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详传注释译文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他为父亲守丧因过度悲哀而损伤身体。在服丧的三年时间里,他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曾有三只脚的麻雀飞来停在小屋的门上,大家都感到非常诧异。三年丧满,刺史殷琰征召他补主簿之职。
宋泰始初年,殷琰占据豫州反叛朝廷,宋明帝派遣辅国将军刘勔前去讨伐,双方攻守连月,城内叛军人情危惧,军心动摇离散,殷琰打算向北魏求援。夏侯详劝殷琰说:“我们现在的行动,本意是对皇室表示忠节;如果今天朝廷有人主持,就应该归附朝廷,怎么可以屈身投靠北方异族呢。而且现在北魏军队已接近淮河,全军如果难测去就,怕会有反叛的图谋。现在如果就派使者去表白我们的诚意,他们一定会高兴地接纳,岂止是免除死罪呢。如果不信,请让我充任使者。”殷琰同意派他前去。夏侯详见到刘勔后说:“将军你严围壁垒,矢刃如霜,我们城中守军,实同困兽。军民害怕将军诛杀,都打算投降北魏。我现在之所以出得城来,向您坦露真诚的心意,只是希望将军您能弘浩荡之恩德,降霈然之恩惠,下令解围退兵,那么我们都会相继前来归降了。”刘勔答应了夏侯详的条件。即日殷琰及其部将全都出城投降,全州的百姓得以保全。
齐明帝为刺史的时候,对他极为器重。等到齐明帝辅佐朝廷政务时,招令夏侯详一同出城,准备重用他。明帝常常整日整夜跟夏侯详及同乡裴叔业一起谈话,夏侯详却表现得漫不经心,不予酬答。明帝就问叔业什么原因,叔业将明帝的疑问告诉夏侯详,夏侯详回答说:“不为福始,不为祸先。”因此明帝有点不悦。夏侯详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齐建武末年,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事先还在荆州,山阳的副将潘绍欲谋反,夏侯详就假装叫潘绍前来议事,在城门口斩了他,荆州各府因此得以安定。夏侯详迁司州刺史,但他却推辞而不去上任。
高祖发兵起义时,夏侯详与萧颖胄协助高祖同创大业。凡是军国大事,颖胄多向夏侯详求教。当高祖率军围攻郢城却久攻不克时,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到高祖军中。夏侯详向高祖献计说:“越是处境艰危的壁垒越容易坚守,而想攻取它却很困难;驻兵攻取坚城乃是兵家之大忌。确实应该多加谋划,广泛询问并采纳大家的意见,规定军主以下直至平民百姓,都把他们的见解献上来,尽其所想,择善而从,并且选用能人,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还需要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以及敌人的粮草储备,窥探敌方的军心民情,权衡双方的形势。”高祖表示赞许并采纳了他的计谋。
天监二年,夏侯详上表朝廷,请求辞去官职,高祖颁诏解除他侍中之职,晋升为特进。天监三年迁为湘州刺史。夏侯详善于处理政事,在湘州任职的四年时间里,为老百姓所称颂。湘州城南面临水处有座险峻的山峰,古老的传说说“刺史如果登上此山官职就会被取代”。因此历任的官员都不敢到那儿去。夏侯详却命人在山上建造起亭台楼榭,延请僚属,以表达自己谦虚退让的志向。
天监六年,夏侯详生病去世,时年七十四岁。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李珽聪明颖悟,有才学,尤其擅长词赋。二十四岁考中进士,初次做官授任校书郎,授官为监察御史。不久为母亲守丧。这之前,父亲的灵枢远在外地,家中贫困无法办成丧事,他和弟弟李琪冒着腊月的风雪,身穿粗麻丧服,手拿丧棒,含哀求人,因此双亲得以迁到一起合葬。而李珽每天不超过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舍中不能起身。深受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服完丧,再次诏任御史,因瘦弱不能赴任,过了一段时间才就职。