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孺传注释译文
刘孺,字孝稚,是彭城安上里人。他祖父刘勔,担任南朝宋司空,被谥为“忠昭”。他父亲刘悛,任南朝齐太常官职,被谥为“敬”。刘孺自小聪敏,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时,因父亲去世守丧,哀伤致使形体消瘦,宗族乡里全都感到惊异。服丧期满,他叔父刘瑱担任义兴郡太守,带他到官府,经常把他安置到自己座位旁边,对宾客说:“这个小孩是我家的明珠啊。”刘孺长大成人,俊秀有风度,性情开朗平和,即使是家人也没见过他表现出过分的喜怒。所在州召迎他任主簿。一出身就担任了中军法曹行参军。当时镇军沈约听闻他的名声,召他任主簿,经常跟他游赏饮宴赋诗,他很受沈约叹赏。屡次升迁担任太子舍人、中军临川王主簿、太子洗马、尚书殿中郎。出都城担任太末县令,他在县任职时有清正的政绩。回都城后授任晋安王友,转任太子中舍人。
刘孺自小喜欢写文章,又才思敏捷,曾经在皇帝赐予的坐席上写作《李赋》,接到指令很快就写成,文章不用增删改动,高祖皇帝很赞赏。后来在寿光殿陪侍宴饮,皇帝下令群臣赋诗,当时刘孺跟张率都喝醉了,没等诗写成,高祖皇帝拿来刘孺的手板题诗开玩笑道:“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他就是如此受到皇帝亲近喜爱的。
后来他转任中书郎,兼任中书通事舍人。不久升任太子家令,其他官职不变。出都城任宣惠晋安王长史,兼任丹阳尹丞。又升任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中大通四年,出都城任仁威临川王长史、江夏太守,加号贞威将军。五年,担任宁远将军、司徒左长史,还没上任,又改任都官尚书,兼任右军将军。大同五年,担任吏部尚书。同一年,出都城任明威将军、晋陵太守。他在郡中政务处理得平和妥当,受到属下和百姓的称赞。七年,入朝担任侍中,兼任右军将军。同一年,又担任吏部尚书,因母亲去世守丧离职。守丧不到一年,因哀伤过度去世,当时五十九岁。谥为“孝子”。
刘孺从小跟堂兄刘苞、刘孝绰齐名。刘苞死得早,刘孝绰屡次因罪免官降职,这两人官位都不高,只有刘孺尊贵显赫。
齐高帝(萧道成)即位后,顾宪之被授予衡阳内史官职。行前,衡阳连年瘟疫流行,很多人染病而死,棺木价格昂贵,人们只好用苇席包裹尸首,丢在路旁。顾宪之到任后,分别通告所属各县,寻找死者亲属和朋友,要求对死者全部殡葬。如果是家人都死了的,百姓又患病无助的,顾宪之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派仆从设法去救护他们。当地风俗,老百姓患了病,就说是先人带来的灾祸,都掘墓棺冲洗枯骨,说是“除祟”。宪之向百姓晓之以理,说明生死之别,祸事的不相因袭,这种风俗于是改正过来。当时刺史王奂到各地督察事务,发现只有衡阳无诉讼官司,于是感慨地说:“顾宪之对百姓的教化达到了极至,如果全国都这样做,我还需督察什么呢!”不久,顾宪之担任太尉从事中郎。后又外放为东中郎长史,掌管会稽郡事务。山阴人吕文度在齐武帝面前得宠,在余姚建宅邸,很是气派。顾宪之到任后,即上章要求拆除。吕文度后来回乡葬母,各郡县争先恐后去吊唁,而顾宪之却不理睬。吕文度深深怀恨他,但最终难以加害。
等到高祖继承帝位,顾宪之中风病逐渐加重,于是坚决请求回吴郡老家。天监二年,在家中被授予大中大夫。顾宪之虽在地方任职多年,但并没有什么财物,回家时,唯有四周土墙,别无长物,不免陷于饥寒。天监八年,在家逝世,享年七十四岁。
刘孺自小喜欢写文章,又才思敏捷,曾经在皇帝赐予的坐席上写作《李赋》,接到指令很快就写成,文章不用增删改动,高祖皇帝很赞赏。后来在寿光殿陪侍宴饮,皇帝下令群臣赋诗,当时刘孺跟张率都喝醉了,没等诗写成,高祖皇帝拿来刘孺的手板题诗开玩笑道:“张率东南美,刘孺雒阳才。揽笔便应就,何事久迟回?”他就是如此受到皇帝亲近喜爱的。
