王”,“王”次于“春”。春是天的作为。正是王的作为。它的意思是说,君主上面奉承天的作为,下面用来端正自己的行为,“正”是王道的开端啊。可是,王者想有所作为,应该向天去求到这个开端。天道最大的就是阴阳,阳作为德,阴作为刑,刑主杀,德主生。所以阳常常处在盛夏,把生育养长作为自己的事;阴经常处在严冬,积聚在空虚不起作用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天是任用德教,不任用刑罚的。天使阳出现,在上面布施,主管一年的收成;使阴入内,在下面藏伏,时常出来帮助阳;阳没有阴的帮助,也不能使年岁独自完成。从始至终阳是以完成年岁为名的,这是天意啊。王者秉承天意来做事,所以任用德教而不任用刑罚。刑不能任用来治理社会,就像阴不能用来完成年岁一样。执政而任用刑罚,是不顺从天意,所以先王没有肯这样做的。现在废除了先王掌管德教的官员,衹任用执法官吏来治理人民,这难道是先王任用刑罚的本意吗?孔子说:“不进行教育就杀人,叫做暴虐。”暴虐的政治施用到下面,却想使德教普及到四海,这是难以办到的啊。
臣认真考察《春秋》讲的“一元”的意义,“一”就是万物的开始,“元”就是辞语中所说的“大”。说“一”是“元”,显示了大的开始并且想正其根本。《春秋》深深地探究它的本源,原来却要从尊贵的人开始。所以做君主的,先正心才能正朝廷,正朝廷才能正百官,正百官才能正万民,正万民才能正四方。四方正了,远近就没有敢不趋向于正的,而且没有邪气掺杂在裹面。所以阴阳调和而风雨及时,万物和谐而人民长育,五谷丰收而草木茂盛,天地间都受到恩泽,并呈现出非常丰富美好的景象,四海之内听到君主的盛德都来称臣,一切幸福的东西,可以得到的祥瑞,无不毕至,这就是王道完成了。
孔子说:“凤鸟不来到,‘河图’不出现,我恐怕要完了吧!”这是他悲伤自己的德行可以招致这些祥瑞,却因为自己地位卑贱而不能招来。现在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处在可以招致祥瑞的地位,掌握了可以招致祥瑞的形势,又有能招致祥瑞的资质,行为高尚而恩德广厚,才智聪明而意向美好,爱护人民而喜欢文士,可以说是有道义的君主了。然而天地没有感应,美好的祥瑞没有到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是教化没有建立,没有把人民纳入正道吧。万民追逐利益,就好像水向下流一样,不拿教化作他们的堤防,就不能制止。所以教化建立而奸邪停止,是因为它的堤防完好;教化废止而奸邪并出,用刑罚也不能制止,这是它的堤防坏了。古代的王者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坐朝治理天下,没有不把教化当作主要任务的。在国都设立太学进行教育,在县邑设立县学、乡学实施教化,用仁来教育人民,用义来感化人民,用礼来节制人民,所以,虽然刑罚很轻,却没人违犯禁令,这是教化施行,习俗美好的缘故啊。
圣明的君王承继乱世,他把乱世所遗留的一切痕迹都扫除掉,恢复教化,并且给以特别推崇。到了教化已经明了,习俗已经养成,子孙遵循推行下去,遇五、六百年仍然不会衰败。到周朝末世,君主非常无道,以致失去了天下。秦朝承继周朝以后,不但没有更改,反而比周朝末年更加无道,严禁文学,不许私自藏书,摒弃礼义,甚至厌恶听到礼义的话,他想把先王的道义完全毁灭掉,专门用自己放肆、苟且、简陋的一套办法来治理国家,所以做天子才十四年,国家就灭亡了。自古以来,还没有像秦朝这样用乱救乱,严重危害天下人民的。秦朝遗留下来的毒素像残余的火焰,到现在还没有熄灭,它使习俗薄恶,人民欺诈顽劣,抵触抗拒,犯法乱德,腐败达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雕饰啊;泥糊的墙,不能粉饰啊。”现在汉朝继承秦朝之后,社会状况就像朽木和泥墙,虽然想很好地治理它,却没有好办法。法令一颁布,奸邪接着就发生,命令一下达,欺骗跟着就兴起,好像用热水去制止沸腾,抱着木柴去救火,衹会越来越糟,没有任何益处。譬如琴瑟的音不协调,严重的必须把弦折下来重新安装,才能弹奏;处理政事不行,坏得厉害的,必须破旧立新,才能治理。应当重新张设琴弦而不改弦更张的,虽然有优秀技工也不能调理好;应当改革而不改革的,虽然有大贤人也不能整治好。所以汉朝得天下以来,常想好好治理,可是到现在还没治理好,问题就在于应当改革而没有改革。古人证过:“站在潭边羡慕别人捕到了鱼,不如自己回去编织鱼网。”汉朝临政并且想把政事治理好,到现在已经七十多年了,不如回头来进行改革,改革了就能好好治理,国家治理好了,灾害就会一天天消除,福禄也就会一天天到来。《诗经》上说:“适合于民,适合于人,接受天给予的福禄。”执政能适合人民,自然会得到天给予的福禄。仁、义、礼、智、信是五种恒久不变的道,这是王者应培养整饬的。这五种道能培养整饬好,就能得到天的保佑,鬼神也来赞助他接受祭祀,恩德就会普及到国外,扩大到一切生命。
汉武帝看了董仲舒的对策认为很不寻常,于是又策问大夫们说:策问说:听说虞舜的时候,虞舜常常在宫殿的走廊裹散步,没有什么作为,可是天下太平。周文王整天忙到El头偏西,连吃饭的空儿都没有,天下也很太平。帝王治理天下的道,难道没有共同的条理,一贯的主张吗?为什么安逸和劳苦有这样大的差别呢?那些勤俭的帝王连黑色、黄色的旌旗也不制作。可是到了周朝,在宫门外筑了两座观望的台,乘坐用玉装饰的车,制造红色的盾和玉石做的斧柄,朝廷裹排列着六十四人的舞蹈,到处响起歌颂的声音。帝王的道,难道意旨不一样吗?有入说:“良玉不需要雕琢,”有人说“没有文采就不能辅助德行,”两种说法是不同的。
殷朝人制定五种刑法来防止奸诈,用毁伤身体的办法来惩戒邪恶。可是周成王和周康王放弃这些刑法四十多年,天下也没有犯法的。监狱空荡无人。秦国使用这些刑法,杀死的人很多,受刑的人接连不断,天下空虚,人口减少,真可哀呀!
