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作者苏轼资料

苏轼的诗词全集_苏轼的诗集大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查看详情>>
苏轼古诗词作品: 《饷柑酒·阆苑千葩映玉宸》 《书泗州孙景山西轩》 《廉泉·水性故自清》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游桓山会者十人以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为韵》 《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 《日榜·天台桂子为谁香》 《出局偶书·急景归来早》 《昭陵六马唐文皇战马也琢石象之立昭陵》 《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
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的相关诗句
-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 - 苏轼 - - 《》
-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 - 苏轼 - - 《》
-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 - 苏轼 - - 《》
- 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 - 苏轼 - - 《》
-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 - 苏轼 - - 《》
- 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 - 苏轼 - - 《》
-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 - 苏轼 - - 《》
-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 - 苏轼 - - 《》
-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 - - 苏轼 - - 《》
-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 - 苏轼 - - 《》
苏轼的名句
- 卧闻海棠花,泥污胭脂雪 - - 苏轼 - - 《寒食雨·自我来黄州》
-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 - 苏轼 - - 《吴中田妇叹》
- 归心正似三春草。拭著莱衣小 - - 苏轼 - - 《虞美人·述怀》
-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 - 苏轼 - - 《和秦太虚梅花》
-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 - 苏轼 - - 《行香子·述怀》
-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苏轼 - - 《》
-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 - 苏轼 - - 《》
-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 - 苏轼 - - 《菩萨蛮·峤南江浅红梅小》
- 简而文,刚而仁,明而不苟,众以为易事 - - 苏轼 - - 《》
-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 - 苏轼 - -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