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恪敏公家传注释译文
方恪敏公,名观承,字嘉谷,桐城人,但住在江宁。桐城的方氏家族,从明朝以来就凭借文章学问闻名于世,已有数代,但也遭受文章学问的牵累。他的祖父工部都水司主事方登峰、父亲中书舍人方式济,都因文字的牵累而被贬谪到黑龙江。恪敏公当时年少,和他的兄长每年往来于长城内外,以尽孝道,奔走于南北,有时需步行几百里。几年后,祖父和父亲都亡故了。恪敏公更加穷困,但在这期间他更加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和斗志,他勤奋学习,全面了解了社会的利弊、人情风俗,于是逐渐成为一个才能突出的人。平郡王福彭曾经了解他,雍正十年,平郡王担任定边大将军远征准噶尔,就上奏让他担任书记,皇上下诏书赐给他中书一职前往。在军营中他出谋划策,回来补赏为中书舍人。乾隆初年进入军机处任职,多次升官直至吏部郎中,后来外任直隶总督。从此担任直隶总督二十年,其间只有西疆用兵之时,暂时代理陕甘总督,筹集了军饷半年就回去了。
恪敏公在用人方面能够明察,一见面和人交谈,就能知道这个人所能够担任的职务,给某人某事,随事情的难易缓急,托付给他的事情一定妥当处理。等到恪敏公去世后,做督抚有名声的,如周元理、李湖等共十多人,都是他过去从守令、丞尉中提拔起来的。直隶是天下的中心,人事复杂,混乱不易治理。皇帝每年都会来这里,所经过的地方都要安排粮草,恪敏公处理这些事情时都储存准备得精细周密。始终没有出现物资匮乏的情况,而且对于百姓也没有侵扰。
恪敏公从做清河道台到做直隶总督,都负责治水工作。直隶的永定河,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河道,河道的改变没有常规,不能够用一种方法治理,不能够凭借过去的情形来推断。恪敏公查看了地形,看准时机果断行事,或采用新方法,或沿袭老方法,或疏导或阻断,他在整治河务时前后上奏几十次,听从他的意见就会得到益处。皇帝常常赞叹他治理永定河的做法好,不是其他那些拘泥成法的人所能比得上的。
磁州有人作乱,恪敏公捉拿了他们并治罪,被判决绞刑的有十个人,其余被释放。皇上怀疑恪敏公宽容放纵罪犯,多次下诏书严厉斥责,恪敏公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作改变,皇帝又下诏令九卿审理这个案件,才知道恪敏公(对罪犯)所定的罪是恰当的,皇上更加认为恪敏公贤明。
恪敏公平素勤于学习,擅长写诗和书法。乾隆初年曾经被推举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平郡王监考,为了避嫌就没有参加。他做官几十年,公事之余,就拿书来读。曾经和秦文恭公合著了《五礼通考》,著作有《直隶河渠书》一百零三卷,诗集十三卷,其他的直隶杂记又有几十卷。等到去世之后,家无余财,却只有几十箱书。他的后人在桐城和江宁都修建了祠堂,购置了田地来供养同族中贫穷的人。恪敏公在世时已经加封太子太保,他在乾隆三十三年八月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当乾隆末年,和珅掌权,作威作福,朝中官员中如果有耻于走他的门路不想通过他得到提拔重用的已经难能可贵了.至于刚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在奏章中公开批评他过失的人,只有钱御史一人罢了.如今嘉庆皇帝已经即位执政,扫除奸邪佞臣,多次提拔从前不受利益诱惑的官员,可是钱御史偏偏在这之前就去世了,不能得到嘉奖并记功录名,这怎么不让人悲痛呢.
