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传注释译文
管宁,字幼安,北海国朱虚县人。十六岁时父亲去世,表兄弟们怜悯他孤独贫困,都送给他治丧的费用,(管宁)全都推辞没有接受,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送了终。(管宁)身高八尺,胡须眉毛长得很美。与平原人华歆、同县人邴原为好友,都到其他郡学习,都敬重亲善陈仲弓。天下大乱以后,(管宁)听说公孙度在海外推行政令,就与邴原及平原人王烈等到辽东郡。公孙度空出馆舍等候他们。拜见了公孙度之后,管宁随即就居住在山谷中。当时渡海避难的人大多住在郡的南部,而管宁却住在郡的北部,表示没有迁徙的意思,后来的人渐渐都来跟从他。太祖任司空后征召管宁,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截留诏命,不对管宁宣布。
中原地区稍稍安定后,(逃到辽东的)客人都返归了,只有管宁安闲自在,就像要在那里终老一样。
黄初四年,文帝诏令公卿大臣举荐独行的君子,司徒华歆举荐了管宁。文帝即位后征召管宁,管宁于是带着家眷部属渡海回到北海郡,公孙恭把他送到南郊,加倍赠给他服饰器物。自从管宁东渡,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前后给他的资助馈赠,他都接受后收藏起来。西渡之后,全都封好退还给了公孙氏。文帝下诏任命管宁为太中大夫,(管宁)坚持辞让没有接受。
从文帝黄初年间直到明帝青龙年间,征召管宁的命令接连不断,常常在八月赐予牛酒。明帝又下诏书询问青州刺史程喜:“管宁究竟是守节自高呢,还是老病萎顿呢?”程喜上报说:“管宁有一个族人叫作管贡,现为州吏,与管宁是邻居,臣下常常让他探听消息。管贡说:‘管宁常常戴黑色帽子,穿着布衣布裙,随季节不同或单或夹,出入于内室外庭,能凭借手杖走路,不须扶持。一年四季的祭祀,总是自己强力支撑,改换衣服,着粗丝棉巾,穿着过去在辽东时所有的白布单衣,亲自布置食物供品,跪拜行礼。管宁小时就失去了母亲,不记得母亲的形象,常常特意加设酒杯,(伤心得)泪流满面。另外他的住宅离水池有七八十岁远,夏天时到水中洗手洗脚,步行在园圃中。’臣下揣测管宁前后推辞谦让的意思,只在于认为自己生长在隐居中,年纪老迈,智力衰退,所以安于休息,每次都谦逊退让。这是管宁志向行事所一定要保全的,不是故意矫情以显示自己的高尚。”
管宁去世,时年八十四岁。任命他的儿子管邀为郎中,后来又为博士。当初,管宁的妻子先去世了,知心故友劝他再娶,管宁说:“每次阅读曾子、王骏的话,心里常常表示赞许,哪里能自己遇到了这种事而违反本意呢?”