唉!我晚睡早起,考虑先代帝王的法典,久久地思虑用什么来适合至尊的地位,光大祖宗的事业,我认为关键在于努力搞好农业,任用贤人。现在我亲自耕种籍田为农民做榜样,鼓励百姓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有德行的人,并且派出很多使者,络绎不绝地去慰问劳苦人家,救济没有父母、没有子女的孤独的人,一切办法都想到了,但并没有收到大的成效和美好的德行。现在阴阳错乱,天地间充满了恶劣的气氛,许多生物得不到生长,人民陷在贫困的境地,廉洁的人和无耻的人混淆在一起,好人和坏人也分不清楚,得不到真实的情况,所以我广泛地邀请了特别杰出的士人来请教,目的也许可以达到吧!现在大夫们等待诏命的有一百多人,有的谈论当今的事情却不切实际,用古代历史来印证不相符合,用现在的情况来考察又难于实行,难道是因为受到文吏法令的牵累而不能任意发挥吗?还是因为学术的来源不同,所得的见解各异呢?每个人都可以尽意对答,写在篇上,不要害怕主管官吏,阐明你们的意旨和方略,进行切磋研究,以符合我的心意。董仲舒对策说:
臣听说尧承受了天命,担忧天下不容易治理,没有拿处在天子的尊位作为欢乐,他诛杀、放逐扰乱国家的大臣,努力寻求贤圣的人,所以得到舜、禹、后稷、高、咎繇。有众多圣明的人来帮助他提高德行,有许多贤能的人来辅助他恪尽职守,于是教化大行,天下太平,人民都安于行仁,乐于行义,各得其所,行动合乎礼义,从从容容地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所以孔子说:“假如有王者,必须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就是指这说的啊。尧在位七十年,就让位给虞舜。尧死后,天下人民没有归心于尧的儿子丹朱,却归心于舜。舜知道不可逃避,于是即位做了天子,用禹做宰相,继续任用尧所任用的人,继承了尧的传统和事业,所以垂衣拱手没有作为,就使天下太平。孔子说“《韶》乐十分美,又十分善啊”,就是这个意思。至于商纣,违背天意,残毁万物,杀害贤良聪慧的人,残害百姓。伯夷、姜太公都是当时的贤人,他们隐藏起来,不愿出来做官。在职为官的人,都逃亡到河边、海滨。天下黑暗混乱,人民不得安宁,所以天下的老百姓都背弃殷纣王,拥护周文王。周文王顺从天意治理万物,以贤良有德的人为教师并且起用他们,所以闳夭、大颠、散宜生等贤士都聚集在周的朝廷。仁爱施于人民,天下人都归顺他,所以姜太公从偏僻的海滨来投奔,后来做了周朝的三公。这时候,商纣王还在做天子,尊卑的次序混乱,百姓四散逃亡,周文王非常痛心,想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所以他整天忙得El头偏西还没时间吃饭。孔子写《春秋》,先写王作为正,然后记载各种事情,这表现了在下位而有德行的所谓素王的文章。这样看来,帝王的条理系统是一致的,但是勤劳和安逸不相同,是因为所遭逢的时代不一样。孔子说“《武》乐十分美,不够十分善啊”,就是这个意思。
臣听说制度文采和黑色、黄色的装饰,都是用来分别尊卑、区分贵贱和劝勉人们要有德行的。《春秋》是承受天命著述的,所以它首先制定的,就是改变历法和衣服的颜色,用这来顺应天。那么,宫室和旌旗的制度是有效法才那样的。所以孔子说:“奢侈了就不够谦逊,节俭了便简陋。”节俭并不是圣人适中的制度。臣听说好玉不雕琢,是因为它的质地本来就滑润美好,不需要再加以雕饰,造就好像项橐没有学习就能自己知道一样。可是普通的玉要是不雕刻,就不能成就美丽的花纹;君子不学习,就不能成就美德。
臣听说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对年轻的就教他们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对年长的就授给职位察看他们的才能。用职位和俸禄来培养他们的德行,用刑罚来禁止他们作恶,所以人民都懂得礼义而耻于触犯他们的上级。周武王施行大义,平定残贼,周公作礼乐来加以文治,直到周成王和周康王时的盛世,牢狱空虚了四十多年。这也是教化的感染和仁义的影响,不仅仅是毁伤身体的刑剖的功效。到了秦朝就不是这样,效法申不害、商鞅的办法,实行韩非的学说,憎恶古代帝王治理天下的道理,贪污成风,并不是用礼义来教化天下。秦衹求名而不察实,行善的好人不一定能免罪,犯法的坏人也不一定就受到惩罚。所以百官都谎言欺诈,不务实际,表面上都表现出尊敬君上的礼貌,内心却怀着背叛君上的打算,弄虚作假来掩饰狡诈,追逐私利,没有羞耻;又总喜欢使用残忍刻毒的官吏,无限制地征收赋税,榨尽人民的财力,百姓四处逃亡,不能从事耕田和纺织工作,于是强盗到处起事。所以受刑的人很多,死的人一个接一个,但是做坏事的并没有停止,这是风俗教化所造成的。所以孔子说:“用政法来教导人民,用刑罚来制裁人民,人民苟且地要求免受惩罚却不知道羞耻。”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陛下统一了天下,四海之内没有不顺服的。陛下广泛地观察,多方面听取,尽可能地吸取群下的智慧,具备了天下的美德,崇高的德行显耀普照,扩大到国外。远达万里的夜郎和康居悦服归心,就真是太乎到来的景象啊。但是恩德并没有施加到普通百姓身上,大概是您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吧。曾子说:“尊崇自己所听到的道理,就高明了;实践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光大了。高明光大,不在于别的,在于对这些注意罢了。”希望陛下采用所听到的道理,诚心诚意按那些道理去做,那么,跟三王又有什么不同呢?
陛下亲自耕种籍田来倡导农业,早起晚睡,为人民担忧,思念古代治世,用心寻求贤人,这也是尧舜的用心啊,可是没有得到贤人,这是因为平时对于士人没有鼓励劝勉的缘故。平时不培养人才却想寻求贤人,就好比不雕刻玉却要求玉有文采一样。所以培养人才没有比办好太学更重要的了,太学是产生贤士的地方,是教化的本源,现在各郡国的人都很多,可是有些郡国还没有应举贤良文学策问、作对策的人,造就是因为王道在那裹经常断绝。臣希望陛下兴办太学。聘请高明的教师来教育培养天下的士人,经常考问他们而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那么英俊的人才就可以得到了。现在的郡守、县令,就是百姓的老师和表率,是委派他们禀承君主的恩泽去宣扬教化的,师表不贤良,君主的仁德就得不到宣扬,恩泽就传布不到下面。现在官吏既然没有教育人民,或者不实行君主的法令,暴虐百姓,和坏人狼狈为奸,谋取私利,致使贫穷孤弱的人含冤受苦,流离失所,很不符合陛下的意愿。所以阴阳错乱,怨气充满,人民无法生活,在苦难中得不到救助,这都是郡守县令们不贤明,才造成这样的现象啊。