后来他转任中书郎,兼任中书通事舍人。不久升任太子家令,其他官职不变。出都城任宣惠晋安王长史,兼任丹阳尹丞。又升任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中大通四年,出都城任仁威临川王长史、江夏太守,加号贞威将军。五年,担任宁远将军、司徒左长史,还没上任,又改任都官尚书,兼任右军将军。大同五年,担任吏部尚书。同一年,出都城任明威将军、晋陵太守。他在郡中政务处理得平和妥当,受到属下和百姓的称赞。七年,入朝担任侍中,兼任右军将军。同一年,又担任吏部尚书,因母亲去世守丧离职。守丧不到一年,因哀伤过度去世,当时五十九岁。谥为“孝子”。
刘孺从小跟堂兄刘苞、刘孝绰齐名。刘苞死得早,刘孝绰屡次因罪免官降职,这两人官位都不高,只有刘孺尊贵显赫。
刘孺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1504.html
姚思廉: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022.html
顾宪字士思,吴郡人。祖父顾恺之,曾任南朝宋的镇军将军,湘州刺史。顾宪之十七八岁时,州府征召为议曹从事,考中秀才,接连升为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等。宋元徽朝时任建康县令。当时有盗窃耕牛的人,牛被主人认出,但偷窃者也称牛是自己的,两家的讼词、证据都一样,前任县令不能判决。顾宪之到任后,把这状纸翻转过来,对两家说:“不要再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于是下令解开牛,任随牛走往何处。牛直接走回到原来主人宅室,偷窃者才伏地认罪。顾宪之揭发奸邪或藏匿的罪犯大都采用这类的方法,当时的人专称他“神明”。至于有权势的人的请托,官吏们的贪残,他都根据法律公正处理(拒绝请托,打击贪残),从不偏袒和放纵,品性又清廉节俭,尽力治政,得到了百姓的拥护。齐高帝(萧道成)即位后,顾宪之被授予衡阳内史官职。行前,衡阳连年瘟疫流行,很多人染病而死,棺木价格昂贵,人们只好用苇席包裹尸首,丢在路旁。顾宪之到任后,分别通告所属各县,寻找死者亲属和朋友,要求对死者全部殡葬。如果是家人都死了的,百姓又患病无助的,顾宪之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派仆从设法去救护他们。当地风俗,老百姓患了病,就说是先人带来的灾祸,都掘墓棺冲洗枯骨,说是“除祟”。宪之向百姓晓之以理,说明生死之别,祸事的不相因袭,这种风俗于是改正过来。当时刺史王奂到各地督察事务,发现只有衡阳无诉讼官司,于是感慨地说:“顾宪之对百姓的教化达到了极至,如果全国都这样做,我还需督察什么呢!”不久,顾宪之担任太尉从事中郎。后又外放为东中郎长史,掌管会稽郡事务。山阴人吕文度在齐武帝面前得宠,在余姚建宅邸,很是气派。顾宪之到任后,即上章要求拆除。吕文度后来回乡葬母,各郡县争先恐后去吊唁,而顾宪之却不理睬。吕文度深深怀恨他,但最终难以加害。
等到高祖继承帝位,顾宪之中风病逐渐加重,于是坚决请求回吴郡老家。天监二年,在家中被授予大中大夫。顾宪之虽在地方任职多年,但并没有什么财物,回家时,唯有四周土墙,别无长物,不免陷于饥寒。天监八年,在家逝世,享年七十四岁。
作者姚思廉资料
姚思廉的诗词全集_姚思廉的诗集大全,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京兆万年人,唐朝初期史学家。其父姚察于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人。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他自幼习史,后曾任隋朝代王杨侑侍读。唐李渊称帝后,为李世民秦王..... 查看详情>>
姚思廉古诗词作品:
古诗《刘孺传》的名句翻译赏析
- 转中书郎,兼中书通事舍人。顷之迁太子家令,余如故 - - 姚思廉 - - 《》
- 刘孺,字孝稚,彭城安上里人也。祖勔,宋司空忠昭公 - - 姚思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