天复年间,淮寇大举包围夏口,逼近巴陵,梁太祖担忧,急命成汭率水军十万人到鄂州援救。李珽进言说:“如今成船载一千名甲兵,就要载一倍的粮食,有紧急情况不能行动。吴人剽悍轻捷,如果被他们牵制,会有后患。不如派骁将屯住巴陵,一个月不和他们交战,那么吴寇就会断粮,而鄂州就解围了。”成汭性格刚强独断,不采纳。淮人果然乘风放火,船全部被烧毁,士兵全部落水淹死,完全如李珽所料。第二年,梁太祖任元帅,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沧州节度使刘守文违抗命令,梁太祖率兵十多万人包围他,于是召李珽起草声讨书,李珽(马上到外面)手不停笔,立刻写成,大为梁太祖赞赏。梁太祖登第那年,宰臣授任他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李珽(多次上书坚决推辞)不久以原官监管曹州事务。曹州距离京城不远,官吏百姓强横狡猾,前后十多人在这里做官,没有能善始善终的。李珽在任一年,百姓就得以安宁的生活。入朝任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不久,因冯行袭病重,出任许州留后。这之前,冯行袭有牙兵二千人,都是蔡州人,梁太祖深为忧虑,于是派李珽飞驰赶去,以便窥视他们的动静。李珽到达客舍后,召见将吏亲自加以抚慰。冯行袭想派人代他接受诏书,李珽说:“头向东身穿朝服,是礼仪。”于是在冯行袭卧室内宣读诏书,令他自己好好补养,如有不测,子孙都享后福。冯行袭哭泣着告谢,于是解下二印交给李珽,让他代管军府之事。到庶人朱友珪篡位时,李珽授任右散骑常侍,并担任侍讲学士。讨伐朱友珪那天,军士大乱,李珽这天晚上被乱兵杀伤,死在洛阳。李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弟弟李琪和睦相爱,受到士大夫称赞。
宋泰始初年,殷琰占据豫州反叛朝廷,宋明帝派遣辅国将军刘勔前去讨伐,双方攻守连月,城内叛军人情危惧,军心动摇离散,殷琰打算向北魏求援。夏侯详劝殷琰说:“我们现在的行动,本意是对皇室表示忠节;如果今天朝廷有人主持,就应该归附朝廷,怎么可以屈身投靠北方异族呢。而且现在北魏军队已接近淮河,全军如果难测去就,怕会有反叛的图谋。现在如果就派使者去表白我们的诚意,他们一定会高兴地接纳,岂止是免除死罪呢。如果不信,请让我充任使者。”殷琰同意派他前去。夏侯详见到刘勔后说:“将军你严围壁垒,矢刃如霜,我们城中守军,实同困兽。军民害怕将军诛杀,都打算投降北魏。我现在之所以出得城来,向您坦露真诚的心意,只是希望将军您能弘浩荡之恩德,降霈然之恩惠,下令解围退兵,那么我们都会相继前来归降了。”刘勔答应了夏侯详的条件。即日殷琰及其部将全都出城投降,全州的百姓得以保全。
齐明帝为刺史的时候,对他极为器重。等到齐明帝辅佐朝廷政务时,招令夏侯详一同出城,准备重用他。明帝常常整日整夜跟夏侯详及同乡裴叔业一起谈话,夏侯详却表现得漫不经心,不予酬答。明帝就问叔业什么原因,叔业将明帝的疑问告诉夏侯详,夏侯详回答说:“不为福始,不为祸先。”因此明帝有点不悦。夏侯详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齐建武末年,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事先还在荆州,山阳的副将潘绍欲谋反,夏侯详就假装叫潘绍前来议事,在城门口斩了他,荆州各府因此得以安定。夏侯详迁司州刺史,但他却推辞而不去上任。
高祖发兵起义时,夏侯详与萧颖胄协助高祖同创大业。凡是军国大事,颖胄多向夏侯详求教。当高祖率军围攻郢城却久攻不克时,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到高祖军中。夏侯详向高祖献计说:“越是处境艰危的壁垒越容易坚守,而想攻取它却很困难;驻兵攻取坚城乃是兵家之大忌。确实应该多加谋划,广泛询问并采纳大家的意见,规定军主以下直至平民百姓,都把他们的见解献上来,尽其所想,择善而从,并且选用能人,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还需要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以及敌人的粮草储备,窥探敌方的军心民情,权衡双方的形势。”高祖表示赞许并采纳了他的计谋。
