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鹘行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此诗体现了诗人的主体意识对画意的延伸。画家将鹘画成突兀之状,可能有一种寓意,或是能传鹘之神的一种最佳审美态势。可是杜甫却笔笔翻转,从鹘不能飞去生情,生发可能完全与画家无干的想象:它既无“绦旋”束缚,为何不高飞去?原来,它是不肯与凡鸟并飞。自“侧脑”句以下,可说是杜甫在“画鹘”了,他将画家传鹘之神的“侧脑看青霄”句,全凭自己的情思和想象发挥:你“长融如刀剑,人寰可超越”,却傲立如此,不肯高飞远举,任“乾坤空峥嵘”,自甘处身于这箫瑟粉墨之间;可是鹘不飞,众鸟却一样纷飞;“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这些诗句里,杜甫将隐藏在内心的某种矛盾之情赋予了眼中之鹘。“顾步独纡郁”,是诗人自身神态与鹘之神态的映衬。
杜甫当时正处于进退两难之际,鹘之欲飞未飞,正是他矛盾心情的写照。《画鹘行》是杜甫“对此融心神”的典范之作,“初惊”、“缅思”是他主体融入的标志,画家笔下之鹘,完全转化为诗人心中意中之鹘了。诗人主体之神与画鹘客体之神的融通,创造了独立于原画的新境界——较之原画更出人意外的境界,对画作的意境给予了大大的引申。
画鹘行: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254.html
杜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html
《新安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与《石壕吏》、《潼关吏》统称“三吏”。全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十二句记述了军队抓丁和骨肉分离的场面,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后十六句笔锋一转,对百姓进行开导和劝慰。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统治者尽快平息叛乱、实现王朝中兴的期望。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肃宗李亨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各自镇守。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
作者杜甫资料
古诗《画鹘行》的名句翻译赏析
-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 - 杜甫 - - 《画鹘行》
-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 - 杜甫 - - 《画鹘行》
- 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 - 杜甫 - - 《画鹘行》
- 乃知画师妙,功刮造化窟。写作神骏姿,充君眼中物 - - 杜甫 - - 《画鹘行》
-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 - - 杜甫 - - 《画鹘行》
《画鹘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画鹘行》- - 赏析 - - 杜甫
- 古诗《画鹘行》- - 注释 - - 杜甫
- 古诗《画鹘行》- - 创作背景 - - 杜甫
- 古诗《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创作背景 - - 杜甫
- 古诗《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 -创作背景 - - 杜甫
- 古诗《咏怀古迹·蜀主窥吴幸三峡》- -赏析 - - 杜甫
- 古诗《诸将·韩公本意筑三城》- -注释 - - 杜甫
- 古诗《夔州歌十绝句·白帝夔州各异城》- -注释 - -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