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唐代诗人 > 刘皂的诗 > 渡桑干 >注释译文的意思

渡桑干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刘皂 出自:渡桑干 更新时间:2017-05-02

注释

⑴桑干(gān):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源出西北部管涔山,向东北流入河北官厅水库。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原写作“桑乾”,因汉字简化而写作“桑干”。

⑵舍(shè):用作动词,居住。并(bīng)州:古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此处指今太原西南晋阳城。十霜:一年一霜,故称十年为“十霜”。

⑶咸阳: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是刘皂的故乡。

⑷无端:原意为没有起点或没有终点,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楚辞·九辩》:“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王逸注:“媒理断绝,无因缘也。”更渡:即再渡。

⑸却望:回头远看。唐杜甫《暂如临邑至山昔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诗:“暂游阻词伯,却望怀青关。”

白话译文

我旅居并州已经十年风霜,归心似箭日夜思念着咸阳。

不知为何再次渡过桑干水,回头望去反觉并州是故乡!

渡桑干: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0148.html

刘皂: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12.html

此诗题目,或作“渡桑乾”,或作“旅次朔方”。前者是汉字简化的结果,后者要具体解释一下。朔方始见《尚书·尧典》,即北方。但同时又是一个地名,始见《诗经·小雅·出车》。西汉置朔方刺史部(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及陕西省的一部分,所辖有朔方郡),与并州刺史部(当今山西省)相邻。桑干河并不流经朔方刺史部或朔方郡,所以和朔方之地无关。并州在唐时是河东道,桑干河由东北而西南,流经河东道北部,横贯蔚州北部,云、朔等州南部。这些州,当今雁北地区。由此可见,朔方乃系泛称,用法和曹植《送应氏》“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一样。而诗人客舍十年之并州,具体地说,乃是并州北部桑干河以北之地。

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无名氏《杂诗》云:“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虽地理上有西北与东南之异,但情绪相同,可以互证。后半写久客回乡的中途所感。诗人由山西北部(并州、朔方)返回咸阳,取道桑干流域。这“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十年以前,初渡桑干,远赴并州,为的是什么,诗中没有说。而十年以后,更渡桑干,回到家乡,又是为什么,诗中说了,说是没来由,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这其实不过是极其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只好千里迢迢,跑到并州作客,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终于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罢了。但是,出乎诗人意外的是,过去只感到十年的怀乡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事实上,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干,而回头望着东边愈去愈远的并州的时候,另外一种思乡情绪,即怀念并州的情绪,竟然出人意外地、强烈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前一矛盾本来似乎是惟一的,而“无端更渡”以后,后一矛盾就突了出来。这时,作者才感到,“忆咸阳”不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忆咸阳”和“望并州”在作者心里,究竟哪一边更有分量,也难于断言了。以空间上的并州与咸阳,和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交织在一处,而又以现在桑干河畔中途所感穿插其中,互相映衬,宛转关情。这就生动地表现出每一个有久客还乡的生活经验的人都有过的那种非常微妙同时又非常真实的心情。

作者刘皂资料

刘皂

刘皂的诗词全集_刘皂的诗集大全,刘皂(约唐德宗贞元年间在世),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生平均不详,约唐德宗贞元年间在世,身世已不可考。生活于中晚唐时代。..... 查看详情>>

刘皂古诗词作品: 《长门怨·雨滴长门秋夜长》 《慈姥竹·野竹攒石生》 《塞上闻笛》 《贞元八年十二月谒先主庙绝句三首》 《牛渚矶·绝壁临巨川》 《姑熟杂咏·爱此溪水闲》 《凌歊台·旷望登古台》 《题李八百洞》 《渡桑干》 《桓公井·桓公名已古

《渡桑干》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