郡守、县令多数是出身于郎中、中郎,年俸二千石的大官的子弟选任郎官,又仗着有钱财,不一定贤明。而且古时候考核官吏的功劳,是按照做官是否称职来区分的,不以在任时间的长短为标准。所以才能小的人,虽然任职时间很长,还是小吏;有才能的人,虽然任职不久,并不妨碍他升迁为辅佐大臣。所以有职守的官吏,都竭尽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努力做好工作,争取立功。现在却不是这样,官吏们积累时间就可以得到高位,日子一久,就可以升官,所以廉洁和无耻混淆,好人和坏人不分,真正的贤才就无法得到。臣愚蠢地认为让各位诸侯、郡守、二千石各自选择他们管辖下的官吏和百姓中的贤才,每年荐举两人,用他们在皇宫中值宿守卫,而且还可以拿这件事来观察大臣的能力,如果荐举的人贤能,就给予奖赏;要是荐举的人不好,就加以惩罚。如果像这样,诸侯、二千石官都尽心寻求贤才,天下有才能的人就可以得到,授给他们官职加以任用了。遍得天下的贤人,那么三王的盛世也就容易做到,尧舜的声名也就可以赶上了,千万不要用做官时间的长短来计算功劳,实际考察官吏的贤能是上策,衡量了才能以后再授给官职,考察了德行以后再确定职位,那样,廉洁和无耻待遇不同,好人和坏人就能够区别了。陛下给臣恩惠,宽恕臣的罪过,教臣不要害怕主管官吏,使臣能够切磋研究,臣不敢不倾吐自己肤浅的见解。于是天子又提出策问。漠武帝策问道:听说“善言天的,一定能找到人事来印证,善说古的,一定能在现实中得到证明”。所以我问你们天人感应的关系,往上赞美唐尧虞舜,往下哀悼夏桀商纣,看到这些渐渐灭亡和逐步昌盛的道理,我要虚心改正错误。大夫们明晓阴阳的变化和作用,熟悉先代圣王的道术和事业,可是你们的文章并没有把这些充分表达出来,难道是你们对当代的政务有什么疑惑吗?有些道理没有系统整理和完整表达,大概是由于我不聪明,或是听话会迷惑吧?三王的教化,最初各不相同,却都有不足,有人说道是恒久不变的,这两种说法意思难道有什么不同吗?现在大夫们既然已经写出了大道的最高原则,陈述了治理乱世的方法,希望你们再说详细些、深刻些、周到些。《诗经》上不是说:“君子呀,不要苟且安息,神是听着你的,帮助你获得大福。”我要亲自看你们的对策,大夫们要努力阐明你们的见解。董仲舒又对策说道:
臣听《论语》上说:“有始有终的,衹有圣人啊!”很荣幸地承蒙陛下的恩惠,留心听取我们这些接受过传统学问的臣子的意见,又颁下高明的册书,切合其中的意义,并且彻底地研究圣德,这不是愚臣的能力所能详细陈述的。先前臣所上的对策,有些道理缺乏系统整理和完整的表达,辞句不清晰,意旨不明了,这都是我浅陋的罪过。策问中说:“善言天的,一定能找到人事来印证;善说古的,一定能得到现实的证明。”臣听说,天是万物之祖,所以天对万物普遍地覆盖着、包含着,没有偏颇。天造作曰、月、风、雨来调和万物,通过阴、阳、寒、暑来生育万物。所以圣人效法天建立道,也是广施仁爱而没有一点私心,布施恩德和仁爱来厚待百姓,设立义理和礼制去引导人民。春季是天用来生育万物的,仁是人君用来爱护百姓的;夏季是天用来滋长万物的,德是人君用来养育人民的;秋霜是天用来诛杀万物的,刑法是人君用来惩罚罪犯的。由此说来,天和人的验证,是从古至今的道理。孔子作《春秋》,上度量天道。下验证人情,参看于古代,考察于今时。所以《春秋》所讥讽的,就是灾害所侵犯的;《春秋》所憎恶的,就是怪异所触及的。孔子写出了国家的过失和灾异的变化,从逭裹可以看出人们行为的好和坏,是和天地相通并且互相感应的,这也是谈天道的一种看法。古时候设立掌管教导训化的官,职责是用德和善来教化人民,人民大受感化以后,天下常常没有一个人在监狱裹。现代废弃这种制度,没法教化人民,因此人民都不知道行义而死于追逐财利,所以违法犯罪的人就多了,一年之内,坐牢和诉讼的人竟有成千上万。由此可见,古时候的法度是不能不采用的,所以《春秋》遇到改变古代制度的事情就加以讥讽。天的命令叫做命,这个命不是圣人不能照着去做;生来的本性叫做性,这种性不是教化不能完成;人的欲望叫做情,这种情不用法度不能加以节制。所以做君王的,上面很谨慎地奉承天意来顺从天命;下面必须教化人民,使人民能够完成他们的性;建立应该遵循的法度,分清上下尊卑的次序,来防止贪欲;做好这三件事,国家的根本就奠定了。人承受了天命,本来是超群的,和其他生物不同。在家裹有父子兄弟之亲,在外面有君臣上下的名分,大家聚会相遇,就有尊敬老人和分别长幼的规范,有明确的礼节相互接待,欢欣地有恩德地互相亲爱,造就是人可贵的地方。种植五谷作为食物,播种桑麻用来做衣,饲养六畜,驾牛骑马,圈豹槛虎,造就是人得到天的灵气,比万物可贵的表现。所以子L子说:“天地所生,人是最可贵的。”人们明白了天性,就知道自己比万物可贵;知道自己比万物可贵然后知道礼义;知道礼义,然后注重礼节;注重礼节,然后安心处于善道;安心处于善道,然后乐于遵循道理做事;乐于遵循道理,然后叫做君子。所以孔子说“不知道命,不可以做君子”,就是这个意思啊。
策问说:“往上赞美唐尧、虞舜,往下悲悼夏桀、商纣。看到这些渐渐灭亡和渐渐昌盛的道理,我要虚心改正错误。”臣听说积少就能成多,积小就能成大,因此圣人无不是积累暗淡的微明而达到光明,从微贱的地位一步步地达到显贵的。所以尧由诸侯而升为天子,舜从在深山中耕种兴起,都不是一天而尊颢的,是逐渐达到的。话由自己说出,就不能再去堵塞;行为由自己做出,也无法再来掩盖。言和行是治理国家最重大的条件,君子之所以能感动天地的也是言行。所以积小成大,谨慎注意细微的行为就会着名。《诗经》上说:“这文王啊,小心翼翼。”所以尧战战兢兢地每天实行他的治国之道,舜小心恐惧地每天尽他的孝道,做的好事积累多了,自然名声显达,德行彰着,自身也受人尊重,造就是渐渐昌盛的道理。积善在自己身上,就好像人曰渐长大而自己不觉察;积恶在自己身上,好像灯火消耗油一样,人也不容易看出来。不是明晓情性和洞察世俗情况的人,谁能够懂得这种道理呢?这就是唐尧、虞舜得到美名,夏桀、商纣却使人伤痛恐惧的原因。善或恶的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好像影子跟随着人形,回响跟随着声音。所以桀、纣暴虐怠慢,谗恶的人都受到进用,贤良智慧的人都隐藏起来,于是桀、纣的罪恶一天比一天显著,国家也一天比一天混乱,可是他们却依旧安然怡得,自以为如太阳在天空一样,终于逐渐败坏以至于毁灭。那些残暴不仁的君主,并不是一下子就灭亡的,也是慢慢造成的。所以桀、纣虽然无道,都还在位十多年,造就是慢慢地衰微以至灭亡的道理啊。
策问说:“三王的教化,效法的各不相同,而且都有不足,有人说道是永久不变的,这两种说法用意有什么不同吗?”臣听说享乐而不至于淫乱,反复实行而不厌倦的叫做道;道是万世都没有弊端的,出现弊端是由于违背了道。先王的道一定有偏颇不能实行的地方,所以在政治上也时有昏暗而行不通的,举出它的偏向,补救它的弊病就行了。三王的道虽然效法不同,可并不是相反的,都是为了补救过失,扶助衰败,之所以有所不同,是因为遇到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孔子说:“无所作为而能治理国家的,就是舜呀!”舜仅仅改变了历法,改换了车马、祭牲、服装的颜色,来顺承天命罢了,其他完全遵循尧的治国之道,为什么要改变呢!所以王者衹改变制度的名称,没有改变道的实质。可是夏代注重忠,殷代崇尚敬,周朝尊崇文的原因,是因为朝代更替时,前代有过失存在,为了补救,应当这样做。孔子说:“殷朝根据夏代的礼制,有所增减,这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根据殷朝的礼制,有所增减,也是可以知道的;其他承继周朝兴起的,虽然经历了百世,这也是可以知道的。”造就是说,百王所用的就是忠、敬、文这三者。夏朝沿袭虞舜,却独独不说增减,是因为夏朝和虞舜的道是一样的;夏崇尚的忠和虞舜是相同的。道的根本来自于天,天不变,道也不变,所以禹继承了舜的道,舜继承了尧的道,三位圣人互相传授,遵守一个道,没有救弊的措施,所以不说他们对道的增减。由此看来,继承治世的,他们的道是相同的;继承乱世的,他们的道是要改变的。现在汉朝承继大乱之后,应当减少周朝的文而用夏朝的忠。
陛下有圣明的德和美好的道,痛心世俗的衰薄,悲伤王道的不明,所以选举贤良方正的士人,议论考问,打算兴起仁义的美德,阐明帝王的法制,建立太平的治国之道。臣愚昧不肖,叙述曾听到的,背诵曾学过的,说的是老师教的道理,仅仅能够不忘记罢了。至于议论政事的得失,研究社会的兴盛和贫弱,这是大臣辅佐的职事,三公九卿的责任,不是臣下仲舒所能知道的。但是臣私下有感到奇怪的问题。古时候的天下也就是现在的天下,现在的天下也就是古时候的天下,同是一样的天下,古时候天下太平,上下和睦,习俗美好,不令而行,不禁而止,官吏没有奸邪,民间没有盗贼,牢狱空空,没有犯人,入主的恩德滋润了草木,普及到四海,凤凰飞来了,麒麟出现了,拿古时候的情况来衡量现在,怎么相差那么远呢?有什么错误致使衰落达到这样的地步?我想也许是违背了古代的治国之道吧?也许是违背了天理吧?尝试考察过去的事情,追溯到天理,或许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吧?
