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红快绿赏析

朝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出自:怡红快绿 更新时间:2019-01-11
全诗多用比喻。八句中有五句是比喻句。贾宝玉把美好的感情赋予绿的芭蕉,红的海棠,这些比喻,或形容它们的美好,或描绘它们的艳丽,有分有合地一口气比喻下来,却不给人以堆砌、重复的感觉,充盈眷不尽的情愫,给人以真洁清雅的美感。
首联以“两两”的叠声用法把海棠、芭蕉放在一起,然后以“婵娟”来形容它们。《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则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婵娟”的比喻,以美女喻花、蕉的娇艳动人,总出对海棠、芭蕉的描绘。
接下来的四个比喻,第四、五句是写海棠的,以夜中未眠的少女(“红妆”)和凭栏美人垂下的大红衫袖为比,形容海棠的花红艳丽,娇柔可爱;第三、六句是写芭蕉的,因春天屈卷未展的蕉叶嫩绿,绿得透明,因而把它们比作“绿蜡”更因芭蕉紧傍山石而立,形成一团浓荫,故而把它们比作迥护的青烟。这些比喻,富有情趣,突出了被比事物的特点,比得恰当,虽然不全是贾宝玉的创造,如“绿蜡春犹卷”是从唐代诗人钱珝《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句中化出,“红妆夜未眠”是从宋人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句中借来,却还是深得其髓的。贾宝玉借来这些比喻,又融入自己的审美情感,显得贾宝玉并非只是单纯写景。他是有所寄托的,他以花木喻人,写怡红院中人的生活。诗中花似人,人似花,一个是娇柔怯怯令人怜,一个是精心呵护意绵绵,两相对照,强烈地体现了贾宝玉“情不情”、体贴姊妹丫头的性格特点。所谓“情不情”,是说宝玉对不知情者(人和物)也有情。他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又常在女儿中厮混,“怡红公子”(后来宝玉择居怡红院,结诗社时被戏为“怡红公子”)如此多情,却又绝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绝不委身于仕途经济之道,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人格理想的鲜明生动的表现。
从章法上看,全诗四联全是双起双收。首联以芭蕉、海棠“两两”开放在优雅环境总起,中间两联暗蓄“红”、“绿”,尾联以“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总收全诗。全诗有总有分,活泼而不死板,分写“红”、“绿”时,写出它们的娇柔情态,最后以“主人应解怜”归结全诗,这就在怡红快绿”的基础上,生发出贾宝玉钟爱女儿的情性,从而突破了应制诗的局限。

怡红快绿: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829.html

曹雪芹: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16.html

《忆菊》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诗,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薛宝钗所作菊花诗。宝钗的这首诗,以写人为主,以咏菊为宾,既咏菊,又赋事,惜咏菊展示咏菊人的情怀、情绪,暗寓人物的未来命运。诗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菊花盛开时(暗喻从前的幸福生活)情景的回忆,朦胧地表达了一种独守寒窗盼望菊花盛开时节而不得的凄凉情绪,预示了宝钗后来的不幸遭遇。
《忆菊》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大观园题咏以后,经过海棠诗会,到菊花诗会,这段时间看起来还是大观园的“太平盛世”,但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搏斗;嫡庶之间的生死相争,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座实际是危机四伏的“乐园”里,赏花饮酒,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忆菊》是菊花组诗的起首诗,这首诗也融入了相关宝钗未来命运的“谶语”意味,揭露了宝钗将来孤寂的生活。

作者曹雪芹资料

曹雪芹

曹雪芹的诗词全集_曹雪芹的诗集大全,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查看详情>>

曹雪芹古诗词作品: 《怡红快绿》 《螃蟹咏·桂霭桐阴坐举觞》 《石上偈》 《红楼梦·妙玉》 《红楼梦曲·留余庆》 《薄命司对联》 《元宵灯谜·南面而望》 《七言·得意浓时易接济》 《元宵灯谜·天运无功理不穷》 《香菱咏月·其三

《怡红快绿》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