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隐君传注释译文
顾隐君名叫启明,字时显,祖上曾居住在昆山的七浦塘,现在他是太仓人,相传他是晋朝司空和的后人。顾隐君有个儿子叫顾存仁,他考取了嘉靖十一年的进士,被选拔外调做余姚知县。因为政绩考核得了第一名,他被调入朝廷做礼科给事中。恰逢皇太子出生,皇上厚待身边臣子,把顾存仁曾做的余姚县令一职封给顾隐君。
顾隐君做人忠厚老实,率性天真,特别不愿意和世俗人攀比。他平生不结交官府里的人。恰逢乡间有徭役事发生,顾隐君因为这件事而创作了《鸿雁》诗,此诗流传到苏州。顾君过去生活在海边,做官后的说话和穿著,仍然像过去的海边人,没有丝毫城市人奢侈习气,到了富贵发达时,他更加谨慎节俭。到余姚去接受朝廷奉养(或:到余姚就任县令),他只让力夫跟随自己,独自一人在晚上到官衙里去,县里人都不知道。敬领官服后,他闭门不结交州郡官员。郡太守举行乡饮宴会时,亲自上门迎接延请他,可他最终没有前去。每天早晨,他焚香朝着京城方向跪拜,每吃一顿饭喝一次酒,一定先把手放到额头上表示感谢,说:“没有天子的恩情,我不能够过这样日子。”家居时经常读书,遇见自己满意的内容,每次他都挑选出来对人说个不停,他常说:“我不相信现在的人不能像古人那样活着。”所以他一生不曾爱惜钱财,不曾怀疑过人。
弟弟早早地去世。他生前着意要顾隐君的儿子过继做后人,可顾隐君坚决地把机会谦让给哥哥的儿子。即使是未做官漂泊谋生的时候,他也一心一意地把帮助别人作为重要的事。遇到有人乞求借钱,他马上分钱给与,就是知道那人一定会背弃信义,自己已经答应了,也一定不会改变承诺。有人曾冤枉说顾隐君骗人钱,顾隐君说:“我不知道什么钱,可这钱被骗的事确实因我担保而起。”他最终无辜地替骗钱人偿还了钱而自己却不向外人说明。州大夫要为余姚县孝义的人建牌坊(或:木柱),就派人送拨款给顾隐君,送钱的人撒谎说:“这是我赎罪的钱,可我实际没有那罪啊。”顾隐君听了表现出同情的样子,马上把钱还给那人。大凡乡里有某住宅某墓地因互相邻近需要搬迁却无钱,有某桥梁某道路因无钱而未修整,有某人死了因无钱而未入殓安葬,只要有人前来告诉顾隐君,顾隐君就一定能够满足他的愿望。至于自己的日常奉养,也就是布衣菜饭而已。沿海一带老百姓多有欠税的,于是顾隐君就开辟役田来救济那些乡里的欠税人。他曾说:“海边是我的故乡,我不能有一天丢掉自己根本。”所以他自号海隐居士。他最后因在海边得病而回乡,然后去世。
当初,顾隐君年龄未满六十,教导儿子说:“古人安葬是为了掩盖死者形体,安葬一定要遵循简朴原则,看着美有什么用处?我死后安葬不必被禁忌约束,棺材一定要用普通的油杉木材,有一点不是像我说的这样,这就是违抗我的遗命。”于是就求兄长写下遗命,把它刻在墓旁的石碑上。
吴地在东南一角,是古时候的偏僻之地。泰伯、仲雍到了那里。我起初对此很奇怪,后来才明白了圣人的用意。他们凭着圣贤的品德,圣君后代的身份,目睹了中原文化的繁荣和物产的丰盛,(到了此地之后却)隐秘在心而不表现出来,反而同当地风俗相融。好比进入了裸身之国就特意脱掉自己的衣服,因为当地的民众心怀质朴,所以不可以使风俗变坏了。自从这个地方与中原各国交往,才失去旧有的民风。古风崩溃,百姓放纵,没有什么能够制止。外在装饰越华美,虚伪越滋长,风俗越败坏啊。