太祖(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的时候,袁绍派将军淳于琼等人押运粮草驻扎乌巢,太祖亲自领兵攻击淳于琼所部。张郃劝袁绍说:“淳于琼等人一旦失败,那么将军的大业就完了,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谋士郭图却说:“张郃说的不对,我军不如进攻曹操的大营,曹操势必回救,这样淳于琼的危难不救自解。”张郃说:“曹公的营盘牢固,进攻肯定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人被擒,我们也都要被他们俘虏了。”袁绍只派出一支轻骑兵救援淳于琼,而用重兵攻打太祖的大营,久攻不下。太祖果然率军大败淳于琼,袁绍全军溃退。郭图感到羞惭,他又再诬陷张郃说:“张郃为我军的失利而感到高兴,说话轻慢无礼。”张郃惶恐不安,就带兵投奔了太祖。
太祖得到张郃非常高兴,任命张郃为偏将军,封为都亭侯,分拨军队归他指挥,让他跟随自己攻打邺城,占领了邺城。张郃随同太祖征讨柳城的时候,和张辽一起担任先锋,因立战功升任平狄将军。张郃还单独领兵征讨东莱郡,讨伐管承,还和张辽等人一起讨伐陈兰、梅成等人,大获全胜。张郃跟随太祖到渭南击溃了马超、韩遂,包围了安定城,使杨秋投降。张郃、夏侯渊一起征讨盘踞在鄜城的贼寇梁兴和武都一带的氐族叛军,再次击败了马超的部队,平定了宋建统治的地区。太祖率军征伐张鲁,先派张郃统帅各路军马讨伐梁兴和氐族首领窦茂所部。不久,太祖从散关进入汉中,又先派张郃带领五千步兵作为前锋开路。大军刚到阳平关,张鲁就献城投降了。太祖率军回师许昌,留下张郃与夏侯渊等人防守汉中,抵挡刘备的进攻。张郃分兵率几路军马出击,迫使巴东、巴西两郡投降,他将两郡的百姓迁徙到汉中郡。接着,张郃又进军宕渠城,结果被刘备的大将张飞所阻挡,被迫退回南郑。太祖任命张郃为荡寇将军。此时刘备驻扎在阳平关,张郃驻扎在广石。刘备把一万多精兵分成十股,连夜突击张郃。张郃率领着亲兵拼死奋战,刘备到底也没有攻下广石。后来刘备在走马谷放火焚烧曹军营帐外围的障碍物,夏侯渊带军士前去救火,在岔道上遭遇了刘备的军队,夏侯渊被杀。张郃带兵返回阳平。当时,曹军刚刚失去了元帅,害怕刘备乘机进攻,全军都惊慌不安,夏侯渊的行军司马郭淮便命令全军说:“张将军是国家的名将,刘备也忌惮他。现在形势紧迫,只有张将军才能安定军心。”众人推举张郃为军中主帅。张郃出来,指挥部队稳住阵脚,众将都接受张郃的调度,军心这才安定下来。在长安的太祖知道了这件事,派使臣送给张郃节钺,让他指挥全军。
中原地区稍稍安定后,(逃到辽东的)客人都返归了,只有管宁安闲自在,就像要在那里终老一样。
黄初四年,文帝诏令公卿大臣举荐独行的君子,司徒华歆举荐了管宁。文帝即位后征召管宁,管宁于是带着家眷部属渡海回到北海郡,公孙恭把他送到南郊,加倍赠给他服饰器物。自从管宁东渡,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前后给他的资助馈赠,他都接受后收藏起来。西渡之后,全都封好退还给了公孙氏。文帝下诏任命管宁为太中大夫,(管宁)坚持辞让没有接受。
从文帝黄初年间直到明帝青龙年间,征召管宁的命令接连不断,常常在八月赐予牛酒。明帝又下诏书询问青州刺史程喜:“管宁究竟是守节自高呢,还是老病萎顿呢?”程喜上报说:“管宁有一个族人叫作管贡,现为州吏,与管宁是邻居,臣下常常让他探听消息。管贡说:‘管宁常常戴黑色帽子,穿着布衣布裙,随季节不同或单或夹,出入于内室外庭,能凭借手杖走路,不须扶持。一年四季的祭祀,总是自己强力支撑,改换衣服,着粗丝棉巾,穿着过去在辽东时所有的白布单衣,亲自布置食物供品,跪拜行礼。管宁小时就失去了母亲,不记得母亲的形象,常常特意加设酒杯,(伤心得)泪流满面。另外他的住宅离水池有七八十岁远,夏天时到水中洗手洗脚,步行在园圃中。’臣下揣测管宁前后推辞谦让的意思,只在于认为自己生长在隐居中,年纪老迈,智力衰退,所以安于休息,每次都谦逊退让。这是管宁志向行事所一定要保全的,不是故意矫情以显示自己的高尚。”
管宁去世,时年八十四岁。任命他的儿子管邀为郎中,后来又为博士。当初,管宁的妻子先去世了,知心故友劝他再娶,管宁说:“每次阅读曾子、王骏的话,心里常常表示赞许,哪里能自己遇到了这种事而违反本意呢?”
