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怨·桂殿长愁不记春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出自:长门怨·桂殿长愁不记春 更新时间:2017-03-20

第二首诗,着重言情。通篇是以“我”观物,缘情写景,使景物都染上极其浓厚的感情色彩。上首到结尾处才写到“愁”,这首一开头就揭出“愁”字,说明下面所写的一切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

诗的首句“桂殿长愁不记春”,不仅揭出“愁”字,而且这个愁是“长愁”,也就是说,诗中的人并非因当前秋夜的凄凉景色才引起愁思,而是长年都在愁怨之中,即使春临大地,万象更新,也丝毫不能减轻这种愁怨;而由于愁怨难遣,她是感受不到春天的,甚至在她的记忆中已经没有春天了。诗的第二句“黄金四屋起秋尘”,与前首第二句遥相绾合。因为“金屋无人”,所以“黄金四屋”生尘;因是“萤火流”的季节,所以是“起秋尘”。下面三、四两句“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又与前首三、四两句遥相呼应。前首写月光欲到长门,是将到未到;这里则写明月高悬中天,已经照到长门,并让读者最后在月光下看到了“长门宫里人”。

这位“长门宫里人”对季节、对环境、对月光的感受,都是与众不同的。春季年年来临,而说“不记春”,似乎春天久已不到人间;屋中的尘土是不属于任何季节的,而说“起秋尘”,给了尘土以萧瑟的季节感;明月高悬天上,是普照众生的,而说“独照”,仿佛“月之有意相苦”(唐汝询《唐诗解》)。这些都是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所说的“无理而妙”,以见伤心人别有怀抱。整首诗采用的是深一层的写法。

这两首诗的后两句与王昌龄《西宫秋怨》末句“空悬明月待君王”一样,都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但王昌龄诗中的主角是在愁怨中希冀得到君王的宠幸,命意是不可取的。李白的诗则活用《长门赋》中的句子,另成境界,虽然以《长门怨》为题,却并不抱泥于陈皇后的故事。诗中展现的,是在人间地狱的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宫人的悲惨景况,揭开的是冷酷的封建制度的一角。

长门怨·桂殿长愁不记春: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5534.html

李白: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5.html

注释

⑴《元和郡县志》:河北道易州易县有易水,一名故安河,出县西宽中谷。《周官》曰:并州,其浸滦、易。燕太子丹送荆坷易水之上,即此水也。陶潜诗:“渴饮易水流。”

⑵曹植诗:“白马饰金羁,联翩西北驰。”

⑶《广韵》:“鬃,马鬣也。”

⑷谢灵运诗:“鸣鞭适大河。”

⑸《左传》:“虔刘我边睡。”《广韵》:“陲,边也。”

⑹燕支山,地处张掖所辖山丹县城东南方向,绵延在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是山丹河与石羊河的分水岭。

⑺《白帖》:“甄后面白,泪双垂如玉箸。”刘孝威诗:“谁怜双玉箸, 流面复流襟。”

⑻武则天《璇玑图序》:苻坚时,秦州刺史扶风窦滔妻苏氏,名蕙,字若兰,知识精明,仪容秀丽,然性近于急,颇伤嫉妒。滔拜安南将军,留镇襄阳,不与偕行。苏悔恨自伤,因织锦为回文,五采相宣,莹心辉目。纵广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覆,皆为文章,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名曰《璇玑图》。读者不能悉通,苏氏笑曰:“徘徊宛转,自为语言,非我家人,莫之能解。”遂发苍头赍至襄阳。滔览之,感其妙绝,迎苏氏于汉南,恩好愈重。

⑼古《有所思》曲:“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2]

译文

妻子我原是洛阳人,嫁个疯癫的丈夫老想去什么边塞北京。

渴了就在易水河喝河水,历来喜欢冲动。

胡马在西北边塞奔驰,香鬃绿毛迎风飘扬。

你鸣鞭催马而去,希望杀敌立功边陲。

你离家的时候还好言好语地说: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你骗人!

北京那里美女多,个个都是马上高手。

你也许从此就把我忘记,我们的恩情恩爱也许就要断绝。

我的眼泪就像玉色筷子样流下,金屋坐着也是怨恨深深。

无事的时候就像汉朝窦滔的妻子苏惠兰织回文诗给你,边织边哭边肠断。

本来想把回文诗寄给你,只怕你这个呆子不解风情。

还不如把它烧成了灰,让它飘扬在空中,从此踪迹全无更省点儿心。

作者李白资料

李白

李白的诗词全集_李白的诗集大全,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其生地今一般认为..... 查看详情>>

李白古诗词作品: 《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越中秋怀》 《灵墟山》 《过汪氏别业·畴昔未识君》 《入朝曲·金陵控海浦》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留别金陵诸公》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 《送殷淑三首

《长门怨·桂殿长愁不记春》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