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出自: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 更新时间:2019-01-11
注释
淹留:滞留住。这句说,不必为了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
何处秋:即何处花,修辞说法。“谁家”、“何处”都为了写“访”。
蜡屐(jī):木底鞋。古人制屐上蜡。语用《世说新语》阮禹“自吹火蜡屐”事。表示旷怡闲适。又古代有闲阶级多着木屐游山玩水。得得,特地,唐时方言。
冷吟:在寒秋季节吟咏。
解:懂得,能够。
“休负”句:不要辜负我今天的乘兴游访。挂杖头,语用《世说新语》阮修“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事。这里取其兴致很高的意思。又重阳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白话译文
闲暇时趁着晴霜不妨四处一游,不要因贪酒杯端药碗在家中停留。
这霜前月下的菊花是谁人所种?那槛外篱边又是哪里来的新秋?
我脚着木屐远道寻芳心情多怡适,在这寒冷的时节吟诗也倍觉情致悠悠。
你这金色的秋花呀若怜我这个诗客,请别辜负我今朝把你携挂杖头回归的深情。

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77712.html

曹雪芹: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16.html

《访菊》一题,因其着眼点在一“访”字,故全诗着力描述了贾宝玉寻访菊花时的心理和行动,表达了这位久病的公子访问秋菊时的一片痴情。诗的第一句,“闲趁霜晴试一游”,交代了出游的天气以及当时的心境。一“试”字,正说明了像访菊这一类的活动已许久没有开展,故今天的乘兴出门,心情就自然格外不同。第二句,诗人先接下访菊的活动不表,而是说不要被酒杯和药盏滞留在家中,免致错失这大好时光。这就从反面衬托出了访菊之前已按捺不住的喜悦心情,写来跌宕顿挫。诗的第三、四句,才用“霜前”、“槛外”这对偶精切的诗行,和“谁家种”、“何处秋”这两个反问的句式,进一步强化了菊花绚烂夺目、娇艳迷人的风采,表达了访菊之时诗人那特别惊喜的神态。
诗的五、六句直接写远道寻芳之人。据说,晋代文人出游时常喜脚穿木屐,上山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并为使木屐穿久耐用,常常用白蜡对它进行涂抹。如《世说新语》中记阮孚“自吹火蜡屐”一事,时人便誉为豁达,这当然是古代有闲阶级生活风尚的一种体现。故此处的用典,便寄寓着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至于句中的“得得”一词,则为唐代的方言,犹今天的“特地”之义。这说明诗人是特地从远道赶来访菊的。因而既见菊花,就自然要雅兴大发,“冷吟不尽”,情致悠悠,见出诗人与菊花情感默契的程度。
这样,在诗的最后二句,便把“黄花”与“诗客”合写,说你这黄花如果懂得我这“诗客”的一番情意,就不要辜负我今朝把你挂在杖头携带回归的愿望。至此,“诗客”对菊花的一片深情,已跃然纸上;而访菊的题意,也已写尽写足,毋须花费更多的笔墨。 [2]
明人梁湛有咏菊一绝,与该诗首四句只两字不同:“闲趁晴霜试一时,酒杯茶盏未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栏外篱边何处秋?”此诗起联平平。无非是用霜晴时“试一游”,暗示将访菊;用“莫淹留”于饮酒喝茶,来表达访菊的急切心情。
关于中间两联,宝玉自己说:“我又落第。难道‘谁家种’、‘何处秋’、‘蜡屐远来’、‘冷吟不尽’,都不是‘访’?”两句确突出了一个“访”字,而且把“访”写得很实。也许是太实,四句均显得平淡,缺乏诗情。“霜晴”与“霜前”,两用“霜”字,终属诗家一忌。“月下谁家种”,似也不太合情理。其实,将“霜前月下”换成另外四个字,是不难的。如此措辞,当是曹雪芹有意为之,为小说中人物代拟诗词,正是为了刻画这个人物。倒是“情得得”、“兴悠悠”,真实写出了宝玉的心境。此时,贾政远出,宝玉早把读书练字抛到脑后了,终日游玩,无事忙,确是情惬兴浓。
末联中的“诗客”,是宝玉自指。“休负”句,言自己拄杖前来,当尽兴而归,仍归结到“访”字上来。不过,此句乃从黄花的角度来写,拟黄花为人,故有“怜”、“休负”之辞。

作者曹雪芹资料

曹雪芹

曹雪芹的诗词全集_曹雪芹的诗集大全,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查看详情>>

曹雪芹古诗词作品: 《春梦歌》 《开辟鸿蒙》 《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 《孽海情天对联》 《红楼梦·晴雯》 《红楼梦·王熙凤》 《留馀庆》 《七绝·请君着眼护官符》 《红楼梦·惜春》 《终身误

《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