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三首其二创作背景
《羌村》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三首五言诗。这组诗是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杜甫在左拾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时所作。三首诗内容各异,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生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朝不保夕的悲苦境况。这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了诗人的“还乡三部曲”,也构成了一幅“唐代乱离图”。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不仅使一度空前繁荣的大唐王朝元气大伤,更给天下百姓带来难以言喻的深重苦难。次年,长安陷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与平民百姓一样,不幸被战争的狂潮所吞噬,开始了辗转流离的生活,亲身体验了战祸的危害。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五月,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触怒肃宗,差点没砍掉脑袋,但从此肃宗便很讨厌他,闰八月,便命他离开凤翔。诗人此行从凤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这倒给诗人一个深入民间的机会。杜甫回羌村前已有十多个月没和家里通音信了,由于兵荒马乱,情况不明,传说纷纭,杜甫当时的心情十分焦虑。乱离中的诗人历尽艰险,终于平安与家小相聚,此事令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组诗《羌村》三首。
羌村三首其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242.html
杜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html
注释
⑺晚岁,即老年。迫偷生,指这次奉诏回家。杜甫心在国家,故直以诏许回家为偷生苟活。少欢趣,正因为杜甫认为当此万方多难的时候却待在家里是一种可耻的偷生,所以感到“少欢趣”。“少”字有分寸,不是没有。
⑻“娇儿”句,当在“畏”字读断,是上一下四的句法。这里的“却”字,作“即”字讲。“却去”犹“即去”或“便去”。是说孩子们怕爸爸回家不几天就又要走了,因为他们已发觉爸爸的“少欢趣”。金圣叹云:“娇儿心孔千灵,眼光百利,早见此归,不是本意,于是绕膝慰留,畏爷复去。”
⑼忆昔,指上一年六七月间。追凉,追逐凉爽的地方,即指下句。
⑽“萧萧”二句,杜甫回来在闰八月,西北早寒,故有此景象。萧萧,兼写落叶。抚,抚念。抚念家事则满目凄凉,抚念国事则胡骑猖獗,因而忧心如焚。
⑾赖,有全亏它的意思,要是再没酒,简直就得愁死。糟床,即酒醡。注,流也,指酒。
⑿“如今”两句,这是预计的话,因为酒还没酿出。“足斟酌”是说有够喝的酒。“且用慰迟暮”,姑且用它(酒)来麻醉自己一下吧。这只是一句话,并不是真心话。
译文
人到晚年了,还感觉是在苟且偷生,但又迫于无奈,终日郁郁寡欢。
儿子整日缠在我膝旁,寸步不离,害怕我回家没几天又要离开。
闲来绕数漫步,往昔追随皇帝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可事过境迁,只留下遗憾和叹息。
一阵凉风吹来,更觉自己报国无门,百感交集,备受煎熬。
幸好知道已经秋收了,新酿的家酒虽未出糟,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从糟床汩汩渗出。
现在这些酒已足够喝的了,姑且用它来麻醉一下自己吧。
作者杜甫资料
杜甫的诗词全集_杜甫的诗集大全,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查看详情>>
杜甫古诗词作品: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得弟消息·汝懦归无计》 《城上·草满巴西绿》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江上·江上日多雨》 《晚出左掖》 《酬高使君相赠》 《题桃树》 《遣愤·闻道花门将》 《曲江对酒》
古诗《羌村三首其二》的名句翻译赏析
-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 - 杜甫 - - 《羌村三首其二》
-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 - 杜甫 - - 《羌村三首其二》
-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 - 杜甫 - - 《羌村三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