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两校官传注释译文
我朝一百三十多年来,江宁地区凭借校官身份被求学的人祭祀的,只有两个人而已。
其中的一个是教谕汤先生,名叫伟,字鹏乎,是安徽宣城人。康熙庚午年的举人,做官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天赋非常一般,平常普通的样子,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夏天的时候,他穿着粗布短衣,摇着蒲扇,和一群孩子嬉戏。有时爬上枣树摘枣子,孩子们围在他身边吃枣子,先生俯下身子笑着说:为什么只留下一些苦的,坏的枣子,来报答我这老头的辛劳啊?他风趣幽默就像这样子。
兵部左侍郎法海到江南做督学,声威高大威严,所到的地方,人都不敢看他一眼。当初巡查江宁时,命令上报程某考核为劣等。先生摇头,心中好像有所疑虑。法海呵斥先生。先生严肃地说:“程生不仅不是劣等,而且是贤者。你如果要求选取优等的话,那么今晚我就可以写好文书并且上报。如果你把他评为劣等的话,那你是了解的,我不知道。”法海非常生气,大声呵斥先生出去,打算弹劾先生。江宁的一个前辈蔡铉升,和法海有交情,前去拜见法海,争辩说:“你知道程生劣等的原因吗?程生是一个性格耿直的人,非常憎恨邪恶的人。经过上新庵的时候,看到庵中僧人供奉富商的灵位和天子的龙牌相对而立,程生大骂僧人胡作非为,抓起灵位就摔了,因此僧人和富商制造流言陷害他。你不要被他们的话所迷惑啊!汤先生是正人君子,是九学所推举的人,你不知道尊敬他,这是为什么啊?”法海非常惭愧,三次躬身作揖向汤先生道歉。
当时学校校舍破败有漏孔,每逢下大雨,汤先生就打着伞坐在屋檐下,白头发都湿了。来人惊讶地问他,他就皱着眉头说:“大成殿还没有修好,先贤们都居住在不能蔽风雨的房子里,我怎么敢安心呢?”上官和一些绅士听了之后十分恭敬,没过多久,争着来建造校舍,在先生有生之年,学校房子焕然一新,。任期满了之后,升任国子监下属九品官,因为非常衰老而辞职。死的时候九十多岁。
另一位是训导唐先生,他名叫时琳,字宸枚,上海人。康熙甲午年间的贡生。他一生修身正已,训教生员、士子,全都适合礼仪。做官的时候,捐献俸禄修缮前明周贞毅的祠堂。死了之后,儒生就把他葬在汤先生旁边。
乾隆三十九年,乡里要修建学堂,将要搬迁周公的祠堂,一起迁走两位先生的坟墓。训导先生曹君担心两位先生的恩泽将会磨灭,嘱咐我写一篇传记来使他们永垂不朽。我看拿来汤先生的事状还是非常详细的,但唐先生的事迹很少,没有什么可以记叙的,所以好多次写不下去。但我想官不在于大小,只在于他的人品,人不在于显贵或隐没,只在于他的纯真。《中庸》中说:“真诚是不可以掩盖的,就像这样。”后来的人听说这两位先生的遗风,也可以用来观察世事,也可以用来抒发情感。《游仙都峰记》是清代诗人袁枚生平在67岁高龄时游天台、雁荡等名胜,回程时游缙云仙都峰所作。文章以悬念展开:有意游仙岩,仙岩没游成;专程访仙都,被县令泼了冷水,于是游兴索然。佒佒而归。没想到忽然遇上个不相识的人,柳岸花明,又游了山,又交了忘年友。于是袁枚只用了百把字写仙都峰的景致,而着意于感叹人生“遭逢之奇”,文章从游记变成了一篇抒情的散文。
其中的一个是教谕汤先生,名叫伟,字鹏乎,是安徽宣城人。康熙庚午年的举人,做官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天赋非常一般,平常普通的样子,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夏天的时候,他穿着粗布短衣,摇着蒲扇,和一群孩子嬉戏。有时爬上枣树摘枣子,孩子们围在他身边吃枣子,先生俯下身子笑着说:为什么只留下一些苦的,坏的枣子,来报答我这老头的辛劳啊?他风趣幽默就像这样子。
兵部左侍郎法海到江南做督学,声威高大威严,所到的地方,人都不敢看他一眼。当初巡查江宁时,命令上报程某考核为劣等。先生摇头,心中好像有所疑虑。法海呵斥先生。先生严肃地说:“程生不仅不是劣等,而且是贤者。你如果要求选取优等的话,那么今晚我就可以写好文书并且上报。如果你把他评为劣等的话,那你是了解的,我不知道。”法海非常生气,大声呵斥先生出去,打算弹劾先生。江宁的一个前辈蔡铉升,和法海有交情,前去拜见法海,争辩说:“你知道程生劣等的原因吗?程生是一个性格耿直的人,非常憎恨邪恶的人。经过上新庵的时候,看到庵中僧人供奉富商的灵位和天子的龙牌相对而立,程生大骂僧人胡作非为,抓起灵位就摔了,因此僧人和富商制造流言陷害他。你不要被他们的话所迷惑啊!汤先生是正人君子,是九学所推举的人,你不知道尊敬他,这是为什么啊?”法海非常惭愧,三次躬身作揖向汤先生道歉。
当时学校校舍破败有漏孔,每逢下大雨,汤先生就打着伞坐在屋檐下,白头发都湿了。来人惊讶地问他,他就皱着眉头说:“大成殿还没有修好,先贤们都居住在不能蔽风雨的房子里,我怎么敢安心呢?”上官和一些绅士听了之后十分恭敬,没过多久,争着来建造校舍,在先生有生之年,学校房子焕然一新,。任期满了之后,升任国子监下属九品官,因为非常衰老而辞职。死的时候九十多岁。
另一位是训导唐先生,他名叫时琳,字宸枚,上海人。康熙甲午年间的贡生。他一生修身正已,训教生员、士子,全都适合礼仪。做官的时候,捐献俸禄修缮前明周贞毅的祠堂。死了之后,儒生就把他葬在汤先生旁边。
乾隆三十九年,乡里要修建学堂,将要搬迁周公的祠堂,一起迁走两位先生的坟墓。训导先生曹君担心两位先生的恩泽将会磨灭,嘱咐我写一篇传记来使他们永垂不朽。我看拿来汤先生的事状还是非常详细的,但唐先生的事迹很少,没有什么可以记叙的,所以好多次写不下去。但我想官不在于大小,只在于他的人品,人不在于显贵或隐没,只在于他的纯真。《中庸》中说:“真诚是不可以掩盖的,就像这样。”后来的人听说这两位先生的遗风,也可以用来观察世事,也可以用来抒发情感。《游仙都峰记》是清代诗人袁枚生平在67岁高龄时游天台、雁荡等名胜,回程时游缙云仙都峰所作。文章以悬念展开:有意游仙岩,仙岩没游成;专程访仙都,被县令泼了冷水,于是游兴索然。佒佒而归。没想到忽然遇上个不相识的人,柳岸花明,又游了山,又交了忘年友。于是袁枚只用了百把字写仙都峰的景致,而着意于感叹人生“遭逢之奇”,文章从游记变成了一篇抒情的散文。
作者袁枚资料
古诗《江宁两校官传》的名句翻译赏析
- 其一曰教谕汤先生,讳伟,字鹏乎,宣城人。康熙庚午举人,居官时年已七旬 - - 袁枚 - - 《》
- 我国家百有三十余载,而江宁以校官祠于学者,只二人焉 - - 袁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