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注释译文
廉洁的官吏,自古难有。虽然如此,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是有的。先前渴慕升官而后来畏惧罪罚,因此虽然他嗜好财利的心思比不上他竞逐升官的心思,而他规避罪罚的心计胜于他忧患贫贱的心计,羡慕与畏惧在内心中相持,那么这种情势之下他不得不勉强表现出廉洁的行为。(如果)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又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致于败坏(声名),因而世间就把保全大节的名号送给他。(如果)有的人权位逐渐达到顶峰,对于志得意满(之事)已懈怠,那么可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得到了,不再有畏惧罪罚的心思。至于仕途蹉跎、沦落不堪,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可以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绝无希望了,心灰意冷,颓唐沮丧,就将甘愿触犯罪罚而不知推辞。因此他们开始(进入仕途)时,蜷缩着肚子(忍受饥饿),铭心刻骨地自甘痛苦;而后来呢,(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做出了超出饕餮之徒都不做的行为。世人见到他那样子的,就说:这个人,如今竟然像这样了!。却不知道(他们)自始至终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这样,这还是在他们(声名)已经败坏之后说的。(实际上)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如果抛弃它们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足以构成犯罪,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如果抛弃它们不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不足以构成犯罪,那么锥尖大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世人看见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尖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于是就称赞他廉洁。哎!这哪里算是知道古代的所谓廉洁的官吏?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从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开始。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对自身的奉养比较微薄;而对自身的奉养微薄,因此他对于物质的依赖就比较轻。虽然他全无所羡慕和所忧惧的,却未尝不清廉。大概是即使想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
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我刚刚见到郭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了;与郭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到他的议论,考察他志向之所在,才知道郭侯不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郭侯本性淡薄,厌憎繁华,又曾受讲于欧阳南野先生处,(我)知道(他是)致力于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一类的求学之人。曾经说:我就喜欢蔬食,而不喜欢肉食;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用丝麻做床褥睡觉就心有不安。。他奉养自身大抵如此。这样,那么即使想不清廉,也没有用武之地。郭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我)听说郭侯的夫人也乐于吃粗食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什么不同。虽然这样那么古代的廉洁的官吏还不能免于与家人互相埋怨,因此越发知道郭侯的行为难能可贵。
郭侯在常州任职三年后,升任山东副使离开,郭侯的幕僚霍君、裘君和他的下属武进县尹杨君请求我写文章作为郭侯的赠序。郭侯的清廉,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等待我的文章呢?虽然这样,我知道郭侯的廉洁不是出于贪慕与忧惧,而他担任州守的时候,还处在有可以贪慕可以忧惧的地位。从今往后,(他)官位越高,声望越隆,(原先)值得贪慕的(官职)得到了而畏惧的东西去除了,郭侯的清廉还是这样的,这样之后,世人就会相信这样的说法:郭侯果真不是贪慕与忧惧的人吧。虽然这样,那么知道郭侯的人,没有比我早的,因而(我)怎么能没有话要说呢?
即以诗为例,陶彭泽没有专门计较作诗的声律,雕琢句子文字,只是随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这是什么道理?是他的本色高卓。自从有诗以来,追求声律、雕琢句文、用心最苦且创立学说最严格的人,没有比得上沈约的。他苦苦化费了一生的精力,使人读他的诗只见种种束缚和限制,整卷累篇,竟没有说出一两句好话。这是什么原因?是他的本色卑下。本色卑下,文章自然不能完善,何况不是他本色的那些作品呢!