天对生物是分别给予的,给予利齿的就不再给角,给予翅膀的就衹给两只脚,也就是接受了大的,就不能再取小的。古时候领取俸禄的,就不靠体力劳动来吃饭,也不谋取工商之利,这也是接受了大的,不能再取小的,和天意是相同的。假如已经得到了大的,又去取小的,天还不能那样给予,何况是人呢?造就是人民纷纷愁苦衣食不足的原因啊。那些受君主宠爱身居高位的人,家中衣食饱暖并且享有优厚的俸禄,依仗富厚的资产和势力,在下面和百姓争利,老百姓怎么能和他们比呢?所以那些人使用众多的奴婢,拥有众多的牛羊,扩大他们的田地住宅,扩充他们的产业,增加他们的积蓄,致力于这些而且没有止境,压迫百姓,使百姓感到惊惧,百姓天天受到剥削,渐渐走向穷困。富人奢侈浪费,穷人穷急愁苦;穷人穷急愁苦而处在上位的人却不救济,就会民不聊生;民不聊生,百姓就会连死都不怕,又怎会害怕犯罪!这就是刑罚繁多,奸邪却不能禁止的原因啊。所以享受俸禄的人家,应该衹食俸禄就算了,不应当和百姓争夺谋利的产业,这样利益就可以平均分配,百姓也可以家用充足。这是上天的理,也是古代的道,天子应当效法定为制度,大夫应该遵守实行。所以公仪子在鲁国做宰相时,回到家裹看见妻子织帛,非常生气,赶走了他的妻子;在家裹吃饭,吃到自家园裹种的葵菜,气愤地把园裹的葵菜拔了,说:“我已经有了俸禄,还要夺种菜人和织布女的利益吗?”古时候的贤人君子做官的都是这样,因此人民都尊敬他们的德行,听从他们的教化,人民受到他们廉洁的感化,就没有贪婪卑鄙的行为。到了周朝末年,卿大夫就不大讲求礼义而急于求利,失掉了谦让的风气而有争田的讼事。所以诗人憎恶、讽刺他们说:“高高的那座南山啊,山石是那样叠积;赫赫有名的师尹啊,人民都在瞻望着您!”做官的人心向仁义,人民自然就爱好仁义,风俗也就善良;做官的人好利,人民也就不正直,风俗就会败坏。由此看来,天子和大夫,是人民仰望、效法的榜样,是远方的人遥望着模仿他们,怎么能够处在贤人的地位却去做出平民的行为呢?那些忙着谋取财利,常常担心穷困的想法,是平民的意向;忙着寻求仁义,时常忧虑不能教化人民的打算,是大夫的思想。《周易》上说:“背着东西又坐车,招致强盗的到来。”乘车是说处在君子的地位,负担东西是小人的事情,这就是说,处在君子的地位却做出庶人的行为,他的祸患一定会到来。如果处在君子的地位,做君子应当做的事,那么,除了像公仪休在鲁国做宰相那样,就没有别的可以做的了。
《春秋》推重统一,这是天地永恒的原则,是古今共通的道理。如今老师所述的道理彼此不同,人们的议论也彼此各异,诸子百家研究的方向不同,意旨也不一样,所以处在上位的人君不能掌握统一的标准,法令制度多次改变,在下的百姓不知道应当怎样遵守。臣认为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学术的学说都一律禁止,不许它们同样发展。邪僻的学说消失,然后学术的系统可以统一,法令制度就可以明白,人民也知道服从的对象了。对策结束后,汉武帝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辅助易王。易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哥哥,乎素很骄横,喜欢勇武。董仲舒用礼义扶正易王,易王很敬重他。过了一段时间,易王问董仲舒说:“越王勾践和大夫泄庸、文种、范蠡密谋攻打吴国,后来终于减了吴国。孔子说殷纣王有三位仁人,我认为越王勾践也有三位仁人。春秋时的齐桓公有疑难的事让管仲解答,我有疑问请您解说。”董仲舒回答说:“臣愚昧不能解答您提出的问题。我听说春秋时鲁国国君鲁僖公问鲁国大夫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怎么样?’柳下惠说:‘不行。’他回家后面有忧色,说:‘我听说攻伐别的国家不问有仁德的人,国君想攻打齐国为什么问我呢!,柳下惠衹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感到羞愧,何况是设谋诈降来攻打吴国呢?由此说来,越国根本没有一位仁人。仁人端正他的义却不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却不计较自己的功劳,所以在孔子的门徒裹,即使是尚未成年的儿童也羞于谈论五霸,因为五霸推崇欺诈武力不注重仁义。越王君臣不过是实行不正当的诈术罢了,所以不值得孔子的门徒谈论。五霸比其他诸侯贤明,可是和三王相比,就好像似玉的石块和美玉相比一样啊。”易王说:“讲得好。”
董仲舒治理国家,是用《春秋》记载的灾异变化来推究阴阳错行的原因,所以求雨时,闭阳纵阴,他止雨时就闭阴纵阳。这种祈雨止涝的方法推行到江都全国,没有不随心所欲的。后来,董仲舒被废为中大夫。在这之前,辽东郡祭祀汉高祖的高庙和汉朝皇帝祭祖的地方长陵高园殿先后发生火灾,董仲舒在家里推论天降火灾和人世的关系,奏章草稿写好了没有上呈。主父偃来探望董仲舒,私自看了奏章草稿,他平素就嫉妒董仲舒,便把奏章草稿偷走,上交给汉武帝。汉武帝召集了很多儒生,让他们看董仲舒的奏章草稿。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这个奏章草稿是他老师写的,认为非常愚昧。于是汉武帝把董仲舒交官问罪,判处死刑,汉武帝下诏赦免了他。董仲舒从此便不敢再谈论灾异变化。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当时汉朝正用兵周边少数民族,公孙弘研究《公羊春秋》的水平不如董仲舒,可是公孙弘迎合世俗,掌握大权,位至公卿。董仲舒认为公孙弘奉承谄媚,公孙弘嫉恨董仲舒。胶西王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为人特别放纵,凶残蛮横,多次谋杀朝廷派去的二千石官。公孙弘就跟汉武帝说:“衹有董仲舒可以担任胶西王相。”胶西王刘端听说董仲舒是有名的儒家大师,待他还比较尊重。董仲舒害怕时间长了会遭到不测之罪,就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了。董仲舒共计做过江都、胶西两国的相,都是辅佐骄横的诸侯王,他以身作则为下属做表率,多次上疏直言规谏,制定教令颁行国中,他所在的江都、胶西两国国都均治理得很好。到了去官归家后,他根本不管家庭产业,衹是埋头诵读,专心著书。
