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贺传注释译文
源贺,是西平乐都人,是自封河西王秃发傉擅之子。秃发擅被乞伏炽盘所灭,源贺从乐都投奔魏。源贺相貌伟岸,风度翩翩。太武帝一直就听说过他的大名,等召见后,很赏识他的机智才干,赐他西平侯的爵位。太武帝对他说:“卿和朕为同一祖先所出,后来因为所在国家不同而姓氏不一样,现在卿可改为姓源。”源贺随驾征讨胡人叛贼白龙,又征讨吐京胡,他都冲锋陷阵,因为战功晋封为平西将军。
太武帝出征凉州时,让他做向导,问他攻战的计谋。太武帝道“好。”于是官拜为散骑常侍。他跟随御驾至长江,作为前锋大将,他善于抚慰士卒,而且有料敌制胜的谋略。
源贺为人勇敢果断,每次遇到强敌都亲自与敌奋力搏斗,皇帝常常劝诫他。源贺原名破羌,在那场战役中,皇帝对他说道:“人起名字应该保有其实,怎么能乱起呢?”赐给他名贺,官拜殿中尚书。南安王余即位后被宗爱所杀,源贺统率禁兵,控制宫内外局势,并和南部尚书陆丽商议决定国策,拥戴文成帝。令陆丽和刘尼骑马至皇苑中恭迎,源贺在禁军营中为内应。不一会儿陆丽抱着文成帝,同骑一匹马而来。直到即位,源贺都起了很大作用。因为他有参与决定国策的大功,晋爵为西平王。在赏赐百官的时候,敕令源贺可任意选取物品,源贺推辞说因为长江以南尚未宾服,大漠之北没有称臣进贡,国家府库不应该因赏赐而致匮乏。文成帝坚持让他取一件赏物,他只取了一匹战马。
源贺又出任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受任命后,他上书。皇帝对这个建议十分赞赏,并批准执行,从此犯了死罪的人,都被饶了性命而去戍边。过了好些年后,皇帝对群臣道:“当年源贺劝谏朕,宽宥所有的死刑犯人,让他们充军到北部边境戍守。从那时起,一年所存活下来的就很不少。这样不但保存下了许多人的生命,而且满足了戍守的兵源。假若人人都像源贺一样,朕统治天下,还有什么可担忧的!”群臣都说道:“不是忠臣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不是圣明之君也不会接受这样的建议。”
源贺在冀州执政期间,裁断官司通情达理,从不大兴劳役、兵役之事,清廉节约,宽宏大度,深得人心。当时武邑郡的奸险小人石华诬告僧人道可和源贺密谋造反,有关部门将此消息上奏。
等到献文帝想要将帝位传给京兆王子推,当时源贺统率大军屯兵在大漠以南,皇上让人飞骑召源贺回京。源贺回京后,坚持说不可。于是,皇上就立刻下诏让他持节捧着皇帝的玉玺印绶传给孝文帝。同一年,黄河西面的敕勒叛乱,派源贺出兵征讨,大破贼兵。源贺参考古代和当世的兵法以及前辈名家的描述,取其精髓,做成十二阵图,献给朝廷,献文帝阅览后颇为赞赏。源贺后来又统率三道的大军屯住在漠南。
源贺上书称自己有病请求告老还乡,他申请了多次,皇上才批准。
泰常元年,东晋将领刘裕征伐姚泓,想要沿黄河逆河西上,就向北魏请求借路。明元帝群臣议论是否可行。外朝(指以宰相为首的一套办事机构)的公卿都说:“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可能破关西入?他声言征伐姚泓,真实意图还难以预料。我们应该抢先发兵黄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让他西去。”内廷(指由皇帝近侍人员组成的决策机构)的官员和外廷大臣意见一致,明元帝打算采纳。崔浩说:“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司马休等人侵扰刘裕镇守的荆州,刘裕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已有好久了。现在姚兴已死,其子姚泓尚幼,趁着他们危急的时候攻打他们,我看刘裕的意图一定在于入关,强大而暴躁的人,是不会顾忌后果的。我们现在如果阻截他们西进之路,刘裕一定会上岸向北进攻。这样姚泓平安无事而我们要受到攻击了。柔然是我国北方的敌人,他们的人和粮食又缺乏,(正需要补充)。我们发兵到南边,那么北方的敌人就会(趁机)进攻我们;如果我们要救北方,那么南边又危险。不如借水路给刘裕,放刘裕西去。这就是所谓的卞庄刺虎,一举两得的局势啊。如果刘裕取胜,一定感谢我们借道给他的恩惠;如果姚氏取胜,我们也不会丢掉救助邻国的名声。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两虎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
议论的群臣还是说:“刘裕向西进入函谷关,就会进退两难,走投无路,腹背受敌;向北上岸,姚军一定不出关救助我们。刘裕声言向西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在于北上,情况就是这样。”明元帝于是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打败。明元帝对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悔恨不已。
太武帝出征凉州时,让他做向导,问他攻战的计谋。太武帝道“好。”于是官拜为散骑常侍。他跟随御驾至长江,作为前锋大将,他善于抚慰士卒,而且有料敌制胜的谋略。
源贺为人勇敢果断,每次遇到强敌都亲自与敌奋力搏斗,皇帝常常劝诫他。源贺原名破羌,在那场战役中,皇帝对他说道:“人起名字应该保有其实,怎么能乱起呢?”赐给他名贺,官拜殿中尚书。南安王余即位后被宗爱所杀,源贺统率禁兵,控制宫内外局势,并和南部尚书陆丽商议决定国策,拥戴文成帝。令陆丽和刘尼骑马至皇苑中恭迎,源贺在禁军营中为内应。不一会儿陆丽抱着文成帝,同骑一匹马而来。直到即位,源贺都起了很大作用。因为他有参与决定国策的大功,晋爵为西平王。在赏赐百官的时候,敕令源贺可任意选取物品,源贺推辞说因为长江以南尚未宾服,大漠之北没有称臣进贡,国家府库不应该因赏赐而致匮乏。文成帝坚持让他取一件赏物,他只取了一匹战马。