听长辈们说,洪武年间,百姓不吃精细的食物,居民住家不装饰,女孩子到了成年也不修饰打扮,市场上不囤积奇货,宴请客人不吃两样菜,屋室没有高墙,茅屋彼此相邻,强者不欺凌弱者。不到二百年,那存留下来的(民风)有多少呢?我年少的时候听到的、看到的,现在又不知道变了多少!(这种变化)大概是从城市开始,然后影响到郊外;从有身份有名望的人家开始,然后才影响到城市的。人有欲望,哪里是尽头呢?大家都彼此夸耀,相互争胜,不知停止。挑担子的小贩,走在路上遇到穿着华丽的人,就会斜着眼睛看他,啧啧赞叹不已。东家的孩子吃美食,西家的孩子就会追着母亲哭闹。结婚出嫁下聘礼,用美酒宴请宾客,饯行接风,不问家里是不是有足够的财力。说:(如果太简陋)我害怕被别人取笑。追求外在形式的害处到了这种程度了吗?不仅仅我们吴地,全天下都是这样啊。
庄氏居住在我们村里,独自凭借朴素而自我完善。致力于根本而尽力本职,在县里供职,是国家的良民。德实自己建立门户,德诚入赘王家,(他们)都因为人敦厚而被人们信赖喜爱。这大概是流行的不良风俗还没有影响到他们吧。他们怎能不深深地自我爱惜,来达到他字中的“实”,而不去追求外在装饰;追求他字中的“诚”,而不去追求浮华呢?礼节丧失了就到民间去寻找,我还是抱有希望的。
顾隐君做人忠厚老实,率性天真,特别不愿意和世俗人攀比。他平生不结交官府里的人。恰逢乡间有徭役事发生,顾隐君因为这件事而创作了《鸿雁》诗,此诗流传到苏州。顾君过去生活在海边,做官后的说话和穿著,仍然像过去的海边人,没有丝毫城市人奢侈习气,到了富贵发达时,他更加谨慎节俭。到余姚去接受朝廷奉养(或:到余姚就任县令),他只让力夫跟随自己,独自一人在晚上到官衙里去,县里人都不知道。敬领官服后,他闭门不结交州郡官员。郡太守举行乡饮宴会时,亲自上门迎接延请他,可他最终没有前去。每天早晨,他焚香朝着京城方向跪拜,每吃一顿饭喝一次酒,一定先把手放到额头上表示感谢,说:“没有天子的恩情,我不能够过这样日子。”家居时经常读书,遇见自己满意的内容,每次他都挑选出来对人说个不停,他常说:“我不相信现在的人不能像古人那样活着。”所以他一生不曾爱惜钱财,不曾怀疑过人。
弟弟早早地去世。他生前着意要顾隐君的儿子过继做后人,可顾隐君坚决地把机会谦让给哥哥的儿子。即使是未做官漂泊谋生的时候,他也一心一意地把帮助别人作为重要的事。遇到有人乞求借钱,他马上分钱给与,就是知道那人一定会背弃信义,自己已经答应了,也一定不会改变承诺。有人曾冤枉说顾隐君骗人钱,顾隐君说:“我不知道什么钱,可这钱被骗的事确实因我担保而起。”他最终无辜地替骗钱人偿还了钱而自己却不向外人说明。州大夫要为余姚县孝义的人建牌坊(或:木柱),就派人送拨款给顾隐君,送钱的人撒谎说:“这是我赎罪的钱,可我实际没有那罪啊。”顾隐君听了表现出同情的样子,马上把钱还给那人。大凡乡里有某住宅某墓地因互相邻近需要搬迁却无钱,有某桥梁某道路因无钱而未修整,有某人死了因无钱而未入殓安葬,只要有人前来告诉顾隐君,顾隐君就一定能够满足他的愿望。至于自己的日常奉养,也就是布衣菜饭而已。沿海一带老百姓多有欠税的,于是顾隐君就开辟役田来救济那些乡里的欠税人。他曾说:“海边是我的故乡,我不能有一天丢掉自己根本。”所以他自号海隐居士。他最后因在海边得病而回乡,然后去世。
当初,顾隐君年龄未满六十,教导儿子说:“古人安葬是为了掩盖死者形体,安葬一定要遵循简朴原则,看着美有什么用处?我死后安葬不必被禁忌约束,棺材一定要用普通的油杉木材,有一点不是像我说的这样,这就是违抗我的遗命。”于是就求兄长写下遗命,把它刻在墓旁的石碑上。
顾隐君传: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145.html
归有光: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3.html
