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魏晋诗人 > 陈寿的诗 > >注释译文的意思

让县自明本志令注释译文

朝代:魏晋 作者:陈寿 出自: 更新时间:2018-09-12
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史,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庭,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曹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
我不仅是对诸位来诉说这些,还常常将这些告诉妻妾,让他们都深知我的心意。我告诉他们说:“待到我死去之后,你们都应当改嫁,希望要传述我的心愿,使人们都知道。”我这些话都是出自肺腑的至要之言。我所以这样勤勤恳恳地叙说这些心腹话,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书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恐怕别人不相信的缘故。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不能干的啊。先前,朝庭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推辞不接受,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绝对安全着想。
每当我读到介子推逃避晋文公的封爵,申包胥逃避楚昭王的赏赐,没有不是放下书本而感叹,以此用来反省自己的。我仰仗着国家的威望,代表天子出征,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想要办到的事,做起来无不如意,心里有所考虑的事,实行时无不成功。就这样扫平了天下,没有辜负君主的使命。这可说是上天在扶助汉家皇室,不是人力所能企及的啊。然而我的封地占有四个县,享受三万户的赋税,我有什么功德配得上它呢!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辞退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庭,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

让县自明本志令: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1679.html

陈寿: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96.html

李丰,字安国,是原先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的任职被征召随军。起初还是平民百姓时,十七八岁,在邺下品性纯洁,善于品评人物,得到全国人的一致称赞,没有人不留意他。后来随军到了许昌,声望一天天兴盛起来。他的父亲不愿意他这样(早早出名),就叫他闭门读书,命他断绝跟宾客来往。起初,明帝是太子时,李丰还在研习学问。等明帝登上了帝位,有一次见到一位吴国投降的人,问道:“你在江东时,听到中原地区谁称得上名士啊?”投降的人回答说:“我听说过李安国。”这个时候,李丰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李丰的名声竟然遍布整个吴越地区了吗?”后来,他转任骑都尉,给事中。明帝驾崩后,他担任永宁太仆,因为名过其实,很少得到重用。
正始年间,升为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台省任职时,经常借口生病(不上班)。按照当时台省的制度,生病达一百天就要解除官职。李丰生病不到几十天,就会突然病愈,然后又卧病在床,像这样好几年。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好多年,都做到郡守的职务,李丰曾经在别人面前特别告诫过两个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生病,李伟担任太守,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李丰却放任不管。大家都认为他们是依仗宠幸。
曹爽专权,李丰在曹爽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有人世人讥讽他道:“曹爽的权势像开水一样炙热,太傅父子像残羹一样冰凉,而李丰兄弟则像游光(传说中的恶鬼)一样作恶。”那意思就是李丰虽然表面上清净无为,但内地里图谋大事,跟游光很相似。等到司马宣王奏请皇上诛杀曹爽,将战车停驻在朝堂下。告知李丰后,李丰非常恐惧,精神立即萎靡,蜷伏在地上站不起来了。
到嘉平四年宣王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推荐李丰。李丰虽然知道这个职务不是特别显要,但想到自己与皇上联姻,想要依附皇上,就接受了没有推辞,于是大将军奏明皇上任用了他。
李丰担任中书二年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不知道谈论些什么。景王知道他们是在谈论自己,请求李丰告诉给他,李丰没有告诉实情,景王就杀了他。这件事是秘密处置的。
李丰前后做了两朝的官,他不把经营家产放在心上,只是依靠俸禄罢了。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经常约束告诫他不要有所侵占攫取,他不时会得到皇上赏赐的钱财布帛,总是施舍给外面的亲族;得到赏赐的宫人,也大多送给子弟。而李丰则把赏赐都送给了诸位外甥。等到李丰死后,有关部门登记他家财产,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

作者陈寿资料

陈寿

陈寿的诗词全集_陈寿的诗集大全,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 查看详情>>

陈寿古诗词作品:

古诗《让县自明本志令》的名句翻译赏析

《让县自明本志令》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