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传注释译文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高允很小就成为孤儿,早熟,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后极为惊异,赞叹道:“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只可惜我见不到了。”十几岁时,为祖父奔丧,回到家乡,把家产交给两个兄弟管理,而自己作了和尚,法名法净。不久就还俗了。他生性喜欢文史典籍,身背书籍,远到千里之外拜师求学,学有所成,精通儒家经典和天文历法占卜等,特别喜欢《春秋公羊》。
魏世祖召高允谈论刑法和政务,高允的话很合世祖的心意。于是世祖问:“国家众多事务中,哪一件是首先应该做的?”这时国家常占据良田而且京城中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很多,高允于是说:“我从小出身微贱,知道的只是种田,请允许我讲一讲农事。古人说,方圆一里地有田地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就有田三万七千顷。如果辛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方圆百里一减一增,粮食就有二百二十万斛之数,况且这么广大的天下呢?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即使遇上荒年又有什么可担忧呢?”世祖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就解除了田禁,把良田都拿出来分给百姓。
辽东公翟黑子受世祖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级一千匹布的贿赂,不久被发觉。黑子向高允请教应付的办法,说:“皇上问我,我是坦白自首呢,还是隐瞒?”高允说:“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这又能表明自已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都说主动讲实话,治罪是很严重的,应该隐瞒这些事。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和自己亲近,反而对高允怨怒,说:“按你说法,是诱骗我去死,你多么不正派啊!”于是和高允继绝了关系。黑子因为不老实回答皇上被世祖疏远了,后来终于获罪被杀。
给事中郭善明,性情奸诈,想表现自已的才能,就怂恿高宗大造宫室。高允劝谏说:“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现在建国已久,宫室已经齐备,永安前殿完全可以用来使各国朝见,西温室完全可以使皇上用来安居,紫楼上登高远望,完全可见。如果要大兴土木修建远近之风景奇观的壮丽殿堂,应该慢慢来完成它,不可一时实现。计算一下,砍伐木材,运土石及各种杂工要二万人,又有人充当工匠,老人孩子送饭,总计要四万人,半年才能完成。古人有句话:“一个男人不种田,就有人受他的饥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因她而受饥寒。况且几万人,那荒废损耗的数量,也就很多了。用古人的道理来推论,有今人的事实来证明,都是这种结果。这的确是圣明的君主应该考虑的。”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时太祖和袁绍在官渡对垒,李典率领宗族和部下向太祖军中输送粮食布匹。袁绍被打败后,太祖任命李典为副将军,驻军于安民。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二人,让李典和程昱等人率领宗族和部下用船运送军粮。适逢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兵驻扎在黄河上游,断绝了李典程昱运粮的水道,太祖命令李典和程昱:“如果船只不能通过,就下船从陆路运送。”李典与将领们商议说:“高蕃的军队铠甲少却依仗占据着水道,他们心理懈怠,攻打他们一定会取得胜利。军队中可以不执行内廷的命令,如果对国家有利,自己拿主意是可以的,应该尽快攻打他们。”程昱也认为正确。于是,李典率军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打败了他,水道因此恢复畅通。刘表让刘备向北扩张,刘备到了叶城,太祖派李典跟随夏侯惇抵抗他们。刘备一天早晨烧毁营地离去,夏侯惇带领各部追击刘备,李典说:“贼人无故退却,怀疑他们一定有埋伏。南边道路狭窄,草木深长,不能追啊。”夏侯惇不听,与于禁一起追击刘备,李典留守军营。夏侯惇等人果然陷入敌人的伏击圈,作战不利,李典率军前往救援,刘备望见对方的救兵到了,才解散包围离去。李典随太祖围攻邺城,邺城平定后,与乐进一起在壶关包围了高干,在长广攻打管承,都打败了对方。升任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李典的宗族和部下三千多户人家,都居住在乘氏,他自己请求将宗族和部下家属迁往魏郡。太祖笑着说:“你想效仿耿纯吗?”李典谢恩说:“我驽笨怯懦,功劳微薄,但是蒙受的恩宠和封赏过于丰厚,实在应该让全宗族人都出力;再说征伐之事还没有平息,应该充实都城,以便(随太祖)控制天下,不是郊仿耿纯。”于是把宗族和部下一万三千多人移居到邺城。太祖嘉奖他,提拔他任破虏将军。他同张辽、乐进驻扎在合肥,孙权率众包围了他们,张辽想领命出战。乐进、李典、张辽平时不和睦,张辽担心他们不答应,李典慷慨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只看将军的计谋是怎样的,我怎能因为个人恩怨而忘了国家大义呢!”带领部众与张辽一起打退了孙权。于是他又获得一百户的封地,连同以往的,共三百户。
李典喜好学问,尊重有学问的人,不跟其他将领争功。尊敬有才能的士大夫,小心翼翼得犹如自己不如别人,因此军中人都称他是忠厚的人。他三十六岁时逝世,儿子李祯继承他的爵位。文帝登基后,追加李典的谥号为愍侯。
