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驿台创作背景
《望驿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四年(809年)三月为好友元稹《使东川》组诗而创作的十二首和诗中的一首。全诗紧扣“思”字,层层深入地展开,先写闺中绮思,再写驿旅苦思,然后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最后迭用两个思字,点明诗旨。此诗用对局开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表现了诗的声情之美。
此诗创作于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使东川》一组绝句。元稹组诗中的《使东川》云:“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这是元稹在元和四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元稹夫人韦丛住长安靖安里。结句“不曾春尽不归来”,是诗人的揣测之辞。他料想妻子以春尽为期,等他重聚,而现在竟无法实现,表达了极其怅惘之情。稍后,白居易写了十二首和诗,《望驿台》便是其中一首。
望驿台: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17925.html
白居易: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html
注释
⑴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⑵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⑶扑地:遍地。
⑷春光:一作“春风”。
⑸居人:家中的人。诗中指元稹的妻子。客:出门在外的人。指元稹。
白话译文
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作者白居易资料
古诗《望驿台》的名句翻译赏析
-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 - 白居易 - - 《望驿台》
-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 - 白居易 - - 《望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