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荣传注释译文
桓荣的儿子桓郁。桓郁字仲恩,年少时因父亲(有爵位)担任郎官。他性情敦厚,学习认真,承传父亲的学业,用《尚书》教授学生,门生常有数百人。桓荣死后桓郁应当承袭爵位,他却上书要让给他哥哥的儿子桓泛,显宗不同意;没办法,他只有接受封爵,便把封地内的租税收入都给了桓泛。皇帝因为桓郁是已故老师的儿子,有礼让的风度,对他很是亲厚,常留他在宫中谈论经书,向他询问国事,不久就把他升迁为侍中。皇帝自己撰写《五家要说章句》-书,让桓郁在宣明殿进行校订,并让他以侍中的身份主管虎贲中郎将。
永平十五年,桓郁入东宫传授太子经书,升迁为越骑校尉,诏令太子和诸王各自去致礼庆贺。桓郁多次向太子进谏忠言,多次都被采纳。肃宗即位后,桓郁因为要为母亲守孝请求辞职,肃宗诏令他以侍中身份为母亲守孝。肃宗建初二年,转任屯骑校尉。
和帝即位后,年龄还小,侍中窦宪自认为自己身负外戚重任.想让小皇帝多涉猎一些经书.就上书皇太后道:“《礼记》中说:‘天下的命运,都系在天子身上;天子的善行形成于他的学识。智慧与学识共长自然会自我砥砺而不需要经常告诫;教化与心性共生,言行合乎道义就会变成自然本性。昔日周成王年幼,还在襁褓中生活时,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成王中立听政,四圣竭力维护。所以虑无遗计,举动也没有过失。’本朝孝昭皇帝八岁登基,大臣辅政,也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人进宫传授天子经学,自然使天子形成圣明的德性。近在建初元年,张酺、魏应、召训也在宫中讲学。我私下想,皇帝陛下,体姿天然,适宜渐渐教学,他却只面对左右近臣,不听典制礼义。昔日五更桓荣,亲自担任天子的老师。桓荣的儿子桓郁,自幼敦厚聪慧,继承家学,因此再次以校尉身份入宫教授先帝学业。桓氏父子在宫禁授课,经历四世,如今虽年老仍喜好礼义,经学与品行更加完备。还有宗正刘方,是皇家宗室的表率,擅长讲论《诗经》,为先帝所褒奖。应该诏令桓郁、刘方,一起入宫传授太子学业,以此推广本朝,显示广远深入的教化。”于是,桓郁转任长乐少府,再入宫讲学。不久,桓郁转任侍中奉车都尉。永元四年,桓郁接替丁鸿为太常卿。第二年,桓郁病逝。
桓郁先后为两位皇帝讲授经学,受到极大的恩宠,所受到的赏赐前后相加有上千万,在当世非常显赫。桓郁的门生杨震、朱宠,都位至三公。
桓郁的儿子桓普继承爵位,一直传到曾孙。桓郁的二儿子桓焉,能传承家学。桓郁的孙子桓鸾、曾孙桓彬都很有名气。
更始帝(刘玄)二年,鲍永被朝廷征召,连续两次升迁担任尚书仆射,并履行大将军职务。他到了河东,攻打青犊,大破敌军,朝廷封他为中阳侯。鲍永虽身为将帅,然而他乘的车辆所穿的衣服陈旧而俭朴,凭这一特点,而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
这时赤眉军杀害了更始帝,京城附近的道路被阻断。光武帝(刘秀)即位,派遣谏议大夫储大伯拿着符节征召鲍永到光武所在的地方去。鲍永有所怀疑而没有听从,并扣押了储大伯,派遣使者骑快马赶到长安去打探情况。这才知道更始帝已死,鲍永就为更始发丧,释放了储大伯等人,封存好上将军列侯的印绶,全都遣散了士兵,只用幅巾束发(幅巾谓不着冠,只用幅巾束首)和诸将以及自己的心腹百余人到河内去。光武帝见到鲍永,问他:“你的士兵在哪里?”鲍永离开坐席叩头说:“臣侍奉更始帝,却不能保全他,我确实为率领他的士兵来求得富贵而惭愧,所以全都解散了他们。”当时汉军攻打怀而未能攻下,光武帝对鲍永说:“我攻打怀三天都没能攻下,关东的人都敬畏佩服你,你可以暂且带你的人亲自去城下劝说他们。”于是就授予鲍永谏议大夫之职。到了怀,鲍永就劝说更始帝封的河内太守,于是河内太守就打开城门而降。