钱沣当初凭御史的身份上奏山东巡抚国泰的罪行,高宗皇帝下令和珅与钱沣一起前往处理,路途中衣服破旧,和珅拿来衣服请你换上,钱沣最终拒绝了.和珅知道不能私下求情,所以审理案件时不敢不公正(徇私舞弊),国法得以伸张.那以后钱沣被提拔到通政副使,做湖南提督学政,这时和珅已经是位高权重,他不能找到钱沣的缺点来陷害钱沣,就借湖北盐政的过失削减钱沣的官级.钱沣不久遭父母之丧,服丧期满,补任部里的司官.高宗皇帝知道钱沣正直,再提拔他做御史,让他在军机处当值.钱沣上奏和珅和军机大臣常常旷职的过错,皇帝就下诏告诫、责备他们,认为钱沣说的对,和珅就更加怀恨钱沣.可是高宗皇帝知道钱沣贤良,他们诬陷钱沣不成,于是凡是军机处中劳累辛苦的事,大多交给钱沣去做.钱沣家中贫穷,衣服单薄,却常常天不亮就入朝当值,天黑才离去,最后积劳成疾而去世.当时皇帝仁爱明察,国家法纪还在,朝中大臣中虽然对先生怀有怨恨,但也没办法驱赶他离开朝廷,只能让他受劳累、受屈辱罢了.而钱沣受到他们的刁难,却不能再多活几年,留下自己的性命来等待公论大白天下之时,使国家让你发挥出所有聪明才智,同僚都能看到钱沣有所作为.悲痛啊!悲痛啊!
我在辛卯年做会试阅卷官的时候认识了钱沣,过了四年,我就回去了,于是没能再见到钱沣.我对与古诗文的观点,钱沣听到以后很喜欢.钱沣的诗特别苍郁劲厚,深得古人为诗之道.读书人如能像钱沣一样立身行事,确实不会凭借善于作诗才得到尊重.可是看到钱沣的诗,也足够信任他的为人了.我从前听到钱沣去世的消息,已经作诗哭祭他了,如今看到钱沣的诗集,于是又为它写序言来抒发我的悲痛之情.
恪敏公在用人方面能够明察,一见面和人交谈,就能知道这个人所能够担任的职务,给某人某事,随事情的难易缓急,托付给他的事情一定妥当处理。等到恪敏公去世后,做督抚有名声的,如周元理、李湖等共十多人,都是他过去从守令、丞尉中提拔起来的。直隶是天下的中心,人事复杂,混乱不易治理。皇帝每年都会来这里,所经过的地方都要安排粮草,恪敏公处理这些事情时都储存准备得精细周密。始终没有出现物资匮乏的情况,而且对于百姓也没有侵扰。
恪敏公从做清河道台到做直隶总督,都负责治水工作。直隶的永定河,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河道,河道的改变没有常规,不能够用一种方法治理,不能够凭借过去的情形来推断。恪敏公查看了地形,看准时机果断行事,或采用新方法,或沿袭老方法,或疏导或阻断,他在整治河务时前后上奏几十次,听从他的意见就会得到益处。皇帝常常赞叹他治理永定河的做法好,不是其他那些拘泥成法的人所能比得上的。
磁州有人作乱,恪敏公捉拿了他们并治罪,被判决绞刑的有十个人,其余被释放。皇上怀疑恪敏公宽容放纵罪犯,多次下诏书严厉斥责,恪敏公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作改变,皇帝又下诏令九卿审理这个案件,才知道恪敏公(对罪犯)所定的罪是恰当的,皇上更加认为恪敏公贤明。
恪敏公平素勤于学习,擅长写诗和书法。乾隆初年曾经被推举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因为平郡王监考,为了避嫌就没有参加。他做官几十年,公事之余,就拿书来读。曾经和秦文恭公合著了《五礼通考》,著作有《直隶河渠书》一百零三卷,诗集十三卷,其他的直隶杂记又有几十卷。等到去世之后,家无余财,却只有几十箱书。他的后人在桐城和江宁都修建了祠堂,购置了田地来供养同族中贫穷的人。恪敏公在世时已经加封太子太保,他在乾隆三十三年八月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方恪敏公家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102.html
姚鼐: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701.html
昆明人钱沣御史去世了,他的儿子还年幼,它的诗集散落遗失,长白人法式善祭酒,赵州人师范县令,为他搜集整理,只找到一百多首,辑录成两卷.钱御史曾经为自己取号叫做“南园”,所以为它取名叫做“南园诗存”.当乾隆末年,和珅掌权,作威作福,朝中官员中如果有耻于走他的门路不想通过他得到提拔重用的已经难能可贵了.至于刚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在奏章中公开批评他过失的人,只有钱御史一人罢了.如今嘉庆皇帝已经即位执政,扫除奸邪佞臣,多次提拔从前不受利益诱惑的官员,可是钱御史偏偏在这之前就去世了,不能得到嘉奖并记功录名,这怎么不让人悲痛呢.
