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非关宋玉有微辞创作背景
《有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谓非是宋玉要以微辞托讽,而是因为楚襄王沉迷梦中迟迟不觉醒,故作《高唐赋》以讽喻。后两句谓此赋既成,后来一切表现男女爱情的作品,都被怀疑为别有寄托之诗。这首即事议论之诗,借宋玉以写自己,含蓄深刻而措辞委婉。
宋玉在生活经历、遭遇、思想情感等方面与李商隐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生逢衰世、落拓不偶的文人,沉湎于个人不幸的命运,多愁善感、伤春悲秋。宋玉深得李商隐的推崇和喜爱。从创作来说,李商隐的诗歌多用典故,这些浓缩的符号使原本就难解的诗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同时,由于李商隐处在牛李党争夹缝中的尴尬境遇,以及他个人脆弱内向与抑郁自伤的气质,使他的诗歌带有极强的个性色彩,诗歌多有比兴和象征的手法,辞彩繁艳、意境深邃、意象多义,既曲奥难懂、朦胧晦涩,又魅力无穷。李商隐的遭遇和他诗歌独有的特点决定了他的诗歌常常被误解。这首诗就是借助对宋玉的同情,来澄清自己诗歌的创作意图。
⑴关:涉及。宋玉:战国楚辞赋家,事楚襄王。微辞:以委婉含蓄的言辞托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之后宫。’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
⑵襄王:楚襄王。据说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泽,玉告以楚怀王曾游高唐,昼寝梦见巫山神女,襄王命宋玉作《高唐赋》。其夜王寝,果梦见与神女遇合,明日再命宋玉作《神女赋》。宋玉的《高唐》《神女》二赋,皆为托讽襄王荒淫之作。
⑶楚天云雨:宋玉《高唐赋序》记楚怀王游高唐,与巫山神女共进枕席之欢,临别,神女对怀王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遂以云雨指代男女合欢之事。此指表现男女爱情的作品。
白话译文
并非是宋玉喜欢隐喻托讽常常有微辞,而是楚襄王沉迷艳梦醒来得实在太迟。
自从那惊世名作《高唐赋》写成传开之后,有关楚天云雨的诗章被认为全都可疑。
宋玉在生活经历、遭遇、思想情感等方面与李商隐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生逢衰世、落拓不偶的文人,沉湎于个人不幸的命运,多愁善感、伤春悲秋。宋玉深得李商隐的推崇和喜爱。从创作来说,李商隐的诗歌多用典故,这些浓缩的符号使原本就难解的诗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同时,由于李商隐处在牛李党争夹缝中的尴尬境遇,以及他个人脆弱内向与抑郁自伤的气质,使他的诗歌带有极强的个性色彩,诗歌多有比兴和象征的手法,辞彩繁艳、意境深邃、意象多义,既曲奥难懂、朦胧晦涩,又魅力无穷。李商隐的遭遇和他诗歌独有的特点决定了他的诗歌常常被误解。这首诗就是借助对宋玉的同情,来澄清自己诗歌的创作意图。
有感·非关宋玉有微辞: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4060.html
李商隐: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0.html
注释⑴关:涉及。宋玉:战国楚辞赋家,事楚襄王。微辞:以委婉含蓄的言辞托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之后宫。’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
⑵襄王:楚襄王。据说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泽,玉告以楚怀王曾游高唐,昼寝梦见巫山神女,襄王命宋玉作《高唐赋》。其夜王寝,果梦见与神女遇合,明日再命宋玉作《神女赋》。宋玉的《高唐》《神女》二赋,皆为托讽襄王荒淫之作。
⑶楚天云雨:宋玉《高唐赋序》记楚怀王游高唐,与巫山神女共进枕席之欢,临别,神女对怀王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遂以云雨指代男女合欢之事。此指表现男女爱情的作品。
白话译文
并非是宋玉喜欢隐喻托讽常常有微辞,而是楚襄王沉迷艳梦醒来得实在太迟。
自从那惊世名作《高唐赋》写成传开之后,有关楚天云雨的诗章被认为全都可疑。
作者李商隐资料

李商隐的诗词全集_李商隐的诗集大全,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 查看详情>>
李商隐古诗词作品: 《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 《即目·地宽楼已迥》 《碧城三首其一》 《曲江·望断平时翠辇过》 《赋得桃李无言》 《漫成五章·生儿古有孙征虏》 《蝶·叶叶复翻翻》 《风·撩钗盘孔雀》 《武侯庙古柏·蜀相阶前柏》 《别智玄法师》
古诗《有感·非关宋玉有微辞》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 - 李商隐 - - 《有感·非关宋玉有微辞》
-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 - - 李商隐 - - 《有感·非关宋玉有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