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鉴赏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出自: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更新时间:2017-03-16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

“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借用铺叙的方法,描写鄱阳湖的水翻如涛、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中描写了鄱阳湖和庐山的雄奇壮丽景象,境界开阔,想象丰富。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以形象的比喻写开船进入明亮如镜、水天一色的鄱阳湖的情景,尤为生动。所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过小孤山大孤山》中说:“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此诗篇末在畅叙游兴之中流露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言简而意深。

“落景转疏雨,睛云散远空。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描绘出一幅夕阳坠落、稀疏雨洒、睛云飘散的美景。

“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借用远月悬空、彩虹消失的景象,暗寓诗人佳兴勃发,清赏无穷,夜幕不知不觉般如期降临。

“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思忆远方的友人,想像力超凡脱俗,宛如友人也正举目思忆诗人,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照应了题目,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

全诗十二句,可分三段。第一段是前四句,写自己在风浪中开帆入湖,气势豪迈。第二段为中间六句,写湖上风光。本来落霞照湖面,水天共影,十分好看;忽而又下起了雨,不久又云散虹出,罩在庐山顶上,景象更为壮观。诗人佳兴勃发,清赏无穷,不觉月上中天,彩虹早已消失了。诗人情随景迁,写得错落有致。最后两句是第三段,清赏之余,不禁想起好友。如此良宵,友人也正举目思念诗人。正是如此,照应了题目,又留下了余味。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5104.html

李白: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html

注释

⑴李昭:李白族弟,曾任宣城(今属安徽)、邠州(治所在今彬县)长史。

⑵琼蕤(ruí):玉花。

《文选·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京洛多妖丽,玉颜侔琼蕤。”

张铣注:“琼蕤,玉花也。”

⑶惠连、谢公: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方明之子,谢灵运族弟。[2]

白话译文

自笑客行太长久,我的行期定在几时。路边桥太绿杨已可攀折,我攀取了最长的那一枝。杨柳袅袅,彩蝶翩翩,戏弄春色,我却身倚树干,久久引颈悬望,欲寄相思。谁会贵重杨柳枝呢?我却认为它比玉花琼草还珍贵。昨夜我梦见谢惠连了,一早起来就高吟谢公的诗篇,我也有灵感来了。东风牵引着碧草,不觉之间就长满华美的池岸。正在赏玩的时候,突然云满夕阳天,夜间杜鹃又在悲哀地鸣叫。眼看春天就要归去,庭院里的红花落尽,更加怀念你了。

作者李白资料

李白

李白的诗词全集_李白的诗集大全,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其生地今一般认为..... 查看详情>>

李白古诗词作品: 《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天马歌》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望庐山瀑布》 《对酒·劝君莫拒杯》 《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日出行》 《飞龙引·黄帝铸鼎于荆山》 《过四皓墓》 《阳春歌

《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