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蚊谣创作背景
《聚蚊谣》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刺诗。此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把那些阴险毒辣的官僚比作在昏暗中喧嚣、害人的蚊子,生动形象而又入木三分地描写了他们的丑态,并且坚信他们总有一天会被消灭,从而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铮铮硬骨,以及对腐朽官僚的鄙视憎恨。全诗十四句,前十二句四句一转韵,平仄相间,具有跳跃性的变化。整篇语言较为质朴,但其中有些语句又富有文彩,在质朴中含着清丽,体现了刘诗的独特风格。
此诗作于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刘禹锡任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司马时期。当时,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诗人受到牵连,被贬谪朗州。朝中政敌——腐朽官僚乘机对参与王叔文政治集团的人大肆进行造谣中伤,不断排挤打击,掀起了一阵阵鼓噪。诗人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有感于腐朽官僚的狠毒,于是写了这首诗。
聚蚊谣: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4822.html
刘禹锡: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6.html
注释
⑴沉沉:昏黑貌。兰堂:芳洁的厅堂。厅堂的美称。一作“闲堂”。
⑵伺:等待,趁着。
⑶嘈然:声音杂乱貌。歘(xū):忽然。
⑷殷(yǐn)殷:震动声,形容雷声很大。南山:即终南山。
⑸喧腾:喧闹沸腾。鼓舞:鼓翅飞舞。
⑹昧者:糊涂人。
⑺露华:露水。滴沥:水下滴貌。
⑻利觜(zī):尖利的嘴。看不得:看不清楚。
⑼芒:草木茎叶、果实上的小刺。
⑽遏:阻止。
⑾幄:帐幕,指蚊帐。匡床:安适的床。一说方正的床。
⑿清商:谓秋风。
⒀羞:进献食物。丹鸟:萤火虫的异名。《大戴礼记·夏小正》:“丹鸟羞白鸟。丹鸟者、谓丹良也;白鸟者,谓蚊蚋也。”[2]
白话译文
夏夜沉沉,清静的堂屋门窗大开,飞蚊趁着黑暗,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喧闹声突然而来,起初听了吃惊,像是隆隆的雷声从南山传来一样。
蚊子喜欢在昏暗的夜里嗡嗡地鼓翅飞舞,糊涂人分辨不清,聪明人也感到迷惘。
在露水下滴、月上中天的夏夜,尖嘴叮人,难于觉察提防。
虽然我有七尺之躯,你蚊子小如芒刺,但是我寡你众,所以你能把我伤。
天生蚊子有一定时节,我不可阻遏,为了避开你的叮刺,我只好躲进蚊帐。
等到凉风吹来,在秋天的拂晓,你这细微东西就要给丹鸟吃光!
作者刘禹锡资料
刘禹锡的诗词全集_刘禹锡的诗集大全,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 查看详情>>
刘禹锡古诗词作品: 《送春曲·春景去》 《挽歌·月落宫车动》 《浪淘沙·汴水东流虎眼纹》 《挽歌·享国十五载》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暌间因以戏之》 《苦雨行》 《送张盥赴举诗》 《蛮子歌》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 《怀妓·三山不见海沉沉》
古诗《聚蚊谣》的名句翻译赏析
- 露花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着不得 - - 刘禹锡 - - 《》
-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听者惑 - - 刘禹锡 - - 《》
- 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 - 刘禹锡 - - 《》
-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 - 刘禹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