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同列后进或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④,以法律为《诗》《书》。”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中书二千石⑤。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同列后进或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④,以法律为《诗》《书》。”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中书二千石⑤。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作者班固资料

班固的诗词全集_班固的诗集大全,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 查看详情>>
班固古诗词作品: 《明堂诗·于昭明堂》 《咏史·三王德弥薄》 《辟雍诗·乃流辟雍》 《论功歌诗》 《论功歌诗·后土化育兮四时行》 《诗·长安何纷纷》 《白雉诗·启灵篇兮披瑞图》 《灵台诗·乃经灵台》 《宝鼎诗·岳修贡兮川效珍》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的相关诗句
-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 - - 班固 - - 《》
-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 - - 班固 - - 《》
班固的名句
-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祖膺期,晋太中大夫 - - 班固 - - 《》
- 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 - - 班固 - - 《》
-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 - - 班固 - - 《》
- 时大将军光薨,子禹复为大司马,兄子山领尚书,亲属皆宿卫内侍 - - 班固 - - 《》
-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 - 班固 - - 《》
- 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母曰赵婕妤,本以有奇异得幸,及生帝,亦奇异 - - 班固 - - 《》
- 孝惠皇帝,高祖太子也,母曰吕皇后 - - 班固 - - 《》
- 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 - - 班固 - - 《》
- 伍被,楚人也。或言其先伍子胥后也。被以材能称,为淮南中郎 - - 班固 - - 《》
- 启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 - - 班固 - - 《白雉诗·启灵篇兮披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