况且两汉以下,文章不如古代的人,难道是他们的所谓规矩转折的精稔程度不能尽如古人吗
秦汉以前,儒家学者有儒家的本色,至于像老庄家有老庄的本色,纵横家有纵横的本色,名家、墨家、阴阳家都有自己的本色。虽然他们奉行的学术很驳杂,然而无不都有一种千古不可磨灭的独特的见识。
唐宋以下,文人无不谈论人的自然属性和命运,讲述治世的道理,满纸光彩炫目,一切自然依托于儒家。然而不是他们平时有很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积累,不是真有一种千古不可磨灭的识见,而是附合因袭他人的学说,掩头取尾,像贫困者借穿富人的衣服,农夫扮成大商人的装饰,虽然极力装做,终究会丑态毕露。因此精神光彩空虚,他们的言论不久就湮没废弃了。
后代的文人,打算用建立学说来使自己不朽的人,是可以知道他们所应用心的地方了。
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我刚刚见到郭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了;与郭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到他的议论,考察他志向之所在,才知道郭侯不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郭侯本性淡薄,厌憎繁华,又曾受讲于欧阳南野先生处,(我)知道(他是)致力于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一类的求学之人。曾经说:我就喜欢蔬食,而不喜欢肉食;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用丝麻做床褥睡觉就心有不安。。他奉养自身大抵如此。这样,那么即使想不清廉,也没有用武之地。郭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我)听说郭侯的夫人也乐于吃粗食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什么不同。虽然这样那么古代的廉洁的官吏还不能免于与家人互相埋怨,因此越发知道郭侯的行为难能可贵。
郭侯在常州任职三年后,升任山东副使离开,郭侯的幕僚霍君、裘君和他的下属武进县尹杨君请求我写文章作为郭侯的赠序。郭侯的清廉,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等待我的文章呢?虽然这样,我知道郭侯的廉洁不是出于贪慕与忧惧,而他担任州守的时候,还处在有可以贪慕可以忧惧的地位。从今往后,(他)官位越高,声望越隆,(原先)值得贪慕的(官职)得到了而畏惧的东西去除了,郭侯的清廉还是这样的,这样之后,世人就会相信这样的说法:郭侯果真不是贪慕与忧惧的人吧。虽然这样,那么知道郭侯的人,没有比我早的,因而(我)怎么能没有话要说呢?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https://www.gushicidaquan.com/wenyanwen/3418.html
唐顺之: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22.html
现在有这样两人:其中一人心地超凡拔俗,所谓有不同于古今一般识见的人,即使没有持纸笔苦思冥想,学做文章,只是直抒胸臆,随手写出,如写家信,虽然时有粗疏,然而决没有世间的俗气和迂腐寒酸的味道,便是存在于宇宙间的一种绝好文字;另一人却还是世尘中人,他虽然专门钻研学写文章,对文章的规矩布置,则尽其所能,然而翻来覆去,终不过是这么几句老妇人的舌上常语,要寻求其中所谓的真精神和千古不可磨灭的识见,是绝对没有的,这样文章虽然工整,却仍不免是格调低下的。这是文章的本色问题。即以诗为例,陶彭泽没有专门计较作诗的声律,雕琢句子文字,只是随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这是什么道理?是他的本色高卓。自从有诗以来,追求声律、雕琢句文、用心最苦且创立学说最严格的人,没有比得上沈约的。他苦苦化费了一生的精力,使人读他的诗只见种种束缚和限制,整卷累篇,竟没有说出一两句好话。这是什么原因?是他的本色卑下。本色卑下,文章自然不能完善,何况不是他本色的那些作品呢!
况且两汉以下,文章不如古代的人,难道是他们的所谓规矩转折的精稔程度不能尽如古人吗
秦汉以前,儒家学者有儒家的本色,至于像老庄家有老庄的本色,纵横家有纵横的本色,名家、墨家、阴阳家都有自己的本色。虽然他们奉行的学术很驳杂,然而无不都有一种千古不可磨灭的独特的见识。
唐宋以下,文人无不谈论人的自然属性和命运,讲述治世的道理,满纸光彩炫目,一切自然依托于儒家。然而不是他们平时有很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积累,不是真有一种千古不可磨灭的识见,而是附合因袭他人的学说,掩头取尾,像贫困者借穿富人的衣服,农夫扮成大商人的装饰,虽然极力装做,终究会丑态毕露。因此精神光彩空虚,他们的言论不久就湮没废弃了。
后代的文人,打算用建立学说来使自己不朽的人,是可以知道他们所应用心的地方了。
作者唐顺之资料
唐顺之的诗词全集_唐顺之的诗集大全,唐顺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抗倭英雄。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 查看详情>>
唐顺之古诗词作品: 《再游清溪庄值主人不在次韵》 《赠俞虚江参将》 《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 《古北口城此城雄据山川盖徐武宁之经略也》 《张相公寿诗》 《山庄闲居》 《送白尉往湖州》 《南征歌·月明吹笛武陵川》 《岳王坟》 《同万鹿园宿工文庵次韵有赠》
古诗《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的名句翻译赏析
- 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 - 唐顺之 - - 《》
-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 - - 唐顺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