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明府怀旧山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雍陶 出自:和孙明府怀旧山 更新时间:2017-05-04

前两句以著名的隐士和诗人陶渊明比拟孙明府。陶渊明住宅前有五棵柳树,因此自己取了一个别号,叫做五柳先生。他曾经一度出任彭泽县令,因为不习惯于遵守官场礼节,厌倦世俗礼法,很快就辞官归隐了。这两句表面上是写五柳先生的生平境况,实际上作者却只是灵活地运用了陶渊明这个典故,暗指孙某之出任明府,也不过是偶然的事,终究还是会如陶渊明一样,弃官归隐的。

第三句写其见月思归,月挂中天,千里可共,故对月而思异地或家乡的月下亲友,乃是人情之常。作者特地用一个“秋”字点明了创作诗篇时的时间,让人立刻就联想到了中秋节,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中秋节的月亮更是代表着一股特殊的感情。古典文学中,月亮已成为一个传统的意象,象征着亲人团聚,家庭团圆,这种意向所代表的感情,在中秋节尤为突出。在前面读过的许多诗中,已经屡见,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类的千古名句,比比皆是,与之相比,这一句乃是平淡无奇的常语,但接以末句,则成为点睛之妙。由于自己思乡,起而开笼放鸟,构思出人意外。这就连平淡无奇的上句也显得非如此写不可了,若不是见月思乡,怎么又能联想到白鹇了,所以说,上句为下句的巧思作下了坚实的铺垫,这一拙一巧,对比鲜明,反差之下,真情流露,更是突出了作者创作的深厚功力。白鹇关在笼中,孤单清冷,作者由自己之思乡,想到白鹇之寂寞。万物皆有归宿,生灵都有真情,既然自己与家人相隔千里,不能团聚,何不成全其他生灵回归故乡呢。这里写孙某对白鹇的同情,为它设身处地着想,事实上却是以物喻人,“放白鹇”这一件小事,却暗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便是作者对孙某的同情,这一层意思从孙某所作的《怀旧山》诗中可知,从作者创作的意图亦可知,这层意思,在此得到了升华。第二层,便是作者对自己的同情,诗人的眼泪,一半为所写的对象而流,另一半则是为自己而流,作者多年羁旅他乡,思乡之情犹盛,作者又何尝不想做一只白鹇,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呢?

和孙明府怀旧山: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2698.html

雍陶: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346.html

《韦处士郊居》是唐代诗人雍陶所作的一首七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晚景,诗人寻友人不遇,于院中观奇景妙境所感。诗中运用了寒玉、溪烟等意象,表达了主人高雅的情趣、旷洁的品格,以景写人,以物喻人。同时,此诗以眼前美景反衬了诗人寻人不遇的寂寞情怀,手法甚高,值得玩味。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是一首描述友人韦处士郊外隐居环境之作。诗人在郊居中没找到友人,就在院内绕了一圈,看到秋色甚美便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作者雍陶资料

雍陶

雍陶的诗词全集_雍陶的诗集大全,雍陶[唐](约公元八三四年前后在世),字国钧,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晚唐诗人。生卒年不详,约公元834年前后在世。工于词赋。雍陶出身贫寒。文宗大和八年(834年)进士,曾任侍御史。大中六年(852年),授国子毛诗博士。大中八年(854年),出任简州(今四川简阳县)刺史,世称雍简州。..... 查看详情>>

雍陶古诗词作品: 《秋园寓兴·圣代少封事》 《寄襄阳章孝标》 《酬李绀岁除送酒》 《洛源驿戏题》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 《春怀旧游》 《苦寒·今年无异去年寒》 《别巂州一时恸哭云日为之变色》 《和河南白尹西池北新葺水斋招赏十二韵》 《送春·勿言春尽春还至

《和孙明府怀旧山》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