钱沣当初凭御史的身份上奏山东巡抚国泰的罪行,高宗皇帝下令和珅与钱沣一起前往处理,路途中衣服破旧,和珅拿来衣服请你换上,钱沣最终拒绝了.和珅知道不能私下求情,所以审理案件时不敢不公正(徇私舞弊),国法得以伸张.那以后钱沣被提拔到通政副使,做湖南提督学政,这时和珅已经是位高权重,他不能找到钱沣的缺点来陷害钱沣,就借湖北盐政的过失削减钱沣的官级.钱沣不久遭父母之丧,服丧期满,补任部里的司官.高宗皇帝知道钱沣正直,再提拔他做御史,让他在军机处当值.钱沣上奏和珅和军机大臣常常旷职的过错,皇帝就下诏告诫、责备他们,认为钱沣说的对,和珅就更加怀恨钱沣.可是高宗皇帝知道钱沣贤良,他们诬陷钱沣不成,于是凡是军机处中劳累辛苦的事,大多交给钱沣去做.钱沣家中贫穷,衣服单薄,却常常天不亮就入朝当值,天黑才离去,最后积劳成疾而去世.当时皇帝仁爱明察,国家法纪还在,朝中大臣中虽然对先生怀有怨恨,但也没办法驱赶他离开朝廷,只能让他受劳累、受屈辱罢了.而钱沣受到他们的刁难,却不能再多活几年,留下自己的性命来等待公论大白天下之时,使国家让你发挥出所有聪明才智,同僚都能看到钱沣有所作为.悲痛啊!悲痛啊!
我在辛卯年做会试阅卷官的时候认识了钱沣,过了四年,我就回去了,于是没能再见到钱沣.我对与古诗文的观点,钱沣听到以后很喜欢.钱沣的诗特别苍郁劲厚,深得古人为诗之道.读书人如能像钱沣一样立身行事,确实不会凭借善于作诗才得到尊重.可是看到钱沣的诗,也足够信任他的为人了.我从前听到钱沣去世的消息,已经作诗哭祭他了,如今看到钱沣的诗集,于是又为它写序言来抒发我的悲痛之情.
作者姚鼐资料
姚鼐的诗词全集_姚鼐的诗集大全,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 查看详情>>
姚鼐古诗词作品: 《古柏庵·高干枝稀似立虬》 《王文成公像》 《云南布政使王芥子入觐赋赠·绣衣持斧镇潭州》 《嘉庆丁巳三月十六日阻风于繁昌三山矶因游三华庵》 《山行·石径幽岩竟日曛》 《寄释诵苕·瓶钵相逢慧业兼》 《游隐仙庵·衰慵自分百无堪》 《重阳复宿双溪》 《送朱子颍知泰安府·文笔人閒刘海峰》 《埽叶楼·碧云垂下大江流》
古诗《方恪敏公家传》的名句翻译赏析
- 公性明于用人,一见与语,即能知才所堪任,授之事,随难易缓急,委寄必当 - - 姚鼐 - - 《》
- 方恪敏公,讳观承,字嘉谷,桐城人也,而居于江宁 - - 姚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