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创作背景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劝慰友人落第的诗。此诗围绕送友还乡,对友人科考落第一事多方给予慰藉和劝勉,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使其觉得知音是极为重要的。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有感慨,有勉励,写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励挚敬,令人振奋。诗意明晰动人,语言质朴真实,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希望。
綦毋潜是在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登进士第的,因此这次落第至少应在三年之前,则此诗当作于王维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被贬济州之前。当时唐玄宗虽然征招人才,但仍有许多贤能未能被用,所以诗中有“君门远”之叹。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834.html
王维: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137.html
注释
⑴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孝通(一作季通),荆南人(治今湖北江陵),王维好友。
⑵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⑶英灵:英华灵秀的贤才。
⑷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此处泛指隐居的贤才。
⑸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⑹君门远:指难以见到皇帝。一作“金门远”。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
⑺吾道非:《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⑻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
⑼京洛:指东京洛阳。一作“京兆”。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
⑽临长道:一作“长安道”。
⑾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违:分离。
⑿行当:将要。棹:划船的用具,此处用以指代船。
⒀未几:不久。
⒁孤城:一作“孤村”。
⒂“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适,偶然的意思。
⒃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1] [2] [3]
白话译文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就连你这个隐居东山的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你应试到京城君门遥远难叩,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你将经过江淮去度过寒食节,到东京洛阳时滞留缝制春衣。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知心朋友如今又要与我分离。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作者王维资料
王维的诗词全集_王维的诗集大全,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 查看详情>>
王维古诗词作品: 《泛前陂》 《山居秋暝》 《迎神·坎坎击鼓》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戏嘲史寰》 《郑霍二山人》 《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 《过香积寺》
古诗《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的名句翻译赏析
-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 - 王维 -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 - 王维 -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 - 王维 -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 - 王维 -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远树带行客,孤村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 - 王维 -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 - 王维 -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既至君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 - 王维 -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 - 王维 - -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