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出自: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更新时间:2017-03-31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前四句描绘出一幅战争连绵未断、民生哀声遍野的景致,写出了国运艰难,人民疾苦。接着四句承上启下,揭示出最严重的时弊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根源,流露出诗人对庶官的谴责,对民生艰难的忧愤。接着八句称赞友人见识卓绝、正直无私,实则揭示封建官吏“盗贼本王臣”的罪恶本质。末四句写诗人用友谊来勉励友人要为民谋福,友情与忧国忧民之情糅合一体,寄予美好的祝福。

据诗中“十载供军食”句,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距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刚好十年。诗人观察到百姓疾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7380.html

杜甫: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html

注释

韦讽:成都人。浦起龙注:“韦讽,成都人。公宝应初(七六二年),先有送韦摄阆诗,兹岂归后即真,公复送欤?”

上:恐当作赴。唐人多赴上连文。《唐书·来琪传》:“以填充淮西申、安十五州节度观察使,填上表称淮西无粮馈军,请待收麦毕赴上。”又《国史补》:“德宗非时召吴凑为京兆尹,便令赴上。”是其证。也可以单用一“上”字,如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未上,即未赴上,是说还未去作太祝的官。又李商隐《白居易墓碑铭》:“(太和)九年,除同州,不上。”不上,是说不去做同州刺史。

阆(làng)州:治所在今四川阆中。

录事参军:官名,职责是掌管文书,督察治所,宣达教令,兼管狱讼捕亡等。

国步:国运。《诗经·小雅·白华》:“天步艰难。”又《大雅·桑柔》:“国步斯频。”

兵革:指战争。

休息:停歇。

万方:全国各地。

嗷嗷(áo):哀鸣声。

十载:自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造反至广德二年为十载。

供军食:供给军队的费用。

庶(shù)官:众官。指一般下级官吏。他们缺乏远见,不知剥削过甚,百姓反侧不安,就要引起大乱。

务:专心致力。

割剥(bō):宰割剥夺。

不暇(xiá):没有工夫。

反侧:指民心不安。

诛求:指横征暴敛。

多门:名目繁多。

贵为德:重视实行德政。

富春秋:年岁还多,即年富力强。富春秋,谓年少。《汉书·高五王传》:“皇帝富春秋。”颜师古注:“言年幼也。比之于财力,未匮竭,故谓之富。”

洞彻:通达事理。犹通达。

清识:清明的见识。

操持:掌握、管理。

纲纪:指法制伦常。《白帖》:“录事参军,谓之纲纪掾。”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操持纲纪,纠弹贪污,正须正直的人,故曰喜见。

朱丝:染成朱红色的琴瑟弦,这里喻指正直无私。

当令:当使。

豪夺吏: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

无颜色:脸面。意谓使污吏害怕,不敢恣意侵渔百姓。

必若:若要。如果一定要。二句可谓一针见血。

疮(chuāng)痍(yí):创伤,比喻战争后民生凋熬。

蟊(máo)贼: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诗经》:“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注:“食根曰蟊,食节曰贼。”黄生云:“军国事繁,征求固所不免,尤苦贪墨之吏,从中更朘削耳。有同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必若二语,亦无奈何中作此痛哭流涕之论耳。[2]

大江:指岷(mín)江。

高天:上天。

行行:连续不断。

树佳政:建立美好的政治。[3]

白话译文

国家命运仍很艰难,战争连绵至今未断。

全国各地哀声遍野,十年军用征敛不堪。

众官致力宰割剥夺,无暇忧及民心思叛。

横征暴敛名目繁多,贤者重视以德为先。

韦生你正年富力强,通达事理识见不凡。

前去掌管荆法纲纪,喜你执法正直不偏。

定使那些贪官污吏,从此之后再无脸面。

若要解救民生疾苦,害民之贼应先惩办。

洒泪送到岷江边上,上天也觉无限伤感。

你去做出良好政绩,安慰我的深情忆念。

作者杜甫资料

杜甫

杜甫的诗词全集_杜甫的诗集大全,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查看详情>>

杜甫古诗词作品: 《宿江边阁》 《九日奉寄严大夫》 《登高》 《季秋江村》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其一》 《万丈潭》 《盐井》 《夔州歌十绝句·群雄竞起问前朝》 《南征·春岸桃花水》 《秦州杂诗·城上胡笳奏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