当时,董宪的副将屯兵于鲁,危害百姓,朝廷就授鲍永为鲁郡太守。鲍永到了以后,攻打敌军,大败他们,投降的就达数千人。皇帝表彰他的功劳,封他为关内侯,调任杨州牧。正赶上他的母亲去世,鲍永辞去官职,把财产全都分给那些贫苦孤弱的弟子。建武十一年,被朝廷征召担任司隶校尉。皇帝的叔父赵王刘良是尊崇的皇戚,位贵而权重,鲍永因事而弹劾他大不敬之罪,因此朝廷上下一片肃然,官员们没有不小心谨慎的。此时朝廷征召扶风的鲍恢担任都官从事,鲍恢也刚正直耿而不惧强暴有势力的人。皇帝常说:“皇室的内外亲族应收敛一下自己的行为了,这样才能免受二鲍的惩处。”他们两人就是这样地被人惧怕。
鲍永巡视郡县来到霸陵,路上经过更始帝的陵墓,便要引车进入墓地,随从的官员都劝说阻止他。鲍永说:“我曾亲身面向北而侍奉他,哪里有经过他的陵墓却不拜祭的道理!即使因此获罪,我也不会逃避主管部门的惩处的。”于是就下车拜祭,大哭一场,极尽哀痛而离去。向西到达扶风,就杀牛作祭品拜祭苟谏坟墓。皇帝听说这事以后,心中不满,问公卿说:“奉使命出巡却做这样的事,该怎么处置呢?”太中大夫张湛回答说:“仁义是道行的根本,忠诚是道义的主旨。仁义而不忘死去的老朋友,忠诚而不忘故去的君主,这是德行高尚的人啊。”皇帝才心中释然。
永平十五年,桓郁入东宫传授太子经书,升迁为越骑校尉,诏令太子和诸王各自去致礼庆贺。桓郁多次向太子进谏忠言,多次都被采纳。肃宗即位后,桓郁因为要为母亲守孝请求辞职,肃宗诏令他以侍中身份为母亲守孝。肃宗建初二年,转任屯骑校尉。
和帝即位后,年龄还小,侍中窦宪自认为自己身负外戚重任.想让小皇帝多涉猎一些经书.就上书皇太后道:“《礼记》中说:‘天下的命运,都系在天子身上;天子的善行形成于他的学识。智慧与学识共长自然会自我砥砺而不需要经常告诫;教化与心性共生,言行合乎道义就会变成自然本性。昔日周成王年幼,还在襁褓中生活时,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成王中立听政,四圣竭力维护。所以虑无遗计,举动也没有过失。’本朝孝昭皇帝八岁登基,大臣辅政,也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人进宫传授天子经学,自然使天子形成圣明的德性。近在建初元年,张酺、魏应、召训也在宫中讲学。我私下想,皇帝陛下,体姿天然,适宜渐渐教学,他却只面对左右近臣,不听典制礼义。昔日五更桓荣,亲自担任天子的老师。桓荣的儿子桓郁,自幼敦厚聪慧,继承家学,因此再次以校尉身份入宫教授先帝学业。桓氏父子在宫禁授课,经历四世,如今虽年老仍喜好礼义,经学与品行更加完备。还有宗正刘方,是皇家宗室的表率,擅长讲论《诗经》,为先帝所褒奖。应该诏令桓郁、刘方,一起入宫传授太子学业,以此推广本朝,显示广远深入的教化。”于是,桓郁转任长乐少府,再入宫讲学。不久,桓郁转任侍中奉车都尉。永元四年,桓郁接替丁鸿为太常卿。第二年,桓郁病逝。
桓郁先后为两位皇帝讲授经学,受到极大的恩宠,所受到的赏赐前后相加有上千万,在当世非常显赫。桓郁的门生杨震、朱宠,都位至三公。
桓郁的儿子桓普继承爵位,一直传到曾孙。桓郁的二儿子桓焉,能传承家学。桓郁的孙子桓鸾、曾孙桓彬都很有名气。
桓荣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1363.html
范晔: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0.html
鲍永字君长,是上党屯留人。他的父亲鲍宣,在哀帝时候担任司隶校尉,为王莽所杀。鲍永年少时就有志向与节操,学习欧阳生的《尚书》。起初担任郡功曹。王莽因为鲍宣不阿附自己,就想灭掉他的子孙。都尉路平揣摩迎合王莽的心意,打算要杀害鲍永。太守苟谏保护鲍永,把他召来担任自己手下的官吏,经常安排他在自己的府中。鲍永于是就屡次向苟谏陈说兴复汉室,除去篡权叛逆的策略。苟谏常劝诫鲍永说:“你谋划机密事却做得不够隐秘,当心祸患累及家人。”鲍永为他的话所打动。等到苟谏死去,鲍永亲自护送他的遗体回到扶风,路平就趁这个机会关押了鲍永的弟弟鲍升。太守赵兴到任,听说这事叹息说:“我接受汉朝廷的册封,却不能成就名节,现在鲍宣为名节而死了,我怎么能害他的儿子啊!”