董仲舒养病在家,朝廷如果讨论重大问题,就派使者和廷尉张汤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董仲舒的解答都有根有据。从汉武帝初即位,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纷先后做丞相,开始推崇儒学,到董仲舒对策,推尊宣扬孔子,抑黜百家。设立管理学校的官吏,州郡举荐茂材孝廉,都是从董仲舒开始的。董仲舒老年在家裹寿终。后来他家迁往茂陵县,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凭学问做了大官。
董仲舒的著作,都是阐明儒家经学意旨的,加上奏疏教令,总共一百二十三篇。解说《春秋》记事的得失,及《闻举》、《玉杯》、《蕃露》、《清明》和《竹林》之类的文章,还有几十篇,十多万字,都流传到了后世。我挑选其中切合当今社会和朝廷的内容写在文章里。
赞日:刘向称赞:“董仲舒有做君王辅佐的才干,即使是伊尹、吕望也不能超过他,管仲、晏婴之辈,是霸主的辅佐,怕是不如他吧。”刘向的儿子刘歆认为“伊尹、吕望是圣人的伴偶,王者得不到他们就不能兴起。所以颜渊死了,孔子说‘噫!天灭亡我。,衹有颜渊一人能和伊尹、吕望相比,至于宰我、子贡、子游、子夏等人就不能列入圣人之偶的行列了。董仲舒遭逢西汉承接秦朝焚灭学术之后,《六经》分崩离析,于是他下帷发愤钻研,潜心经学大业,使后来的学者对儒家学说有了系统一致的认识,成为群儒的首领。可是考察他的师友渊源,看他们彼此间的影响,董仲舒还赶不上子游、子夏,却说管仲、晏婴不如他,伊尹、吕望超不过他,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刘向的曾孙刘龚则是善于确当评论人物的君子,他认为刘歆对董仲舒的评价是恰当的。
董仲舒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1238.html
班固: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99.html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年时好读书,还练习击剑,取名犬子。相如学业完成,仰慕蔺相如的为人,改名相如。用家资买了个郎官,奉事汉景帝,任武骑常侍,但这并不是他的爱好。恰巧景帝不喜好辞赋,这时候梁孝王来京朝见皇上,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严忌先生等游说之士随同来京,相如一见就喜欢他们,藉有病辞去了官职,旅居梁国,得到和儒生们住在一起的机会,相如与许多儒生和游说之士交往了几天,于是写下了《子虚之赋》。遇上梁孝王去世,相如返回家中,家中贫穷,无事可干。他一向与临印县令王吉相好,王吉说:“长卿多年在外求官不大称心,你可到我这儿来。”于是相如前往临印。居住在城外的旅舍里。临印县令假献殷勤,每天去拜访相如。相如开头还接见他,后来声称有病,让随从辞谢王吉,王吉更加谨慎恭敬。
临印城中富人多,卓王孙有家奴八百人,程鄞也有几百人,两人便互相称说:“县令有贵宾,我们得办酒食宴请他一下。一并邀请县令。”县令已经来到,卓氏宾客以百计算。到了中午,请司马长卿,长卿托言有病不能前往,临印县令不敢尝一尝饭食,亲自去迎接相如。相如不得已。勉强前往,满座的人都倾慕他的风采。酒兴正浓时,临印县令捧着琴上前说:“我私下听说长卿喜爱这个,希望能弹弹使自己快乐快乐。”相如推谢了一下,给弹奏了一两支曲子。这时卓王孙有个女儿叫作文君,刚死了丈夫,喜爱音乐,因此相如假装与县令相敬重,而用琴声挑逗她。相如到临工口来,车马随行,举止大方甚为俊秀;及至在皇氐家中饮酒、玩琴,塞君私自从门缝中偷看他,心中欢喜而仰慕他,担心不能配得上。弹琴结束,相如便使人重赏文君侍者以此向她转达私衷。文君夜间逃出家中私奔相如,相如于是与文君赶着车马急返成都。家中空空,惟有四面墙壁直立。卓王孙大发脾气说:“女儿不成才到了极点,我不忍心杀死她,但绝不分给她一个钱!”有的人劝说王孙,王孙始终不听。文君过了很长时间心中不快,说道:“长卿衹管和我一同前往临印,从弟兄中借贷也足以维持生活,何至于让自己困苦到这个样子!”相如与文君一同来到了临印,把车马统统卖了,买了一个酒店做起酒生意来,他让文君坐在炉前卖酒,自己亲自穿上牛鼻围裙和奴婢及雇工们共同操作,在市中洗涤酒器。卓王孙听说后认为是奇耻大辱,为此闭门不出。兄弟和长辈们轮流前去劝说王孙说:“你衹有一儿两女,所缺的不是钱财啊。如今文君已经委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本为厌倦作官,虽然家贫,那个人的才能是可以依靠的,况且又是县令的客人,为什么偏偏如此相辱呢!”卓王孙不得已,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还有她出嫁时的衣裳、被褥和钱财、物品。文君便与相如回到成都,置买田地房屋,成为富人。
过了不久,蜀郡人杨得意任狗监,服侍汉武童。还亘瞳读《子虚赋》,极力称赞,说到:“偏偏我不能够和这个人同时啊!”得意说:“我的同乡司马相如称这赋是他作的。”皇上大惊,便召见询问相如。相如说:“有这回事。然而这是写的诸侯之事,不值得一看。请允许我作天子游猎之赋,赋作好后进献。”皇上答应了他,让尚书发给了他书写的毛笔和木简。相如以“子虚”为空言虚语,是为了称说楚国之美;“乌有先生”,是为了替齐诘难楚国;“亡是公,,为无此人,是为了阐明作天子的道理。因而凭空假藉造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想天子诸侯在苑囿游玩打猎的情景。那篇文章结束,归结到“节俭”二字,想以此劝谏天子。进献给天子,天子大为高兴,他的文章写道:楚国派子虚出使到齐国,齐王派出所有的车马与使者一起去野外打猎。打猎回来以后子虚便去拜访乌有先生,为这件事情夸口,这时亡是公也在子虚这裹。大家分宾主坐定之后,乌有先生问:“今天野外打猎高兴吗?”子虚回答说:“很是高兴”。“捕捉的猎物多吗?”“不多。”“收获不多为什么还这样高兴呀?”子虚回答说:“我高兴的是齐王原本想向我炫耀齐王的车马众多,而我却反过来向他夸讲楚国跨长江的大泽云梦泽的雄伟壮观。”乌有说:“能讲给我听听吗?”子虚说:“当然可以,齐王亲自率领精选的千车万马精兵强将到海滨去打猎,当时,士卒们分散列队在草泽的各个角落,满山遍野撤下了捕捉野兽的罗网。野兔撞入猎网,飞奔的鹿被车轮压死,角麋被箭矢射杀,雄麟被倒提着一只腿拉着。狩猎的千车万马飞奔在海滨的盐滩上。猎杀的飞鸟野兽的鲜血将车轮染成红色。猎杀了很多的鸟兽,齐王沾沾自喜地夸耀自己打猎的本领。齐王回过头来对我说:‘你们楚国也有如此富饶的平原,广阔的草泽地供狩猎取乐吗?你们楚王到野外狩猎规模与我相比如何呀?’我跳下车来对齐王说:‘臣是楚国最微鄙的小人物,见识极少,有幸在宫中当了十多年的侍卫,时常跟随楚王出游打猎,打猎的猎场多在后苑,苑中各处有的地方去过,有的地方看都没看过。