天监二年,夏侯详上表朝廷,请求辞去官职,高祖颁诏解除他侍中之职,晋升为特进。天监三年迁为湘州刺史。夏侯详善于处理政事,在湘州任职的四年时间里,为老百姓所称颂。湘州城南面临水处有座险峻的山峰,古老的传说说“刺史如果登上此山官职就会被取代”。因此历任的官员都不敢到那儿去。夏侯详却命人在山上建造起亭台楼榭,延请僚属,以表达自己谦虚退让的志向。
天监六年,夏侯详生病去世,时年七十四岁。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李珽聪明颖悟,有才学,尤其擅长词赋。二十四岁考中进士,初次做官授任校书郎,授官为监察御史。不久为母亲守丧。这之前,父亲的灵枢远在外地,家中贫困无法办成丧事,他和弟弟李琪冒着腊月的风雪,身穿粗麻丧服,手拿丧棒,含哀求人,因此双亲得以迁到一起合葬。而李珽每天不超过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舍中不能起身。深受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服完丧,再次诏任御史,因瘦弱不能赴任,过了一段时间才就职。天复年间,淮寇大举包围夏口,逼近巴陵,梁太祖担忧,急命成汭率水军十万人到鄂州援救。李珽进言说:“如今成船载一千名甲兵,就要载一倍的粮食,有紧急情况不能行动。吴人剽悍轻捷,如果被他们牵制,会有后患。不如派骁将屯住巴陵,一个月不和他们交战,那么吴寇就会断粮,而鄂州就解围了。”成汭性格刚强独断,不采纳。淮人果然乘风放火,船全部被烧毁,士兵全部落水淹死,完全如李珽所料。第二年,梁太祖任元帅,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沧州节度使刘守文违抗命令,梁太祖率兵十多万人包围他,于是召李珽起草声讨书,李珽(马上到外面)手不停笔,立刻写成,大为梁太祖赞赏。梁太祖登第那年,宰臣授任他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李珽(多次上书坚决推辞)不久以原官监管曹州事务。曹州距离京城不远,官吏百姓强横狡猾,前后十多人在这里做官,没有能善始善终的。李珽在任一年,百姓就得以安宁的生活。入朝任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不久,因冯行袭病重,出任许州留后。这之前,冯行袭有牙兵二千人,都是蔡州人,梁太祖深为忧虑,于是派李珽飞驰赶去,以便窥视他们的动静。李珽到达客舍后,召见将吏亲自加以抚慰。冯行袭想派人代他接受诏书,李珽说:“头向东身穿朝服,是礼仪。”于是在冯行袭卧室内宣读诏书,令他自己好好补养,如有不测,子孙都享后福。冯行袭哭泣着告谢,于是解下二印交给李珽,让他代管军府之事。到庶人朱友珪篡位时,李珽授任右散骑常侍,并担任侍讲学士。讨伐朱友珪那天,军士大乱,李珽这天晚上被乱兵杀伤,死在洛阳。李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弟弟李琪和睦相爱,受到士大夫称赞。
作者姚思廉资料
姚思廉的诗词全集_姚思廉的诗集大全,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京兆万年人,唐朝初期史学家。其父姚察于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人。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他自幼习史,后曾任隋朝代王杨侑侍读。唐李渊称帝后,为李世民秦王..... 查看详情>>
姚思廉古诗词作品:
古诗《夏侯详传》的名句翻译赏析
- 今日之举,本效忠节;若社稷有奉,便归身朝廷,何可屈身北面异域 - - 姚思廉 - - 《》
-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也 - - 姚思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