管宁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1530.html
魏收: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028.html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县人。东汉末年,他应征入伍,讨伐黄巾军,在韩馥部下担任军中司马的职务。韩馥失败以后,张郃带兵投奔了袁绍,袁绍让他担任校尉,负责抵御公孙瓒。公孙瓒被打败后,张郃因为立下不少功劳,升任宁国中郎将。太祖(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的时候,袁绍派将军淳于琼等人押运粮草驻扎乌巢,太祖亲自领兵攻击淳于琼所部。张郃劝袁绍说:“淳于琼等人一旦失败,那么将军的大业就完了,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谋士郭图却说:“张郃说的不对,我军不如进攻曹操的大营,曹操势必回救,这样淳于琼的危难不救自解。”张郃说:“曹公的营盘牢固,进攻肯定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人被擒,我们也都要被他们俘虏了。”袁绍只派出一支轻骑兵救援淳于琼,而用重兵攻打太祖的大营,久攻不下。太祖果然率军大败淳于琼,袁绍全军溃退。郭图感到羞惭,他又再诬陷张郃说:“张郃为我军的失利而感到高兴,说话轻慢无礼。”张郃惶恐不安,就带兵投奔了太祖。
太祖得到张郃非常高兴,任命张郃为偏将军,封为都亭侯,分拨军队归他指挥,让他跟随自己攻打邺城,占领了邺城。张郃随同太祖征讨柳城的时候,和张辽一起担任先锋,因立战功升任平狄将军。张郃还单独领兵征讨东莱郡,讨伐管承,还和张辽等人一起讨伐陈兰、梅成等人,大获全胜。张郃跟随太祖到渭南击溃了马超、韩遂,包围了安定城,使杨秋投降。张郃、夏侯渊一起征讨盘踞在鄜城的贼寇梁兴和武都一带的氐族叛军,再次击败了马超的部队,平定了宋建统治的地区。太祖率军征伐张鲁,先派张郃统帅各路军马讨伐梁兴和氐族首领窦茂所部。不久,太祖从散关进入汉中,又先派张郃带领五千步兵作为前锋开路。大军刚到阳平关,张鲁就献城投降了。太祖率军回师许昌,留下张郃与夏侯渊等人防守汉中,抵挡刘备的进攻。张郃分兵率几路军马出击,迫使巴东、巴西两郡投降,他将两郡的百姓迁徙到汉中郡。接着,张郃又进军宕渠城,结果被刘备的大将张飞所阻挡,被迫退回南郑。太祖任命张郃为荡寇将军。此时刘备驻扎在阳平关,张郃驻扎在广石。刘备把一万多精兵分成十股,连夜突击张郃。张郃率领着亲兵拼死奋战,刘备到底也没有攻下广石。后来刘备在走马谷放火焚烧曹军营帐外围的障碍物,夏侯渊带军士前去救火,在岔道上遭遇了刘备的军队,夏侯渊被杀。张郃带兵返回阳平。当时,曹军刚刚失去了元帅,害怕刘备乘机进攻,全军都惊慌不安,夏侯渊的行军司马郭淮便命令全军说:“张将军是国家的名将,刘备也忌惮他。现在形势紧迫,只有张将军才能安定军心。”众人推举张郃为军中主帅。张郃出来,指挥部队稳住阵脚,众将都接受张郃的调度,军心这才安定下来。在长安的太祖知道了这件事,派使臣送给张郃节钺,让他指挥全军。
作者魏收资料
魏收的诗词全集_魏收的诗集大全,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郡下曲阳县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掌诏诰,总议监五礼事,位特进。曾参修律令。天保八年迁太子少傅。..... 查看详情>>
魏收古诗词作品:
古诗《管宁传》的名句翻译赏析
- 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 - - 魏收 - - 《》
-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 - - 魏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