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杜甫的诗 > 大麦行 >注释译文的意思

大麦行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出自:大麦行 更新时间:2020-03-05
注释
⑴“大麦”句:句法实本汉桓帝时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
⑵集:即今四川省南江县。壁:即今四川省通江县。梁:即今陕西省勉县褒城镇。洋:即今陕西省洋县。这四州唐属山南西道。
⑶腰镰:腰间插着镰刀,指收割。鲍照诗:“腰镰刈葵藿。”胡与羌:指党项、吐蕃等。这一句中,自具问答,上四字问,下三字作答。
⑷部领:即部曲统领,犹部队,一作“簿领”。江山长:言路途遥远,策应不及。
⑸托身:寄身;安身。
白话译文
大麦已经成熟,小麦已青黄。妇人边走边哭,丈夫逃跑藏起来。
向东跑到集、壁、梁、洋四个州,问谁有来自胡与羌插在腰间的镰刀。
岂敢没有三千蜀兵,为了逃命不怕道路悠长,疲于奔命,故不能及时救护。
怎能像鸟儿一样拥有翅膀,安身在白云间返回家乡。

大麦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347.html

杜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html

这是一首短小的七言歌行。此诗的开头两句很像汉桓帝时的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一下子即描绘出一幅农村荒生的悲惨图景,典型地反映了当时唐代的社会面貌,其概括力是很强的。首句“大麦千枯小麦黄”典型地勾勒出当时农村一片荒凉的景象,显示了当时农民的困苦境况。“妇又行泣”,反映了当地妇女所受凌辱之痛。“夫走藏”,反映了当地男人不堪掳掠之苦。问题是谁给人民造成如此深重的灾难,诗人紧接着便正面地作了交代:“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这两人以感叹惊讶的语气说:在这东至集壁西梁大地区中,试问谁在收割麦子呢?还不是外来的胡人和羌人!此句言寇掳掠范围之广,充满着对敌寇的仇恨。诗人抓住“腰镰”收割这一典型现象,揭露了“胡与羌”侵扰内地的罪行,使其奸淫掳掠之惨状再现于眼前。这就充分地表露了人民对“胡与羌”的愤慨,也隐隐指斥了唐王朝的衰落而不能安边。为诗过渡到下面的议论和感叹作了铺垫。
诗的后半篇,“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两句,是伤蜀兵疲惫,鞭长莫及,无力制止“胡与羌”的侵凌。“三千人”,指调发援救集、壁、梁、洋四州,去山南西道一带逐寇的蜀兵,不是说蜀地驻军总共只有三千人。“岂无”二字含有讽刺之意,谓唐王朝失德败政,内乱不已,处处设防,军力分散,用于御寇的兵力已经没有多少了。这就写出了当年蜀中逐寇中众寡相悬、宾主不敌之势。这两句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部领辛苦”的深切同情,从而终于代为他们说话:“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归故乡。”这就说出了蜀兵和广大人民的愿望,表达渴望安定和平的心情。为此结束全篇,言外无穷剀切,既含蜀兵因人少疲惫,难于与党项、吐蕃争锋,不愿白白送死,而盼望还乡生产的意味,也说出了“走藏”之夫的典型心理,他们因怕抓去当兵而逃离乡土,不能不盼望还乡。显然,这殿后两句可以说最真切地写出了当时蜀中人民望治厌乱的情绪。所以,浦起龙认为这首诗,实际就是一首“代为遣调者之言”的《麦谣》,指出仇兆鳌认为这诗是杜甫自已“思东归以避之”,为“了无意味”(见《读杜心解》),是很有见地的。
这首诗是一篇叙事之作,在艺术上的特点是全用白描,无一藻饰词语,诗短小而精悍,充分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同情人民的情感,可以说是毫不牵强地寓感慨于叙事之中的,读后耐人寻味,有一种语浅情浓之感。诗的最后情感强烈,而有节制,使用“安得”二字,巧妙地把美好的愿望和难得”的现实对照起来,欲抑先扬,欲摘故纵,比平铺直叙的渲染或夸饰,更具感人的力量。当然,这种撼人的艺术手法是诗人从《诗经》中取得借鉴的。如《诗经·卫风·伯兮》中的“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就是明知丈夫不能回还,而偏想以物疗忧,以表达不能忘优的一种手法。这里,诗人明知“蜀兵”和“走藏”之夫不可能回归故乡,而偏要说“如鸟有翅”、“托身白云”,深层次地表达了广大人民对朝政的失望之情,其意味不仅是深长的,而且在艺术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作者杜甫资料

杜甫

杜甫的诗词全集_杜甫的诗集大全,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查看详情>>

杜甫古诗词作品: 《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 《白小·白小群分命》 《赠韦左丞丈》 《曲江对酒》 《重过何氏·颇怪朝参懒》 《寒食·寒食江村路》 《梅雨·南京西浦道》 《挽歌·舞剑过人绝》 《太岁日》 《徒步归行

《大麦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