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赏析
上阕首句如陨石坠地,似鸿鹄凌空,起笔突兀非凡,气势博大,意境高远。“凌云”二字,不仅形容巍峨的井冈山之高,而且形容伟人志向高远。自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乃至重游井冈山(1965年5月),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有38年了。这38年,神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诗人从“坐待时机自主张”少年,到“风华正茂”上学时期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青年学生,以至经长征、驱日寇、灭老蒋、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重上”不仅照应上文“久有”重访井冈山夙愿,而且表达了诗人盼望故地重游迫切心情。
1965年春天,诗人巡视大江南北之后,以70岁高龄重游井冈山,实现了盼望多年的夙愿,其兴奋之情,不言而喻,倍感亲切;举目环视莽莽苍苍的井冈山,变成多姿多彩,生气勃勃“新颜”。“千里”迢迢,风尘仆仆,一个“寻”字,不仅表达诗人久久离别依恋相思之
情,而且表达了重游故地无比喜悦欢快的心境。诗人展示一幅绚丽多彩图画:蓝天绿树,黄莺婉转,紫燕飞翔,溪涧流水潺潺;举目仰望,盘旋的高路,插入白云渺渺的云端。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无比喜悦、轻松而舒畅的心情。流畅明快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对井冈山变化之美的赞颂。
诗人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形象的描绘了井冈山的变化;它是当时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呈现祖国新貌的缩影。
湖南黄洋界海拔1343米,群山巍巍,云雾茫茫,形势其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诗人以轻松、舒畅的情怀来到黄洋界哨口,攀登鬼斧神工般“鹰隼难度,猿猴难攀”黄洋界,其他“险处”岂能阻挡雄姿虎步,何须再看?诗人由眼前景色,荡开一笔,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上阕描述诗人重上井冈山经过,叙事、写景、抒情溶为一体;表达了诗人欢快的情绪和豪迈的气概。
下阕开头三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壮伟遒劲地展现了井冈山以及整个革命斗争时期的风雷激荡,红旗漫卷的壮阔场面。井冈山猎猎红旗,打碎帝、官、封枷锁,变成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不仅照应前文“重上井冈山”,点出离别的时间;而且浓缩时空距离,表达了抚今追昔丰富的情感。三十八年,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经受的是血与火、生与死严峻的考验,囊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民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丰富内涵。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这“过去”“弹指”看似轻松,饱含着沉重的牺牲和可歌可泣感人的诗篇。胜利果实来之不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诗人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气魄,表达中华儿女凌云壮志。可以飞往昔日高不可攀的天上去摘“月亮”,可以探入深不可测五大洋去捉拿“鱼鳖”,然后谈笑风生、唱着胜利的歌曲,从容而归。酣畅淋漓的抒发了诗人征服宇宙的革命家豪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民间谚语;作者把深刻的哲理,用口头语融于诗词之中,诗人此词以议论的手法结穴,不仅首尾呼应,而且启迪、鞭策人们:胜利属于不畏艰险,勇敢攀登的人。世界上什么事都是如此。“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有毅力,有恒心,就一定能实现。
下阕诗人触景生情,回顾三十八年革命历程;融情于理,以发人深省、深刻的哲理总结诗篇。纵观全词,笔调明丽、轻松,挥洒自如;节奏优美欢快,巧妙运用谚语、古人诗句。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一体,意境开阔、高远。可以说其艺术性和思想性高度统一,是现代诗词宝库中难得的瑰宝。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6582.html
毛泽东: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205.html
《五古·挽易昌陶》写于1915年5月。该诗乃易昌陶病逝后,诗人为悼念挚友而作,既表达了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又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这首诗歌诗人抄录在1915年6月25日致湘生的信中,该诗最早发表在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毛泽东早期文稿》。
1915年3月,毛泽东的同学——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学生易昌陶于假期病逝于家中,由校长张干、学监王季范、教员杨昌济发起,学校于5月23日为他开了追悼会。为纪念同学,毛泽东写了这首《挽易昌陶君》。这首诗最早收录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油印的《易君咏蛙追悼录》,又见之于1991年3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萧永义编著的《毛泽东诗词对联辑注》一书,存于韶山纪念馆。此诗录自毛泽东给湘生的信,信中说:“读君诗,调高意厚,非我所能。同学易昌陶君病死。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哀悼,吾挽以诗,乞为辅正。”毛泽东同时还写了一副悼念易昌陶的挽联:“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前,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殁,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正直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国事危急。毛泽东此诗表达了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改造旧世界的志向。
作者毛泽东资料

毛泽东的诗词全集_毛泽东的诗集大全,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 查看详情>>
毛泽东古诗词作品: 《七律·将革命进行到底》 《七绝·炮打司令部》 《减字木兰花·经长沙忆往》 《菩萨蛮·黄鹤楼》 《沁园春·雪》 《七律·长征》 《虞美人·枕上》 《七律·读报诗之一》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渔家傲·反第三次大围剿》
古诗《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 毛泽东 - -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 - 毛泽东 - -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 - 毛泽东 - -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 - 毛泽东 - -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 - 毛泽东 - -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 - 毛泽东 - -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 赏析 - - 毛泽东
- 古诗《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 创作背景 - - 毛泽东
- 古诗《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 注释译文 - - 毛泽东
- 古诗《清平乐·会昌》- -注释译文 - - 毛泽东
- 古诗《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注释译文 - - 毛泽东
- 古诗《沁园春·长沙》- -创作背景 - - 毛泽东
- 古诗《五言诗·井》- -赏析 - - 毛泽东
- 古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创作背景 - -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