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元旦赏析

朝代:现代 作者:毛泽东 出自:如梦令·元旦 更新时间:2017-03-29

全词六句33字,采用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地记录了红军长途行军的路线、方向和目的,讴歌了红军战士无坚不摧、胜利前进的革命精神。

第一、二句写红军战略转沿途艰难进军的情景。开头连用三个地名,点明福建省西部的三个县,说明这次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途经的一些地方。从这几个地方看,行军从古田北向至宁化,再折向东至清流,右转向东北至归化,路线还是迂回曲折的。接着描写沿途的道路是那么狭窄、险要、阻滞,森林繁茂,荆棘丛生,到处阴暗潮湿,青苔满布,前进十分困难。红军经过这些地方向武夷山进军,困难非常多,但红军为了打破国民党所谓“会剿”,甩掉敌人,尽快取得战略转移的胜利,才决定要走这样一条敌人预料不到的、比较艰难的路。

第三、四句写红军战略转移的方向和目标。两个句子,一问一答,说明一直向着武夷山前进,要进军武夷山脚下。“直指”一词写出红军勇往直前的雄姿和气势。“武夷山下”点名进军初步要到达目的地。问句突出红军在“古田会议”之后崭新的精神面貌,使人精神一振;答句目标明确,铿锵有力。

第五、六句写红军到达目的地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的情景。这是一幅十分壮丽的图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鼓舞性。第五句承接上一层“山下”一词,再连用“山下”两词,“到山下啦,到山下啦”那种胜利时欢呼雀跃的情景跃然纸上。最后一句写出红军胜利实现转移,大军云集在武夷山的山脚下,那种盛大而雄伟的场面。写得像图画一般美丽,充分表现了作者为胜利而欢呼的喜悦心情,也展示出革命武装斗争光明灿烂的前景,显现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如梦令·元旦: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6579.html

毛泽东: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5.html

《十六字令三首》是毛泽东创作的三首词。这三首小令都描写了长征路上的山,气势博大雄浑,豪放洒脱,气韵天成,尽显山之体势、风骨,也折射出作者宏大的胸襟和抱负。

这三首小令作于1934年到1935年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从闽西的长汀、宁化和赣南的瑞金、雩都地区出发,开始了远离中央根据地井冈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遭遇到数不尽的艰难困苦,除先后以鲜血和生命突破蒋介石设置的四道严密封锁线外,还越过了千山万水,不仅以举世罕见的牺牲精神,战胜了强敌,而且以同样罕见的吃苦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和天险。

蒋介石曾屡次妄图凭借水的天险阻挡和消灭红军,例如湘江、金沙江、大渡河等;而相对来说,红军则对山更有感情,尤其是毛泽东,对山的感情更深。可以说,毛泽东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割据道路,始终是以山岭为依托的,在战略退却时,则更是以山岭为掩护。山岭是毛泽东和红军的好朋友,毛泽东和红军喜欢山,而蒋介石则在特定历史时期里,相当畏惧红军喜欢的山。

在实行战略大转移的长征途中,红军不仅大多数时候都在高山峻岭中行军,而且也常在万山丛中冲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既历尽艰辛,又充满胜利的喜悦。毛泽东这三首小令,就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在翻山越岭的长征行军途中写下的。

作者毛泽东资料

毛泽东

毛泽东的诗词全集_毛泽东的诗集大全,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 查看详情>>

毛泽东古诗词作品: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七律·洪都》 《念奴娇·鸟儿问答》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续》 《七绝·咏蛙》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七言诗·戏改李白》 《五律·张冠道中》 《七律·有所思》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如梦令·元旦》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