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鉴赏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https://www.gushicidaquan.com/gushi/29993.html
罗隐:https://www.gushicidaquan.com/shiren/408.html
《七夕》作者罗隐(833—909)唐末文学家。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人,一作余杭(今属浙江)人。
作者罗隐资料
罗隐的诗词全集_罗隐的诗集大全,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 查看详情>>
罗隐古诗词作品: 《莺声·井上梧桐暗》 《旧游·良时不复再》 《秋居有寄》 《东归别所知》 《西川与蔡十九同别子超》 《自贻·衰老应难更进趋》 《野狐泉·潏潏寒光溅路尘》 《小松·已有清阴逼座隅》 《汉江上作》 《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
古诗《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的名句翻译赏析
-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 - 罗隐 - - 《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
-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 - 罗隐 - - 《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
《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相关古诗翻译赏析
- 古诗《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 - 鉴赏 - - 罗隐
- 古诗《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 - 创作背景 - - 罗隐
- 古诗《感弄猴人赐朱绂》- -注释译文 - - 罗隐
- 古诗《登夏州城楼》- -作品注释 - - 罗隐
- 古诗《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 -鉴赏 - - 罗隐
- 古诗《焚书坑·千载遗踪一窖尘》- -鉴赏 - - 罗隐
- 古诗《鹦鹉·莫恨雕笼翠羽残》- -赏析 - - 罗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