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寄诸弟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出自:闲居寄诸弟 更新时间:2020-02-27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值此白露时节,秋草已生满庭院,因而愈加思念诸弟。写“秋草”、“白露”,渲染凄冷伤感的氛围,为下文抒别情离思定下基调。南朝宋诗人谢惠连有《捣衣》诗,亦写秋景秋意,其中有云“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韦诗与之如出一辙。所不同者,谢诗写思念丈夫,韦诗写思念诸弟而已。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唐代草书大家怀素与韦应物生活在同一时代,年岁也相仿。据说怀素在寺院附近种有一万多株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没日没夜地练,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的故事,在当时就颇为流传。诗人戴叔伦比韦应物大五岁,晚年上表请为道士,他写过一首《赠鹤林上人》绝句:“日日涧边寻茯苓,岩扉常掩凤山青。归来挂衲高林下,自剪芭蕉写佛经。”可见在芭蕉叶上写字、抄经卷在当时已形成一种风气。据统计,“芭蕉”意象在《全唐诗》中出现过七十次,多与思人有关。诗人于百无聊赖中,乃于芭蕉叶上题诗。“独”字的运用更突现思弟心情之急,更见情深意长。
这首诗并无太高深的思想,也无特别突出的艺术技巧,只是以“芭蕉题诗”一句画龙点睛,表达出一种生活化的细微感触和情怀。其实,中国的古诗,都特别富有这种“琐屑”的韵致。这种“琐屑”,可以是感情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感情往往因为平淡而愈显得真实,没有大喜大悲的做作,只是平心静气,节制简洁。不仅如此,在遣词布局上,韦诗也都以淡泊质朴见长。总之,用琐屑细致的描写手法来表达自己深沉的思想情感,没有磅礴的气势,却以微小的细节打动人;没有华丽的语言修饰,却在平淡中见真知,这是韦应物写诗的一大法宝。与之相比,韩愈喜欢剑走偏锋,用一些怪的字句,不免有逞奇之弊。白居易的诗虽然平易,但在布局上往往过于讲究回环曲折,与韦诗相比,又少了一份古朴温厚之气。

闲居寄诸弟: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5701.html

韦应物: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9.html

《逢杨开府》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开头十二句回忆少年时期横行放荡及担任宫廷侍卫的生活,刻画出一个专横跋扈的少年无赖形象;十三至二十句叙述在玄宗弃世后诗人折节读书、历仕各地的人生经历;最后四句是结束语,点明题旨,抒发与友人杨开府久别重逢后的感慨。全诗结构匀称,层次清晰,选材精当。诗中用了半数篇幅极尽铺写,又在平铺直叙中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有沉郁深潜之妙。
此诗作于建中四年(783)夏诗人赴任滁州刺史旅程中。他在路上遇到一位姓杨的老朋友,两人对彼此少年时期的生活都很熟悉。诗人追叙自己的往事和经历,创作了这首诗。

作者韦应物资料

韦应物

韦应物的诗词全集_韦应物的诗集大全,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查看详情>>

韦应物古诗词作品: 《寄中书刘舍人》 《寄裴处士》 《夏景端居即事》 《道晏寺主院》 《游溪·野水烟鹤唳》 《答李澣·孤客逢春暮》 《同德寺阁集眺》 《滁州西涧》 《答秦十四校书》 《楼中月夜

《闲居寄诸弟》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