源贺又出任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受任命后,他上书。皇帝对这个建议十分赞赏,并批准执行,从此犯了死罪的人,都被饶了性命而去戍边。过了好些年后,皇帝对群臣道:“当年源贺劝谏朕,宽宥所有的死刑犯人,让他们充军到北部边境戍守。从那时起,一年所存活下来的就很不少。这样不但保存下了许多人的生命,而且满足了戍守的兵源。假若人人都像源贺一样,朕统治天下,还有什么可担忧的!”群臣都说道:“不是忠臣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不是圣明之君也不会接受这样的建议。”
源贺在冀州执政期间,裁断官司通情达理,从不大兴劳役、兵役之事,清廉节约,宽宏大度,深得人心。当时武邑郡的奸险小人石华诬告僧人道可和源贺密谋造反,有关部门将此消息上奏。
等到献文帝想要将帝位传给京兆王子推,当时源贺统率大军屯兵在大漠以南,皇上让人飞骑召源贺回京。源贺回京后,坚持说不可。于是,皇上就立刻下诏让他持节捧着皇帝的玉玺印绶传给孝文帝。同一年,黄河西面的敕勒叛乱,派源贺出兵征讨,大破贼兵。源贺参考古代和当世的兵法以及前辈名家的描述,取其精髓,做成十二阵图,献给朝廷,献文帝阅览后颇为赞赏。源贺后来又统率三道的大军屯住在漠南。
源贺上书称自己有病请求告老还乡,他申请了多次,皇上才批准。
源贺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1479.html
李延寿: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62.html
崔浩字伯深,从小爱好学习,他广泛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在精心研究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20岁时,(他)就担任了通直郎,不久升为著作郎,道武皇帝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道武皇帝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以避免眼下的不测之祸。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道武皇帝知道后,就派人把自己用的饭食赏给他吃。崔浩心胸坦荡,任凭时事变化,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泰常元年,东晋将领刘裕征伐姚泓,想要沿黄河逆河西上,就向北魏请求借路。明元帝群臣议论是否可行。外朝(指以宰相为首的一套办事机构)的公卿都说:“函谷关是天险之地,刘裕怎么可能破关西入?他声言征伐姚泓,真实意图还难以预料。我们应该抢先发兵黄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让他西去。”内廷(指由皇帝近侍人员组成的决策机构)的官员和外廷大臣意见一致,明元帝打算采纳。崔浩说:“这不是最好的办法。司马休等人侵扰刘裕镇守的荆州,刘裕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已有好久了。现在姚兴已死,其子姚泓尚幼,趁着他们危急的时候攻打他们,我看刘裕的意图一定在于入关,强大而暴躁的人,是不会顾忌后果的。我们现在如果阻截他们西进之路,刘裕一定会上岸向北进攻。这样姚泓平安无事而我们要受到攻击了。柔然是我国北方的敌人,他们的人和粮食又缺乏,(正需要补充)。我们发兵到南边,那么北方的敌人就会(趁机)进攻我们;如果我们要救北方,那么南边又危险。不如借水路给刘裕,放刘裕西去。这就是所谓的卞庄刺虎,一举两得的局势啊。如果刘裕取胜,一定感谢我们借道给他的恩惠;如果姚氏取胜,我们也不会丢掉救助邻国的名声。即使刘裕取得关中,也会因太远而难守。他们不能守,最终就会成为我们的。现在不用兵马劳顿,坐观成败,使两虎相斗而我们获长远的利益,这才是最好的策略。”
议论的群臣还是说:“刘裕向西进入函谷关,就会进退两难,走投无路,腹背受敌;向北上岸,姚军一定不出关救助我们。刘裕声言向西征伐姚泓,真实的意图在于北上,情况就是这样。”明元帝于是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两军在畔城交战,北魏军队被晋将朱超打败。明元帝对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悔恨不已。
作者李延寿资料
李延寿的诗词全集_李延寿的诗集大全,李延寿(生卒年不详),字遐龄,唐代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史学家。他的生卒年月史书失载,可知他的政治与学术活动基本是在唐太宗初年至唐高宗初年这三十年间进行的。他任过东宫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御史台主簿,兼直国史符玺郎、兼修国史等官职。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修史是..... 查看详情>>
李延寿古诗词作品:
古诗《源贺传》的名句翻译赏析
- 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 - - 李延寿 - - 《》
- 源贺,西平乐都人,私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 - - 李延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