从来没有见过后苑的全貌,又怎能描述外泽的情况呢?’齐王说:‘既然是这样,你就把你所看到的和听说的情况大概地说说吧!’“我对答道:‘好吧!臣听说楚国有七个大草泽,而我衹见过其中的一个,其他六个都没见过。而且臣下我所见到过的这个草泽是特别小的一个,名字叫云梦。这个草泽周边九百里,草泽中有山峦。这些山,山势纡迥曲折,高峻雄伟,高矮不齐犬牙相错,群山之中明月时隐时现。山峰高矮交错,高峰直上青云,山脉连绵不断伸向远方,与江河相连。大地土壤有朱红、石青、赤土、白土、雄黄、石灰、锡、碧玉、金、银,五颜六色光彩炫耀照人,色彩相杂互相交错,好像龙鳞泛光相杂。山石有赤色红玉、美玉有玫瑰、琳球、美石有珉石、昆吾、似玉的碱功,黑色可以磨刀的玄厉、白如冰,半有赤色似玉的孺石,赤地白纹,色龙蒽不分明的赋殊石。云梦泽东部有生长蕙草的园圃,其中生长着蘅、兰、白芷、杜若四种香草,还有穹穷、昌蒲、江离、藤芜、甘蔗和芭蕉等植物。云梦泽的南部是平原广泽,地势上下不平多斜坡,泽域宽广,以长江为边缘,以巫山为界限。泽的高处干燥的地方生长着马蓝草、荠草中的菥草、席草中的苞草、似蒲的荔草,当归、香附子、青苹草。低洼潮湿的地方生长有藏草、莨草、芦苇、水蓼、菰米、觚卢、奄间草、箔草。许许多多的植物在这裹生长数都数不过来。云梦泽的西部有涌出的泉水和清澈见底的水池。湍急的流水不停地激荡流动。巨石、白沙隐现在池中。池中还存活着神龟、蛟鼍、玳瑁、鳖鼂。云梦泽的北部有茂密的森林和参天的大树,有椎树、楠树、枕树、樟树、桂树、椒树、木兰树、黄蘗树、山梨树、河柳树、山楂树、黑枣树和栗子树,以及橘子和袖子的果实香气四溢。在云梦泽的树林中,树上有美丽似鸾凤的鹅鶸、孔雀、鸾鸟,有舒臂轻柔在树间善于腾跳的猿猴、有筑巢于绝壁高树上的野干。树下有白虎、黑豹,有似狼的猩挺,似狐狸的躯和似野狗的轩。
“‘于是乎楚王就命令像割诸一类的勇士们,不使用任何器械徒手与这些豺狼猛兽格斗。楚王亲自驾驶着驯服的四匹马拉的战车,坐着由美玉雕饰的轿车,摇晃着用大鱼胡须做旗穗的曲杆战旗,摆动着镶嵌着明珠的大旗。高高举起干将锻造的三刃戟,左手拿着有雕画的乌号弓,右手握着夏代后羿氏箭囊中的硬利箭。车舆中有善于相马的孙阳子伯乐陪乘。给楚王驾车的是给月神驾车的娥阿。骏马按照节拍缓缓起步,还没跑起来就已经把灵健的野兽凌踏在脚下。似马的怪兽蛩蛩被踢踏,善奔跑像骡马的距虚被车轮碾压。楚王的马车超过野马,驾车的骏马踢踏到了良马驹验。骑乘曰行千里的骏马遣风,跨上游奔的黑花骐骏,在高速奔驰的马背上开弓射箭,其势如狂飙暴风,电闪雷鸣,其速如流星滑空。所射出的箭矢,没有射空的。箭箭必中猎物的眼眶,穿透野兽的胸脯腋窝,射断连着心脏的血脉。被射杀的猎物像雨点一般从天上落了下来,铺天盖地将草地和山野都掩盖住了。这时楚王才有节奏地悠闲自得地缓步慢行。看着茂密浓郁的丛林,观看欣赏着勇士们的威武和野兽们被惊吓得失魂落魄的惨景,将那些精疲力竭的野兽尽收囊中一纲打尽。将被围的百兽的变化,不同的神态尽收眼底一览无遗。“‘于是娇柔美丽的郑国美女,身披捆缯和细布衣裳,穿着麻布和淡素绢的衣裙,缀着各色的罗绮和垂挂着薄雾一般的轻纱。她衣裙上的褶子和衣服上的纹理就像许许多多深曲的溪谷。长长衣裳,扬起衣袖时衣服的下缘十分整齐有如刀削。扬起飞舞的长衣带和上衣上如同燕尾般的服饰,十分合身,体态显得婀娜多姿。行动时夹杂着衣服的摩擦声。裙子的下摆轻抚着地上的兰花香草,桂衣的长带子飘飞起来轻轻地摩抚着车盖上用羽毛做的车饰。用各色鸟羽做的饰物杂缀在秀发上,用玉装饰的丝绳缠结着。行踪缥缈,就像是神仙。
“‘楚王与众美女们在蕙圃裹打猎,悠闲漫步低身行走在丛林中。登上坚如金石的江堤。用纲捕捉翡翠鸟,射杀五彩羽毛的雉。射出短小的箭矢,放出纤细的丝绳。用丝线系短箭杀白天鹅,射杀的野鹅用丝线连着拽回。被射中的鲳鹄掉到地上,赤黑色的鹤被箭射中。大家狩猎疲劳了,就在清澈的池水裹轻轻地划着小船。划着船头画着鹚乌的天子乘坐的御船,船尾桅上高悬旌旗,划着木桨。船上张挂着用彩色羽毛做的帷幔和华盖。用纲捕捉玳瑁,用钓勾钓有紫黑色花纹的贝。敲打着饶钹一类的打击乐器,吹奏着竹箫。船夫的歌声时而流畅悦耳时而幽咽、嘶哑。水中的鱼虾虫鳖受到惊吓惧怕,使池水泛起阵阵波浪。泉水急涌掀起大波与清池中的水涛相汇合。波涛冲击着岸上的巨石,滚下的石头相互碰击着,水石相击发出磕磕的声响。声音大如雷鸣,在几百里之外都能听到。
“‘狩猎结东后,楚王将起驾回归时,命击响六面鼓,点燃起熊熊的火把,战车轿车鱼贯而行,骑兵骑着骏马排着整齐的队伍,像流水一样有次序地缓缓向前流动。于是楚王登上云梦泽裹巫山下的云阳台。内心平静无事保持着泰然无为的心态。用芍药调和五味食物然后服用。不像齐王您整天受着车骑之劳的煎熬,驰骋在疆场。随便将一些生肉切成块,在轮问烧烤一下就吃了。而且您自己还以为是一种乐事。以臣看来,齐王您恐怕不如楚王。’于是齐王对我所说的无话可说,默默无言。”
乌有先生说:“先生这样说就不对了,先生您不怕千里路远光临齐国,齐王调动国内士兵准备了许多车辆马匹,陪同您楚国的使者出外狩猎,原本想竭尽全力捕捉大量的飞禽野兽来讨好款待楚国的使者您,怎能说是向您夸耀呢?向您询问楚国的地域中都有什么丰富的物产,是想要了解楚国这样的大国好的治国政策和业绩以及先生您的宏韬大略。而今天先生您不但不称赞歌颂楚王的仁厚的德行,反而极力大肆吹捧云梦泽并以此为骄傲。用过多的言语来宣扬过分的贪图享乐反而暴露出侈靡的缺点,我以为先生您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正像先生您所说的,这也未必是楚国的美德。您所说的这些事,如果确实是真的,确有其事,那先生您是在宣扬楚王的丑恶行径。如果是假的,没有这么回事,是伤害了先生您的信义呀!宣扬君王的丑恶行径,伤害了先生您自己的信义名节,两者没有一样是可取的。而先生却这样做了,这样做必然会遭到齐国的轻视,也会给楚国带来损害受到拖累。况且齐国东边面临大海,南面有著名的琅邪山,在成山上可以观景游览,在之罘山上可以射箭狩猎,在渤海湾可以航海漂荡,在孟诸泽裹可以尽情地游玩。齐国的东北与肃慎为邻。束边与H出的地方汤谷为界。秋季时可在朝鲜半岛的青丘狩猎。自由自在地云游在四海之外。纵然像云梦泽这样的大泽有八九个,置于齐国境内,也就像芒刺或芥蒂吞于胸中一样,不会有什么感觉。至于说,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千万种珍禽野兽,就像鱼鳞一般聚集在齐国,多的不可计算。就连大禹都说不出它们的名字,肉也计算不出它们的数目。然而齐王在诸侯的位置上,不敢随便说游玩狩猎的欢乐和夸口苑囿的广阔宽大。而且先生是被当作宾客请来,受到礼遇接待。所以齐王没有做任何回答,这哪裹是什么无言以对呀!”
