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戴河创作背景

朝代:现代 作者:毛泽东 出自:浪淘沙·北戴河 更新时间:2017-03-29

《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以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以上就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1954年夏毛泽东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在此填了这首词。词中描绘了北戴河壮阔的场景和渔民出海的情形,怀古思今,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的新生活。

浪淘沙·北戴河: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6562.html

毛泽东: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5.html

注释

⑴浪淘沙:词牌名。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8]

⑵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9]

⑶滔天:形容水势很大,大到好像与天连接起来一样。

⑷秦皇岛:三面环海,是渤海湾一个不冻良港,现已设为市,相传秦始皇求仙曾到此,它因此得名。

⑸汪:指水势大,深且阔。

⑹谁边:何处,哪里。

⑺往事:过去的事,这里指公元二百零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东征乌桓(古代部族名)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观沧海》一诗之事;越:越过;千年:只是一个大概数,实际已一千七百多年。

⑻魏武:即曹操(公元155~220年)。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当上皇帝追封他为魏武帝。挥鞭:原指挥鞭策马,这里指骑马出征。[9]

⑼碣石:碣石是古代山名,位于现今何处,学术界尚有争议,河北乐亭说、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等。本词应指的是位于河北昌黎。昌黎碣石山位于河北省昌黎城北1公里,与北戴河毗邻,面积28.8平方公里,形成历史久远,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渊源,地理位置优越,是五岳之外的“神岳”,是古今中外有名的历史名山、仙山、观海胜地、佛教胜地和旅游胜地。遗篇:遗留下来的诗篇,指《观沧海》一诗。

⑽萧瑟秋风: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⑾人间:社会制度。[9]

作品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连天, 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 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 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 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 人间却换了新颜。

作者毛泽东资料

毛泽东

毛泽东的诗词全集_毛泽东的诗集大全,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 查看详情>>

毛泽东古诗词作品: 《菩萨蛮·黄鹤楼》 《七律·游学即景》 《如梦令·元旦》 《念奴娇·井冈山》 《七绝·改诗赠父亲》 《七律二首·送瘟神》 《七律·答友人》 《渔家傲·反第三次大围剿》 《清平乐·六盘山》 《贺新郎·读史

《浪淘沙·北戴河》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