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拜监察御史,劾按深害无所纵。再迁刑部员外郎。
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
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拜监察御史,劾按深害无所纵。再迁刑部员外郎。
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
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作者欧阳修资料
欧阳修的诗词全集_欧阳修的诗集大全,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 查看详情>>
欧阳修古诗词作品: 《残腊·腊雪初销上古台》 《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公路涧·驱马渡寒流》 《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 《送襄陵令李君》 《归云洞·洞门常自起烟霞》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游琅琊山·南山一尺雪》 《和韩学士襄州闻喜亭置酒》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的相关诗句
- 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 - 欧阳修 - - 《》
-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 - - 欧阳修 - - 《》
欧阳修的名句
- 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 - - 欧阳修 - - 《》
-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 - - 欧阳修 - - 《》
- 香生舞袂。楚女腰肢天与细。汗粉重匀。酒後轻寒不著人 - - 欧阳修 - - 《减字木兰花·楼台向晓》
- 贞元三年入朝,诏以宣武兵八千北出五原。士卒有逗留沮事者 - - 欧阳修 - - 《》
- 陈夷行,字周道,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 - - 欧阳修 - - 《》
- 顺德仕隋为右勋卫,征辽当行,亡命太原,素为高祖亲厚 - - 欧阳修 - - 《》
-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 - 欧阳修 - -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 李籓,字叔翰,其先赵州人 - - 欧阳修 - - 《》
-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 - 欧阳修 - -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 - 欧阳修 - - 《》