亡是公听了他们俩的话后哈哈大笑,说:“楚国错了,而齐国也不一定就对了。所谓天子要诸侯们交纳贡品,并不是为了得到财宝钱币,而是要诸侯们前来陈述政务事宜。天子为诸侯们划出疆界,不是为了防御诸侯们,而是为了防止诸侯们放纵自己越轨互相侵犯边境。如今齐国作为东方对中央起屏护作用的藩国,却对外与肃慎交往私通。离开本国疆土,超越它国边境,跨海去狩猎,这种做法从道义和礼仪上来讲是不符合诸侯的身份的。况且二位先生所讲的都不是在说君臣之间的道义,不是在端正诸侯之间的礼仪。而衹是一味地在夸耀自己的君主游猎时的欢乐趣味,苑囿范围广阔无边,互相争强斗胜,以奢侈荒淫为傲,这种做法,不但不能够为您的国家扬名扬威,提高荣誉名望,抬高你个人的名誉地位,反而却正好起到了贬低了你的国君,破坏了你自己的名誉的作用。
“而且齐楚两国的这点事又哪裹值得您们这样宣扬称赞呢?二位先生可能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极尽豪华瑰丽令人惊心动魄的壮观景色吧。难道先生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天子的上林苑吗?上林苑的东方与苍梧郡相接,西方直达西极。苑的南方有丹水流过。紫渊丛在上挞茧的北方流过。荡丞、撞Zk源于苑内,终于苑内。泾水,渭水纵穿上林苑而过,从苑外流入又从苑内流出。酆水、镐ZL、辽丞、迩丞逶迤回转地在苑内盘旋流过。浩浩荡荡的八条河水在上林苑内分布流经。波涛汹涌水势形态各有不同,向着东西南北向各自奔流而过。河水从树木丛生的对峙的双峰中流出,流经洲淤的涯浦,从桂树林中穿过,越过广阔的草莽原野。湍急河水沿着险峻的山势奔流而下直奔山峡隘口。冲刷拍击着巨大的山石,冲激着沙壅成的曲折河岸高坡。波涛滚滚,浪花飞溅,水流湍急,水击石岸发出阵阵的轰隆声。水势澎湃汹涌,激起的旋回水浪有如云彩。水流曲折逶延,后浪拍击前浪直泻峡谷深潭。奔腾的河水冲刷着河底沙石,撞击着石岸和河堤,奔腾的波涛,激扬起阵阵雾气。水势从高处流入深深的沟壑中后渐渐缓慢下来。发出的声音也变的涓涓细小。而后,水势深广宏大,激荡起砰磅訇磕的鼓怒的击水巨响。涌浪翻滚如鼎中沸水。奔驰的水波击起层层泡沫,迅速地旋转着漂流向远方。这时寂静寥阔的天空静静无声河水安然而长往,然后流向无边无际的广浩的水域,水流缓慢流动形成一些漩窝,泛着白光的浩翰水面,向东流入大湖裹,湖满后水渐渐溢出,聚集在湖边的陂池和小湖裹。于是水中的蛟龙、无角的赤螭、似鳝的躯鳍、渐离、鲶类中的鲳、花鲢中的馆、大鲇鱼中的蚝、黄颊负中的蚝、黄地黑纹鱼皮有毛的禺禺鱼、比目鱼中的鲑、鲵鱼中的鳎都挺直背鳍,用力摇摆着尾巴,奋然举起双翅。躲藏在深渊岩石下的鱼鳖振奋高声喧哗,万物聚集在一起。明月珍珠在江边闪烁着。如玉的蜀石、黄色的硬石、水晶石堆积在一起,闪烁发出宝石般的光彩,聚集在水中。鸿、鹉、鹄、鸨四种鸟和驾鹅鸥鸡、鶫、旋目、烦骛、水鸡、鲢鹧、鶫卢这些水乌成群结队地漂游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随风漂荡,随波漂游出没无常。它们在水草中嬉戏。嘴里时而叨着青藻,时而嚼着菱藕。
“这里山高巍峨陡峭,险峻高矗入云,山峰高矮不一。九峻山雄伟险峻,终南山巍峨高峻,山峰倾斜险峻。山坡陡峭,山路崔巍崎岖。因山间巨石而收敛的溪水,穿过山谷,形成了弯曲幽深的山问水潭,宽广而空旷的涧谷。深山中的丘陵高坡和水中的岛屿都高峻崔巍不平,山势起伏绵延,山坡下山势渐渐趋向平坦。水势缓慢,渐渐平坦而成为陆地。平坦的水边陆地全都平坦如筑。苑中到处被绿色的蕙草、江离香草所铺盖,蘼芜与香草留夷相间杂生,遍地生长结缕。丛生着深绿色的沙草。在广袤无际的大泽地里长满了芳香的揭车、蘅兰草及稿本、射下、茈姜、蓑荷、葳持、若荪、鲜支、黄砾、蒋茅、青殡等花草。芳草花卉蔓延在广阔的大平原上,一片连着一片,广布流衍,迎着微风摇摆,绽开的花朵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大地上的青草鲜花散发出各种各样浓郁的香气,大泽处处都香气四溢。
“逭时你纵览四周极眼观望,眼前一片茂盛轮廓不清茫茫不明状况。向前望去一眼看不到边,仔细测察根本找不到边际。清晨太阳从东方的大沼泽地裹升起,黄昏时太阳在西方的山陂地上落下。苑的南方,在寒冷的冬天裹草木也能生长,泉水喷涌出地面,激起阵阵波浪。苑中的野兽有搪牛、旄牛、貘、牦牛、水牛、驼鹿、麋鹿、赤首、圜题、穷奇、象、犀牛。苑的北方,盛夏时节大地封冻地裂,提着衣裳踏着冰就能过河,这里的野兽有麒麟、角端、骆驼、驹验、蛩蛩、野马、良驹和驴骡等,
“在苑中遍L[]连谷地多处修建了离宫、行宫、别墅,高大的回廊耸立在大地上,多屑的楼阁弯曲纡回相连。雕有花纹的房椽,镶嵌着玉石的瓦当。有宽可乘辇车回环如织丝的合道,环绕的长廊行走一日也走不到尽头,途中需要住宿休息。铲子高山的山头来修筑厅堂,层层的楼台累叠,内室幽深,从上向下望去,深奥不见地面,向上攀摸房椽可以摸到天。流星从宫中的小门内闪过,弯弯的彩虹横架在窗外的栏栅上。青龙盘行在束厢房,象驾的车舆悠闲慢步在西厢房。众仙人闲居在清闲的馆舍中。雇佺仙人在止房的南檐下舒服地晒着太阳,甘甜的泉水从净屋中流出。通流的川水从中庭流过。巨石重密累叠在池岸上的山崖。低处的岩石陡峭险要。高处的岩石高大险峻,高耸的山岩险峻陡峭纹理有如人工削刻。玫瑰、碧琳珊瑚聚集丛生,如玉的珉玉岩分布广大,气势磅礴,纹理斑然如鳞。赤红色玉石,色彩斑驳错杂,杂乱错落在山崖之间。著名的美:巨晁采、琬琰与和氏璧都出于上林苑。
“卢橘、黄柑、橙子、楱子、枇杷、小酸枣、海棠、沙果、厚朴、俜枣、杨梅、樱桃、葡萄、常棣、唐棣、荔枝各种水果,星罗棋布地遍长在后宫裹,按序排列种植在北园,绵延到丘陵地带,向下伸达到平原地带。翠绿的树叶不停地摇摆,紫色的树干摇动不定,地上盛开着红花,树上的红花向下怒放,光彩相照,映红大地。沙果树、橡、槠树,桦树、枫树、银杏树、黄植树、石榴树、椰子树、槟榔树、棕橺树、搀檀树、木兰树、豫樟树、女贞树这些树长得高千仞,树大好几个人张臂合抱才抱得过来。树卜的枝叶茂盛伸展开来,硕大的果实挂满枝头。树木丛生在一起相互簇立着,树枝相互屈曲交错或相背而生。枝条错杂盘行而生,枝干相抚或相互抗衡或互相扶持而生长。树枝四布,飞落的花办随风飘落。草木茂盛随风飘舞婀娜多姿。阵风吹来有如打击乐和丝竹乐演奏出的美妙声音。苑内树木参差不齐,环绕着后宫。山缘峡谷被茂密的树木所覆盖,漫山遍野,顺着山势,沿着溪谷,从山坡到川泽全是茂密的树木,一眼望不到边。详细察考无穷无尽。
“苑中黑色的雄猿猴、白色的雌猿猴,长尾猴、大母猴、鼯鼠、蛭、蜩、获蛛、撕猢、壳蛇居住生长在树林裹,或高声长吼或低声哀鸣,动作矫健敏捷地上下欢跳,在树上嬉戏玩耍。群兽越过断桥,跳过奇状的树丛。抓着垂下的树枝,荡悠在空间,它们或分散或聚集乱跑乱跳自由自在。
“像这样的地方在上林苑里有几百上千处。任其到处无拘无束嬉戏游玩。行宫别馆内都可以留宿歇息,御膳房和厨师也不用来回搬动,后宫中的妃嫔也不用往返迁移,行宫裹齐备。
