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普传注释译文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考中进士,任命为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贼兴起,朝廷正当用兵之际,石普以有大将谋略著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曾推荐他,适逢丞相脱脱讨伐徐州,就让石普随从出发。徐州平定后记录战功,石普升任兵部主事,不久又升为枢密院都事,随从枢密院官镇守淮安。
这时张士诚占据高邮,石普拜见丞相,面陈破贼的计策,并说:“高邮凭借着大湖的险要,都是低洼的水塘,骑兵不能靠前,给我步兵三万,保证能够攻取它。高邮一平定,那么濠州、泗州就容易攻破了,我请求作先锋,为天下倡导忠义。”丞相赏识他的豪壮,命令他临时负责山东义兵万户府事务,招募义兵万人出征。而汝中柏正当权,暗中阻挠,减少他一半军队。一开始命令石普遇事斟酌情况自行决定,等到出发了,又令他听从淮南行省节制。
石普行军到达范水寨,天还未黑,石普命令军中具办食物,夜漏三刻,下令士兵口含小木棍急行军去宝应,营地中仍和平常一样打更鼓。到达宝应县后,随即登城,在城上树起旗帜来,贼兵大惊溃退,石普于是安抚城中百姓。由此诸将嫉妒石普的功劳。石普从水陆两路进兵,乘胜攻下十几个寨子,斩杀贼兵数百人。快要抵达高邮城时,分兵三队:一队奔赴城东,准备水战;一队作为奇兵,防备后方;一队由石普自己率领,攻打北门。石普遭遇贼兵相战,贼兵抵挡不住,逃入城中。石普身先士卒追赶他们,放火焚烧城关大门,贼兵恐惧,想要弃城逃跑。可是援军看着他们交战,按兵不动,又忌石普成功,总兵派遣蒙古骑兵一千人,冲到石普军前面,想抢到先进城的功劳。而贼兵拼死守卫,蒙古军惧怕,即奔驰而回,石普阻止不住,于是被贼兵所蹂躏践踏,大多坠落水中。
石普军队军阵大乱,贼兵乘机进攻。石普招集残兵,血战很久,他拿着剑大声呼叫道:“大丈夫应当为国而死,有不前进的,斩!”奋力搏斗,一直冲入贼兵阵地,跟随的只有三十人。到太阳偏西,援兵断绝,受伤落马,又步行交战几个回合,贼兵到的更多了,贼寇指着他说:“这一定是头目,不可让他跑掉,要活捉他。”石普叱骂道:“该死的贼奴,我就是石都事,说什么头目!”左肋被贼枪刺中,还握着自己的枪,将贼兵砍死。贼众一齐用枪刺石普,石普和跟从的人都奋力而战,全部战死。
当时宋朝的国运已经无法回转,履祥于是断绝(正统的)科举做官的意愿。但自负有经国济世的才略,也不忍心很快忘掉这个救世之心。时逢襄樊的军队日益告急,宋朝官兵坐视危亡而不敢救援,履祥因此进言献牵制(敌军)攻其虚弱的计策,请求派大军由海路直奔燕、蓟,那麽圈困襄樊的(敌人的)部队,就可以不攻而自行退走解围。而且详细地叙述了海船经过的路线,所有的州郡县邑,以及大洋海岛,(途中的)困难与便利,(路程的)远和近,清楚分明,可依据实行。宋朝最终没有采用。等到后来朱瑄、张清向(元朝)献言海运的便利,而所经由的海道,对照履祥当年的上书相对照,几乎没有丝毫差异,于是后人佩服履祥的精确。
德祐初年,(朝廷)用迪功郎、史馆编校(的职务)起用(履祥),(履祥)推辞不就任。宋朝即将江山易主,各地盗贼兴起,履祥隐居在金华的山中。平时独自居住,整天端庄肃穆;若是待人接物,则情趣盎然神态温和。训导启迪后辈学子,严格负责不知倦怠,尤其看重情分义气。有位老朋友的儿子犯了事,母子二人分别惩罚给他人作奴隶,彼此不知死生已有十年,履祥不惜竭尽家产设法解救,终于将他们赎身出来母子团聚;后来那位儿子成为显贵,履祥始终不自己说出此事,相间(只是)问候辛苦而已。
