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登阁避暑创作背景
《月夜登阁避暑》是唐朝创作的诗词,作者是白居易。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地点是皇都长安城。避暑地点是都门外的“佛阁”。据辞海解释:佛阁是佛教建筑中供养佛陀的楼阁。那么,白居易避暑的佛阁是哪里?
据白居易年谱载,元和二年春,白居易由盩厔尉调至京兆府考官,与杨汝士常会于杨家靖恭里(一说新昌里)宅。杨宅位于唐长安城延兴门内,而出延兴门距离最近的寺当属“三像寺”。
“三像寺开元建,倚北原高数百尺依坡刻三大像故曰三像寺,贞顺皇后墓在彼,为守坟寺。”见(类编长安志卷之五·寺观·三像寺)。宋·张礼《游城南记》中转载了这段。
三像寺在浐河西岸,而浐河水河宽流缓,像一条白练,故在唐代就有素浐之称,如:宋之问之诗句“素浐宸游龙骑来”,杜甫诗句:“登高素浐原”。黄渠水经大峪,北上少陵原西北流经三像寺,足见唐时三像寺风光的绮丽秀美十分适宜避暑,赵嘏诗中的“官总芸香阁署崇”,说明三像寺中的楼阁“崇”,适宜“登阁避暑”。
由以上推测,白居易的《月夜登阁避暑》一诗出于三像寺。
据白居易年谱载,元和二年春,白居易由盩厔尉调至京兆府考官,与杨汝士常会于杨家靖恭里(一说新昌里)宅。杨宅位于唐长安城延兴门内,而出延兴门距离最近的寺当属“三像寺”。
“三像寺开元建,倚北原高数百尺依坡刻三大像故曰三像寺,贞顺皇后墓在彼,为守坟寺。”见(类编长安志卷之五·寺观·三像寺)。宋·张礼《游城南记》中转载了这段。
月夜登阁避暑: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7290.html
白居易: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html
在本诗中,作者对大旱之年的农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是表层的含义。在作品的深层次上,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是兼济”还是“独善”的思考。这首诗显示出,在开始的思考阶段,诗人思想上还有些犹豫不决,内心充满了矛盾。三像寺在浐河西岸,而浐河水河宽流缓,像一条白练,故在唐代就有素浐之称,如:宋之问之诗句“素浐宸游龙骑来”,杜甫诗句:“登高素浐原”。黄渠水经大峪,北上少陵原西北流经三像寺,足见唐时三像寺风光的绮丽秀美十分适宜避暑,赵嘏诗中的“官总芸香阁署崇”,说明三像寺中的楼阁“崇”,适宜“登阁避暑”。
由以上推测,白居易的《月夜登阁避暑》一诗出于三像寺。
作者白居易资料

白居易的诗词全集_白居易的诗集大全,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 查看详情>>
白居易古诗词作品: 《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仰荷圣泽聊书鄙诚》 《和钱华州题少华清光绝句》 《玩半开花赠皇甫郎中》 《魏堤有怀》 《答张籍因以代书》 《观稼·世役不我牵》 《临都驿送崔十八》 《柘枝词·柳暗长廊合》 《得袁相书》 《池上逐凉·青苔地上消残暑》
古诗《月夜登阁避暑》的名句翻译赏析
- 回看归路傍,禾黍尽枯焦。独善诚有计,将何救旱苗 - - 白居易 - - 《》
- 清凉近高生,烦热委静销。开襟当轩坐,意泰神飘飘 - - 白居易 - - 《》
- 何以避暑气,无如出尘嚣。行行都门外,佛阁正岧峣 - - 白居易 - - 《》
- 旱久炎气盛,中人若燔烧。清风隐何处,草树不动摇 - - 白居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