“秋去冬来,天子在围场中狩猎。天子乘坐着用象牙镶镂装饰车辂的车辆,驾着由六匹戴着玉饰的骏马拉着的马车,摇曳着缀饰五彩羽毛好似霓虹的旌旗,挥动着画有熊虎长飘带如云气的大旗,车队前有驱驾着蒙了虎皮的车开道,虎皮车之后有游车作前导。由善于驾驭车辆的人驾车,由善于骑乘的大将参与驾车。天子的卫队横队排列行进。出列在阑校四周之中,天子的仪卫队中传出敲严鼓声,于是狩猎者开始纵情奔驰。猎场以长江、黄河为圈界,以泰山为望楼。战车与骑兵跑起来,声似雷霆,惊天动地。先后分散开去追逐禽兽。沿着山岗,顺着川I泽满山遍野都布满狩猎的人与车马。生擒貔豹这样的猛兽,搏击豺狼,手捉熊熊,脚踏野羊。勇士们头戴鵾尾羽毛装饰的帽子,以白虎皮为裤子,穿着有虎豹纹皮子的上衣,骑上野马,登上层层叠嶂的山峰顶,下到山阪不平山坡。不畏艰险,跨过山谷,趟过河流。排弄蜚廉,戏弄獬豸,格杀猛兽虾蛤,用短矛刺杀猛氏,用绳索绊取神马要裹,箭射封豕。箭不随便射出,射必中颈穿脑,箭无虚发,猎物应声倒下。
“这时,天子乘车按节拍缓慢徘徊,远望士兵、家丁们的进退,观看将校们应变的状态。然后由慢渐快地步步靠近,突然向远去。用网将轻捷的飞鸟罩住,使它们困苦挣扎而无法逃脱。用脚践踏幼兽,用战车冲击白鹿,迅速捕捉狡猾敏捷的兔子,速度快的超过雷电,把闪光甩在身后。追逐野兽追出了宇宙之外。拉开名弓蕃弱,搭上神箭白羽,射向四处游走的狒狒,旁击神兽飞遽。先选中肥胖的野兽而后放箭,先说出要射中的部位,箭离弦上,一箭射中要害,野兽应声倒毙。
“然后,天子乘战车高举旌旗节鞭有如上游于天空,乘风登上虚幻的宇宙天空,与天上的神仙同在,脚下踩踏着黑鹤,冲乱了鸥鶸的行列。追迫孔鸾,迫促鸱鹅,击打翳鸟,竿击凤凰,捉捕鹅雏,掩捉焦明。
“道路走到了尽头,才驾车回还,逍遥而又安闲地步行,由天而降到苑的最北方才停止。一直往向前,又迅速按原路返回。踏过石关经过封峦、雄鹊两观就可以看到露寒观了。再向下去到堂黎宫,到宜春宫歇息。向西骑马跑向宣曲,在牛首池裹持桨划着鹤之舟。登上龙台观,在细柳观裹休息,观看读书人和作官的人的辛勤劳作和成果,平均分配打猎所得的收获。被士卒车辆所践踏辗轧,被骑兵所蹂躏,被人们所踩踏,那些疲惫不堪、因惊恐惧怕而趴倒不能动的,不是被刀剑利刃所杀死的野兽,满山遍野纵横交错,填平了大坑,堆满了山谷,掩盖住了平原,填满了大泽。
“天子这时用游戏来放松精神,在上千昊天的高台上摆上酒席,在廖廓的宇宙摆上乐器,敲击千石大钟,架立起悬挂万石钟的钟架。竖立起有翠羽装饰的大旗,摆上用鼍皮做的大鼓,演奏着陶唐氏尧的舞乐,聆听葛天氏的歌曲。千人合唱,万人和呼,山岗被震动,山谷中的小河被激起波浪。巴俞宋蔡的音乐,淮南的《干遮》曲,文成县人唱的滇歌,时而一起演奏时而交替演奏。锣声鼓声一高一低迭起钟声鼓声铿锵有力发出震耳的响声。荆、吴、郑、卫的歌声、《韶》《濩》《武》《象》的音乐淫靡放纵没有节制音调,楚国的鄢、郢歌舞交杂进行。楚国的《激》《楚》、《结》《风》歌舞曲,杂戏艺人和矮小的人,狄千族的舞女,凡是能使入耳目欢悦的,音乐演奏在前,美丽的舞女献舞在后。
“像青琴处妃一类的神女,脱俗不凡与众不同,美丽漂亮高雅,盛妆美饰,精心修饰的发髻,轻丽婉约,婀娜多姿的轻柔体态,身着纯蚕丝的衣裳。宽大的单衣,长长的袖子。穿着裁剪十分得体的长衣,脚步轻飘,衣服婆娑生姿,在人群中周转,散发出阵阵清香。洁白的牙齿十分鲜明,笑容十分美丽动人。眉毛捆长弯曲,微微流盼,这种美色真是勾心动魄,心倾神往。
“酒喝到一半,音乐正在演奏最欢畅的时候,天子突然惘然而思,好像失去了什么地说:‘唉呀,逭真是太奢侈了!我因为没事干虚度时曰,顺应自然季节在秋曰裹去打猎。经常到此处来休息,担心后代子孙曰趋侈靡,沉湎在享乐之中,迷途而不知返。这绝不是教育后代创业继承传统的办法。,于是马上停止了酒宴,放弃狩猎,命令有关官员说:‘凡是可以开荒垦田的土地都要叫农民耕种,以此来赡养爱护百姓。推倒围墙,填平沟河,使在山泽中靠此生活的百姓有了放牧和打柴的地方。在陂池中养鱼鳖而不禁止捕捞,空着行宫别馆而不聚集人众。发放仓粮以赈济贫民,补给没有吃的人,抚恤孤寡老人,存问孤独,发布施德于民的号令。减轻刑罚,改革制度,更换服色,改革历法,使全国的人都有一个新的开始。,
“选择良辰吉日守斋戒行沐浴,穿上上朝的服装,坐着天子的车舆,举起华丽的旌旗,敲响玉铃,优游在以六经为内容的苑囿之中,在充满了道义的大道上奔驰,观看阅读在有六经之一《春秋》的林圃中,诸侯行射礼时要演奏《狸首》的乐章作为节拍。天子行射礼时要演奏《诗经。召南。骝虞》的乐章为节拍。效法舜之礼乐射玄鹤,挥舞干与戚。张开捕乌的罗网,尽围天下文入学士于天子周围,以《诗经。魏风。伐檀》的悲伤感情来怜悯天下怀才不遇的才子。为天子十分乐意接纳像《诗经叫、雅。桑扈篇》中的君子乐胥这样的贤明才子而高兴。在六经之一的《礼记》园中修饰仪容。在《尚书》圃中徘徊游观。讲述辩解微妙的《易经》之道,把苑囿中所有的珍禽奇兽全都放生,从此以后要多研究六经而不再做狩猎一类的事情。走进太庙,坐在明堂裹聆听群臣自由陈奏国政的得失,所以全国百姓哪有不受恩惠的。这时天下百姓都十分喜悦,百姓跟随潮流接受教化,很快就提倡道、亲近仁义。废除刑罚的器具,就能使德政兴隆超过三皇,功绩之伟大超越五帝。像这样的狩猎才是可喜的事呢!
“假如成天地在野外奔驰,使精神和体力都受其劳苦,使车马都受到磨损,马匹和兵士都疲惫不堪。耗尽国库的钱财,但并没有使人民得到恩惠和德政。衹顾自己的享乐,而不顾人民大众的疾苦,为贪图野鸡、兔子的收获却忘了国家的政要大事。这绝不是仁者所做的事。从这件事来看,齐国、楚国的做法,岂不是十分可悲的吗?国土衹有千里,而苑囿就占去了九百里,这样,土地得不到开垦,而庶民百姓就没有粮食可吃,然而诸侯的地位低下,却享受大国天子都认为是十分奢侈的生活,我担心百姓会被他的错误过失所坑害。”
听完这些话子虚与乌有二位先生,面容改变,怅惘若有所失,向后退了几步,离开了坐席说:“在下孤陋寡闻,不知有什么应该忌讳的,今天听到您的教诲,受益不浅,领教了。”
赋成奏上,天子以他为郎官。亡是公说天子的上林苑辽阔广大,有山谷水泉和万物,连及子虚说楚国的云梦泽景物很多,夸奢靡丽,言过其实,况且不是礼义所崇尚的。因此节取它的要点,归入正道给予记述。
作者班固资料
班固的诗词全集_班固的诗集大全,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 查看详情>>
班固古诗词作品: 《明堂诗·于昭明堂》 《论功歌诗》 《诗·长安何纷纷》 《白雉诗·启灵篇兮披瑞图》 《论功歌诗·后土化育兮四时行》 《宝鼎诗·岳修贡兮川效珍》 《辟雍诗·乃流辟雍》 《咏史·三王德弥薄》 《灵台诗·乃经灵台》
古诗《董仲舒传》的名句翻译赏析
- 朕获承至尊休德,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任大而守重 - - 班固 - - 《》
-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 - 班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