于是就命令县令释放鲍升,又恢复了鲍永的功曹一职。当时,有假冒宫中侍中身份的人住在传舍中,赵兴想要去拜谒。鲍永怀疑其中有诈,劝说赵兴,赵兴不听从仍执意出府,当他驾车前往时,鲍永拔出佩刀割断了马胸前的皮带,赵兴才没有去成。几天后,王莽的诏书果然下达,要求追捕假冒身份的人,鲍永因此而知名。更始帝(刘玄)二年,鲍永被朝廷征召,连续两次升迁担任尚书仆射,并履行大将军职务。他到了河东,攻打青犊,大破敌军,朝廷封他为中阳侯。鲍永虽身为将帅,然而他乘的车辆所穿的衣服陈旧而俭朴,凭这一特点,而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
这时赤眉军杀害了更始帝,京城附近的道路被阻断。光武帝(刘秀)即位,派遣谏议大夫储大伯拿着符节征召鲍永到光武所在的地方去。鲍永有所怀疑而没有听从,并扣押了储大伯,派遣使者骑快马赶到长安去打探情况。这才知道更始帝已死,鲍永就为更始发丧,释放了储大伯等人,封存好上将军列侯的印绶,全都遣散了士兵,只用幅巾束发(幅巾谓不着冠,只用幅巾束首)和诸将以及自己的心腹百余人到河内去。光武帝见到鲍永,问他:“你的士兵在哪里?”鲍永离开坐席叩头说:“臣侍奉更始帝,却不能保全他,我确实为率领他的士兵来求得富贵而惭愧,所以全都解散了他们。”当时汉军攻打怀而未能攻下,光武帝对鲍永说:“我攻打怀三天都没能攻下,关东的人都敬畏佩服你,你可以暂且带你的人亲自去城下劝说他们。”于是就授予鲍永谏议大夫之职。到了怀,鲍永就劝说更始帝封的河内太守,于是河内太守就打开城门而降。
当时,董宪的副将屯兵于鲁,危害百姓,朝廷就授鲍永为鲁郡太守。鲍永到了以后,攻打敌军,大败他们,投降的就达数千人。皇帝表彰他的功劳,封他为关内侯,调任杨州牧。正赶上他的母亲去世,鲍永辞去官职,把财产全都分给那些贫苦孤弱的弟子。建武十一年,被朝廷征召担任司隶校尉。皇帝的叔父赵王刘良是尊崇的皇戚,位贵而权重,鲍永因事而弹劾他大不敬之罪,因此朝廷上下一片肃然,官员们没有不小心谨慎的。此时朝廷征召扶风的鲍恢担任都官从事,鲍恢也刚正直耿而不惧强暴有势力的人。皇帝常说:“皇室的内外亲族应收敛一下自己的行为了,这样才能免受二鲍的惩处。”他们两人就是这样地被人惧怕。
鲍永巡视郡县来到霸陵,路上经过更始帝的陵墓,便要引车进入墓地,随从的官员都劝说阻止他。鲍永说:“我曾亲身面向北而侍奉他,哪里有经过他的陵墓却不拜祭的道理!即使因此获罪,我也不会逃避主管部门的惩处的。”于是就下车拜祭,大哭一场,极尽哀痛而离去。向西到达扶风,就杀牛作祭品拜祭苟谏坟墓。皇帝听说这事以后,心中不满,问公卿说:“奉使命出巡却做这样的事,该怎么处置呢?”太中大夫张湛回答说:“仁义是道行的根本,忠诚是道义的主旨。仁义而不忘死去的老朋友,忠诚而不忘故去的君主,这是德行高尚的人啊。”皇帝才心中释然。
作者范晔资料
范晔的诗词全集_范晔的诗集大全,范晔(398年-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南阳淅川)人,南朝宋史学家、文学家。范晔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范晔应招出仕,任彭城王刘义康门下冠军将军、秘书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于任内著写《后汉书》。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晔投靠始..... 查看详情>>
范晔古诗词作品:
古诗《桓荣传》的名句翻译赏析
- 永平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经,迁越骑校尉,诏敕太子、诸王各奉贺致礼 - - 范晔 - - 《》
- 桓荣子郁。郁字仲恩,少以父任为郎 - - 范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