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苦寒赏析
全诗可分为两大部分。
“八年十二月”至“农者尤苦辛”为前一部分,描写了农民的艰难生活。这首诗写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的村民,痛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竹柏皆冻死”,说明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严冬。“十室八九贫”,说衣不遮身的农民,只能靠烧蒿棘艰难度日,可以想象那些衣不蔽体的百姓怎么抵挡得了这严寒的袭击。
“顾我当此日”到“自问是何人”是第二部分。诗人目睹村民的“苦寒”,回首看看自己:居住在私宅草堂,大门深闭;身穿褐色皮袍,盖着丝织绸被,或坐或卧都很暖和。每天待在宅内,不仅幸免了像村民那样的冻饥之苦,而且没有在垅亩田间辛勤耕作之累。最后感叹地说,想着你们村民的境况,自己深感惭愧,不禁自问:我是什么人呀?此几句写出了诗人的内疚心理,表达了对村民们的深切同情。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艺术风格。
村居苦寒: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7322.html
白居易: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html
《新制布裘》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言志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此诗描述了作者严冬季节身穿布裘温暖如春的感受,由此推己及人,慨然以救济天下寒人为己任,反映了作者能跨越自我、“兼济”天下的博大胸襟,表现了诗人爱民“如我”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封建社会开明官吏乐施“仁政”、惠及百姓的进步思想。全诗表面上是写“稳暖”,实质是表达“仁政”思想,虚实相生,想象丰富,造语精奇。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元和元年(806年),是年冬天,作者新制布裘,一时有感,写了这首关怀人民生活、表现政治抱负的诗;另一说此诗约作于元和六年(811年)至八年(813年)之间,当时作者为母守孝居渭河北岸的渭村,经常与劳动人民接近,严冬时,由自己过着舒适的生活而想到广大人民的无衣无食,产生同情而作此诗。
作者白居易资料

白居易的诗词全集_白居易的诗集大全,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 查看详情>>
白居易古诗词作品: 《答苏庶子》 《枕上作·风疾侵凌临老头》 《洛下寓居》 《赴杭州重宿棣华驿见杨八旧诗感题一绝》 《答杨使君登楼见忆》 《红鹦鹉·安南远进红鹦鹉》 《和钱华州题少华清光绝句》 《谕亲友·适情处处皆安乐》 《妇人苦·蝉鬓加意梳》 《送毛仙翁》
古诗《村居苦寒》的名句翻译赏析
-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 - 白居易 - - 《》
-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紖被,坐卧有余温 - - 白居易 - - 《》
-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 - 白居易 - - 《》
-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 - 白居易 - - 《》
-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 - 白居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