履祥曾经说过司马光文正公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作《外纪》,以记载以前的事,不拘泥于经书,而相信各家的记载学说,是非评判与圣人孔子不同,不足以作为信史流传。于是以《尚书》为主,向后涉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与诸子,以编年体记载史事,开始于唐尧以下,接在《通鉴》之前,编辑成一书,名字叫《通鉴前编》。凡是所引用的书,都加上了考证诠释,用来订正它的含义,大多是以前的儒家所没有阐发的。
当初,履祥见到了王柏,首先询问请教治学的方法,王柏告诉他必须先立志,并且列举前辈儒家的话:局守恭敬用以保持自己的志向,立志用以确立自己的本性,志是立于接事待物的表面,恭敬践行就深入了事物的内在,这是治学的基本方法。等到见到何基,何基对他说:“会之屡次谈到贤者之所以为贤者,在于分清了天理和人欲,应当从今天开始(实行)。”会之,就是王柏的字。当时评议的人认为何基的清高耿直纯朴像尹和静,王柏的高超明达刚毅正直像谢上蔡,履祥则亲身得到二人(的传授),而且兼收并蓄充实于自身。
履祥居住在仁山脚下,学者因此称他为仁山先生。(他)大德年中去世。元统初年,同乡吴师道当上了国子博士,传书给(家乡的)学官,在乡学中祭祀祠履祥。到了至正年间,赐(履祥)谥号为文安。
这时张士诚占据高邮,石普拜见丞相,面陈破贼的计策,并说:“高邮凭借着大湖的险要,都是低洼的水塘,骑兵不能靠前,给我步兵三万,保证能够攻取它。高邮一平定,那么濠州、泗州就容易攻破了,我请求作先锋,为天下倡导忠义。”丞相赏识他的豪壮,命令他临时负责山东义兵万户府事务,招募义兵万人出征。而汝中柏正当权,暗中阻挠,减少他一半军队。一开始命令石普遇事斟酌情况自行决定,等到出发了,又令他听从淮南行省节制。
石普行军到达范水寨,天还未黑,石普命令军中具办食物,夜漏三刻,下令士兵口含小木棍急行军去宝应,营地中仍和平常一样打更鼓。到达宝应县后,随即登城,在城上树起旗帜来,贼兵大惊溃退,石普于是安抚城中百姓。由此诸将嫉妒石普的功劳。石普从水陆两路进兵,乘胜攻下十几个寨子,斩杀贼兵数百人。快要抵达高邮城时,分兵三队:一队奔赴城东,准备水战;一队作为奇兵,防备后方;一队由石普自己率领,攻打北门。石普遭遇贼兵相战,贼兵抵挡不住,逃入城中。石普身先士卒追赶他们,放火焚烧城关大门,贼兵恐惧,想要弃城逃跑。可是援军看着他们交战,按兵不动,又忌石普成功,总兵派遣蒙古骑兵一千人,冲到石普军前面,想抢到先进城的功劳。而贼兵拼死守卫,蒙古军惧怕,即奔驰而回,石普阻止不住,于是被贼兵所蹂躏践踏,大多坠落水中。
石普军队军阵大乱,贼兵乘机进攻。石普招集残兵,血战很久,他拿着剑大声呼叫道:“大丈夫应当为国而死,有不前进的,斩!”奋力搏斗,一直冲入贼兵阵地,跟随的只有三十人。到太阳偏西,援兵断绝,受伤落马,又步行交战几个回合,贼兵到的更多了,贼寇指着他说:“这一定是头目,不可让他跑掉,要活捉他。”石普叱骂道:“该死的贼奴,我就是石都事,说什么头目!”左肋被贼枪刺中,还握着自己的枪,将贼兵砍死。贼众一齐用枪刺石普,石普和跟从的人都奋力而战,全部战死。
石普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2142.html
宋濂: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67.html