魏世祖召高允谈论刑法和政务,高允的话很合世祖的心意。于是世祖问:“国家众多事务中,哪一件是首先应该做的?”这时国家常占据良田而且京城中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很多,高允于是说:“我从小出身微贱,知道的只是种田,请允许我讲一讲农事。古人说,方圆一里地有田地三顷七十亩,方圆百里就有田三万七千顷。如果辛勤耕地一亩就多收三斗,不辛勤每亩就少收三斗。方圆百里一减一增,粮食就有二百二十万斛之数,况且这么广大的天下呢?如果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即使遇上荒年又有什么可担忧呢?”世祖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就解除了田禁,把良田都拿出来分给百姓。
辽东公翟黑子受世祖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级一千匹布的贿赂,不久被发觉。黑子向高允请教应付的办法,说:“皇上问我,我是坦白自首呢,还是隐瞒?”高允说:“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这又能表明自已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都说主动讲实话,治罪是很严重的,应该隐瞒这些事。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和自己亲近,反而对高允怨怒,说:“按你说法,是诱骗我去死,你多么不正派啊!”于是和高允继绝了关系。黑子因为不老实回答皇上被世祖疏远了,后来终于获罪被杀。
给事中郭善明,性情奸诈,想表现自已的才能,就怂恿高宗大造宫室。高允劝谏说:“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现在建国已久,宫室已经齐备,永安前殿完全可以用来使各国朝见,西温室完全可以使皇上用来安居,紫楼上登高远望,完全可见。如果要大兴土木修建远近之风景奇观的壮丽殿堂,应该慢慢来完成它,不可一时实现。计算一下,砍伐木材,运土石及各种杂工要二万人,又有人充当工匠,老人孩子送饭,总计要四万人,半年才能完成。古人有句话:“一个男人不种田,就有人受他的饥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因她而受饥寒。况且几万人,那荒废损耗的数量,也就很多了。用古人的道理来推论,有今人的事实来证明,都是这种结果。这的确是圣明的君主应该考虑的。”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高允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1559.html
魏收: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028.html
李典字曼成,是山阳钜野人。李典的叔父叫李乾,有英雄气概,在乘氏聚合了几千家宾客。初平年间,带领众人追随太祖,在寿张击败黄巾军,又跟随太祖打击袁术,征讨徐州。吕布作乱,太祖派李乾回到乘氏,慰劳当地各县。吕布手下的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降李乾,想让他一起叛乱,李乾没有听从,他们就杀了李乾。太祖让李乾的儿子李整带领李乾的兵马,与其他将领一起攻打薛兰、李封。薛兰、李封被打败后,李整跟随太祖平定兖州各县立了功,慢慢地升迁为青州刺史。李整死后,李典调任颍阴县令,任中郎将,带领李整的军队,后升任离狐太守。当时太祖和袁绍在官渡对垒,李典率领宗族和部下向太祖军中输送粮食布匹。袁绍被打败后,太祖任命李典为副将军,驻军于安民。太祖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二人,让李典和程昱等人率领宗族和部下用船运送军粮。适逢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带兵驻扎在黄河上游,断绝了李典程昱运粮的水道,太祖命令李典和程昱:“如果船只不能通过,就下船从陆路运送。”李典与将领们商议说:“高蕃的军队铠甲少却依仗占据着水道,他们心理懈怠,攻打他们一定会取得胜利。军队中可以不执行内廷的命令,如果对国家有利,自己拿主意是可以的,应该尽快攻打他们。”程昱也认为正确。于是,李典率军向北渡过黄河,攻打高蕃,打败了他,水道因此恢复畅通。刘表让刘备向北扩张,刘备到了叶城,太祖派李典跟随夏侯惇抵抗他们。刘备一天早晨烧毁营地离去,夏侯惇带领各部追击刘备,李典说:“贼人无故退却,怀疑他们一定有埋伏。南边道路狭窄,草木深长,不能追啊。”夏侯惇不听,与于禁一起追击刘备,李典留守军营。夏侯惇等人果然陷入敌人的伏击圈,作战不利,李典率军前往救援,刘备望见对方的救兵到了,才解散包围离去。李典随太祖围攻邺城,邺城平定后,与乐进一起在壶关包围了高干,在长广攻打管承,都打败了对方。升任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李典的宗族和部下三千多户人家,都居住在乘氏,他自己请求将宗族和部下家属迁往魏郡。太祖笑着说:“你想效仿耿纯吗?”李典谢恩说:“我驽笨怯懦,功劳微薄,但是蒙受的恩宠和封赏过于丰厚,实在应该让全宗族人都出力;再说征伐之事还没有平息,应该充实都城,以便(随太祖)控制天下,不是郊仿耿纯。”于是把宗族和部下一万三千多人移居到邺城。太祖嘉奖他,提拔他任破虏将军。他同张辽、乐进驻扎在合肥,孙权率众包围了他们,张辽想领命出战。乐进、李典、张辽平时不和睦,张辽担心他们不答应,李典慷慨地说:“这是国家大事,只看将军的计谋是怎样的,我怎能因为个人恩怨而忘了国家大义呢!”带领部众与张辽一起打退了孙权。于是他又获得一百户的封地,连同以往的,共三百户。
李典喜好学问,尊重有学问的人,不跟其他将领争功。尊敬有才能的士大夫,小心翼翼得犹如自己不如别人,因此军中人都称他是忠厚的人。他三十六岁时逝世,儿子李祯继承他的爵位。文帝登基后,追加李典的谥号为愍侯。
作者魏收资料
魏收的诗词全集_魏收的诗集大全,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郡下曲阳县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掌诏诰,总议监五礼事,位特进。曾参修律令。天保八年迁太子少傅。..... 查看详情>>
魏收古诗词作品:
古诗《高允传》的名句翻译赏析
-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 - - 魏收 - - 《》
-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 - - 魏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