庄氏有两个儿子。那个大儿子叫文美,我给他取字为德实。那个二儿子叫文华,我给他取字为德诚。并且告诉他们说:外在形式太漂亮就会夸饰,太华丽就会虚浮。如果虚浮和夸饰相加在一起,弊病就极大啊,现在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聪明而用于私,不如愚笨而用于公。(从这个意义上说)灵巧不如拙笨,善辩不如言语迟钝,富有不如贫困,高贵不如低贱。想要外在形式优美,不如品德诚实;想要外在形式华丽,不如品德真诚:用外在形式来作装饰,不如用内容来作装饰。着眼于内在修养可以生成无尽的外在形式啊。一天缩减用度,就可以十天宽余。穿衣服不追求新鲜漂亮,就可以经常有衣服穿;吃东西不追求甘美,就可以经常有饭吃。吴地在东南一角,是古时候的偏僻之地。泰伯、仲雍到了那里。我起初对此很奇怪,后来才明白了圣人的用意。他们凭着圣贤的品德,圣君后代的身份,目睹了中原文化的繁荣和物产的丰盛,(到了此地之后却)隐秘在心而不表现出来,反而同当地风俗相融。好比进入了裸身之国就特意脱掉自己的衣服,因为当地的民众心怀质朴,所以不可以使风俗变坏了。自从这个地方与中原各国交往,才失去旧有的民风。古风崩溃,百姓放纵,没有什么能够制止。外在装饰越华美,虚伪越滋长,风俗越败坏啊。
听长辈们说,洪武年间,百姓不吃精细的食物,居民住家不装饰,女孩子到了成年也不修饰打扮,市场上不囤积奇货,宴请客人不吃两样菜,屋室没有高墙,茅屋彼此相邻,强者不欺凌弱者。不到二百年,那存留下来的(民风)有多少呢?我年少的时候听到的、看到的,现在又不知道变了多少!(这种变化)大概是从城市开始,然后影响到郊外;从有身份有名望的人家开始,然后才影响到城市的。人有欲望,哪里是尽头呢?大家都彼此夸耀,相互争胜,不知停止。挑担子的小贩,走在路上遇到穿着华丽的人,就会斜着眼睛看他,啧啧赞叹不已。东家的孩子吃美食,西家的孩子就会追着母亲哭闹。结婚出嫁下聘礼,用美酒宴请宾客,饯行接风,不问家里是不是有足够的财力。说:(如果太简陋)我害怕被别人取笑。追求外在形式的害处到了这种程度了吗?不仅仅我们吴地,全天下都是这样啊。
庄氏居住在我们村里,独自凭借朴素而自我完善。致力于根本而尽力本职,在县里供职,是国家的良民。德实自己建立门户,德诚入赘王家,(他们)都因为人敦厚而被人们信赖喜爱。这大概是流行的不良风俗还没有影响到他们吧。他们怎能不深深地自我爱惜,来达到他字中的“实”,而不去追求外在装饰;追求他字中的“诚”,而不去追求浮华呢?礼节丧失了就到民间去寻找,我还是抱有希望的。
作者归有光资料
归有光的诗词全集_归有光的诗集大全,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嘉靖十九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 查看详情>>
归有光古诗词作品: 《十八学士歌》 《郑家口夜泊次俞宜黄韵因怀昔年计偕诸公》 《丙辰自南宫下第还避倭往来无定居亲交少至独》 《壬戌南还作》 《山茶·山茶孕奇质》 《碛砂寺·望见石柱立》 《甲寅十月纪事》 《自海虞还阻风夜泊明日途中有作》 《赠星人胡竹轩》 《读佛书·天竺降灵圣》
古诗《顾隐君传》的名句翻译赏析
- 隐君为人敦朴,粗率任真,尤不能与俗竞,平生不识官府 - - 归有光 - - 《》
- 隐君讳启明,字时显,世居昆山之七浦塘,今为太仓人 - - 归有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