金履祥字吉父,婺源兰溪人。幼年时聪慧明达,父亲兄长稍稍给他讲了书文,(他)就能够背诵下来。长大以后,自己更加勤勉励志。到了壮年,倾慕周敦颐、二程的的学问,跟从同郡人王柏学习,又随从(王柏)一起投到何基的门下。何基的学问来源于黄榦,而黄榦是亲身得到朱熹传授的人。从这以后(履祥)对学问的研习更加精密,造诣也更加深厚。当时宋朝的国运已经无法回转,履祥于是断绝(正统的)科举做官的意愿。但自负有经国济世的才略,也不忍心很快忘掉这个救世之心。时逢襄樊的军队日益告急,宋朝官兵坐视危亡而不敢救援,履祥因此进言献牵制(敌军)攻其虚弱的计策,请求派大军由海路直奔燕、蓟,那麽圈困襄樊的(敌人的)部队,就可以不攻而自行退走解围。而且详细地叙述了海船经过的路线,所有的州郡县邑,以及大洋海岛,(途中的)困难与便利,(路程的)远和近,清楚分明,可依据实行。宋朝最终没有采用。等到后来朱瑄、张清向(元朝)献言海运的便利,而所经由的海道,对照履祥当年的上书相对照,几乎没有丝毫差异,于是后人佩服履祥的精确。
德祐初年,(朝廷)用迪功郎、史馆编校(的职务)起用(履祥),(履祥)推辞不就任。宋朝即将江山易主,各地盗贼兴起,履祥隐居在金华的山中。平时独自居住,整天端庄肃穆;若是待人接物,则情趣盎然神态温和。训导启迪后辈学子,严格负责不知倦怠,尤其看重情分义气。有位老朋友的儿子犯了事,母子二人分别惩罚给他人作奴隶,彼此不知死生已有十年,履祥不惜竭尽家产设法解救,终于将他们赎身出来母子团聚;后来那位儿子成为显贵,履祥始终不自己说出此事,相间(只是)问候辛苦而已。
履祥曾经说过司马光文正公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作《外纪》,以记载以前的事,不拘泥于经书,而相信各家的记载学说,是非评判与圣人孔子不同,不足以作为信史流传。于是以《尚书》为主,向后涉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与诸子,以编年体记载史事,开始于唐尧以下,接在《通鉴》之前,编辑成一书,名字叫《通鉴前编》。凡是所引用的书,都加上了考证诠释,用来订正它的含义,大多是以前的儒家所没有阐发的。
当初,履祥见到了王柏,首先询问请教治学的方法,王柏告诉他必须先立志,并且列举前辈儒家的话:局守恭敬用以保持自己的志向,立志用以确立自己的本性,志是立于接事待物的表面,恭敬践行就深入了事物的内在,这是治学的基本方法。等到见到何基,何基对他说:“会之屡次谈到贤者之所以为贤者,在于分清了天理和人欲,应当从今天开始(实行)。”会之,就是王柏的字。当时评议的人认为何基的清高耿直纯朴像尹和静,王柏的高超明达刚毅正直像谢上蔡,履祥则亲身得到二人(的传授),而且兼收并蓄充实于自身。
履祥居住在仁山脚下,学者因此称他为仁山先生。(他)大德年中去世。元统初年,同乡吴师道当上了国子博士,传书给(家乡的)学官,在乡学中祭祀祠履祥。到了至正年间,赐(履祥)谥号为文安。
作者宋濂资料
宋濂的诗词全集_宋濂的诗集大全,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仙华生、元贞子、元贞道士、仙华道士、幅子男子、无念居士、白牛生、南山樵者、南宫散史、禁林散史,汉族,祖籍金华潜溪,至宋濂时迁居金华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查看详情>>
宋濂古诗词作品: 《渊明祠·官航晚泊浔阳郭》 《出门辞为苏鹏赋》 《义侠歌》 《赠刘俊民先辈》 《拟古·秋蝉啼枯枝》 《思春辞·美人别我城南去》 《越歌·粉痕随泪湿春罗》 《越歌·越王台下是侬家》 《杂体·英英匣中剑》 《行路难·筍舆向江行》
古诗《石普传》的名句翻译赏析
- 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 - - 宋濂 - - 《》
-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 - - 宋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