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作者欧阳修资料
欧阳修的诗词全集_欧阳修的诗集大全,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 查看详情>>
欧阳修古诗词作品: 《惠泉亭·翠壁刻孱颜》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 《看花回·晓色初透东窗》 《初伏日招王几道小饮》 《丛翠亭·柳色满重城》 《玉楼春·沈沈庭院莺吟弄》 《答子履学士见寄》 《感春杂言》 《蝶恋花·几度兰房听禁漏》 《答梅圣俞·寒日照穷巷》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的相关诗句
- 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 - 欧阳修 - - 《》
- 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 - 欧阳修 - - 《》
-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 - - 欧阳修 - - 《》
-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 - 欧阳修 - - 《》
- 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 - 欧阳修 - - 《》
- 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 - 欧阳修 - - 《》
-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 - 欧阳修 - - 《》
-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 - - 欧阳修 - - 《》
-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 - 欧阳修 - - 《》
-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 - 欧阳修 - - 《》
欧阳修的名句
- 楼台向晓。淡月低云天气好。翠幕风微。宛转梁州入破时 - - 欧阳修 - - 《减字木兰花·楼台向晓》
- 俄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坐赃,狱寝不下 - - 欧阳修 - - 《》
- 王珪,字叔玠。性沈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 - - 欧阳修 - - 《》
- 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 - 欧阳修 - - 《》
- 傅粉狂游犹未舍。不念芳时,眉黛无人画 - - 欧阳修 - - 《蝶恋花·小院深深门掩亚》
-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 - - 欧阳修 - - 《蝶恋花·画阁归来春又晚》
-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 - - 欧阳修 - - 《》
-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 - 欧阳修 - -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求解职 - - 欧阳修 - - 《》
-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 - 欧阳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